千万别做看得见世界的“睁眼瞎”

WechatIMG441.jpeg

读书笔记|《思考和知识》第2章

作者简介:这本畅销书,由获奖的教育家和APA的前任校长Diane Halpern撰写,运用了学习科学的理论和研究,以指导学生在当今世界成功的思维技能。

本章的主题是记忆(memory),本书的主题是批判思维(critical thinking),但是作者为什么先从记忆讲起呢?原因是记忆是批判思维的基础,第一章作者给出了批判思维的公式定义,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翻看第一章的文章《读书笔记|《思考和知识》第1章》,其中知识和思考技巧都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人没有了记忆,也许过得不幸福的人会庆幸没有了烦恼,但可怕的是没有了思考,更可怕的是没有了创造,进而人就是一台载被基因操纵的机器,自生自灭。

本章主要解决有关记忆的几个问题:

  1. 什么是记忆?
  1. 关于记忆的错误认识
  1. 记忆的三大过程是什么?
  1. 什么是元记忆?
  1. 常用记忆方法有哪些?
  1. 常犯的记忆偏见有哪些?

1 什么是记忆

根据文中的解释,记忆过程包含三个步骤:

1 信息获取,这是学习的过程

2 理解内化,这是将得到的新的信息加入自己的知识网络

3 提取检索,这是根据已有的线索信息,找到想要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三个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强化。记忆在我们脑子里的组织形式类似于蜘蛛网,是由一个个节点连接起来的。

比如,熟悉我的人看到我的名字,他会想起我的样子,然后想到我的文章,再然后想到我会弹吉他等等......这些信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跟我的名字相连。

所以,当你脑子储存的知识足够多的时候,接收新知识的速度就会快,当你的知识网络足够大的时候,脑子里就会有足够多的节点来关联新的知识点,那么当你想要利用某个知识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线索找到他。这也可以解释,整体来看为什么知识渊博的人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普通人,为什么高学历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强。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觉得学习无用呢?可能是他们根本不做事情,没有要解决的问题吧。知识无用,只是对他们无用罢了。

2 关于记忆的错误认识

为了建立对记忆的正确认识,作者列举了一些大部分人都有的错误认识。

1 变化盲视(Change Blindness)

维基百科的定义是人们对通常容易被注意到的大的变化反而无法观察到的现象。

我看到这个定义的第一感觉就是怎么可能呢?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不就是睁眼瞎了吗?但是,看了文章我信了。如果你有不信,看看这个视频吧,https://v.qq.com/x/page/p03591ovcxe.html,如果不服,再给一个https://v.qq.com/x/page/t0150rxggyf.html

从这个视频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以为我们看见的,其实不一定就是最真实的,之前的那句老话眼见为实,也许要改改了。变化盲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管你承不承认。这和我们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有关,具体原因这里不做讨论。重要的是他可以解释一些现象:

法律规定开车不能玩手机,也许就是因为手机可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从而使我们更容易产生变化盲视,发生事故。

2 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人的两种主要长期记忆之一,其获得和使用都是无意识的,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行动。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肌肉记忆。

知道他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分析问题,减少甚至避免他的影响。

3 真理幻觉

指的是当一个不真实的东西碰到的次数多了 之后,你会逐渐觉得它是真的。

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重复,不怕你不相信,就怕你碰到的次数不够。因此这也是广告者们的拿手好戏。铺天盖地,各种渠道宣传直至全民皆知。

预防这种误区的一个方法就是让自己保留一份猜测之心,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多做调查。

4 经典的条件反射

人们会无意识的对某一刺激产生特定的动作

3 记忆的三大过程是什么?

整个记忆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 信息获取。这一过程主要依靠我们的各个感知器官(耳朵,眼睛,手,舌头等),这个过程基本上是由我们身上的sensor决定的,可调节性不大。有的人的“摄像头”是2000万像素,有的则是500万。

2 理解吸收内化。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的工作区,该区的特点是时间短,容量小,处理能力也有限,因此面对稍微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重新组织,来减轻工作区的负担。这个就像电脑的RAM。

3 理解后的知识组织网络化。这个过程意思就是将理解的知识放入现有的知识网络中,和其他的知识进行连接互动,便于以后即使提取。

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如和提高学习效率呢?作者建议大家

1 提高注意力,你感兴趣的东西记得比较牢。

2 赋予意义,把抽象的东西变得生动起来,我们一般会记得更久。

3 合理的分组,把具有相同特点的东西放在一起,有助于记忆。

4 分散学习,把长时间的学习分成短时间的多次学习。

5 给知识制造多个提取线索

6 警惕非认知因素的影响,比如缺乏睡眠,生病等等

4 什么是元记忆?

文中给出的定义是一个人关于他自己的记忆系统的知识。

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现有的知识网络中的节点。我们是通过已知的东西来理解未知的东西,这个已知的东西就是元东西。那么,我们已知的记忆就是元记忆。我们要记住新的东西就需要这些已知的记忆作参考,一致的记忆也就是我们知识网络中的节点。节点越多,你的接受理解能力也就 越强。

5 常用记忆方法有哪些?

记忆工具分为两种,外部的和内部的。外部指的是利用笔,手机等身体以外的。内部的指通过大脑来记忆的一些工具。比如:

字钩图像。我们可以把1看成是一根棍子,2看成一只鹅。那么数字122就可以想象成两只鹅在挣一根棍子。冰冷的数字一下子就变得很生动。

韵律。俗称就是顺口溜。由于押韵上口,就很容易记住。此时我还想吟诗一首: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地方。俗称就是空间位置。操作顺序就是找到一个你比较熟悉的空间环境,比如你的卧室,然后将需要记住的东西或情节按顺序放到卧室的不同角落,便于记忆。

首字母缩写。顾名思义,就是将要记忆的关键词的首字母重新组合成 一个新的单词,方便记忆。比如《疯传》这本书主要讲了影响大家传播的因素,用一个单词STEPPS可以说明:S-social currency,T-trigger, E-emotion,P-public,P-practical value,S-story。

6 常见的记忆偏见有哪些?

证实偏差

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贬低与他们看法相左的观点。

生动熟悉倾向

人们更倾向于想起生动的,戏剧的,熟悉的信息。尽管这些可能不准确不真实。

7 总结

本章主要解决有关记忆的几个问题:

  1. 什么是记忆?
  1. 关于记忆的错误认识
  1. 记忆的三大过程是什么?
  1. 什么是元记忆?
  1. 常用记忆方法有哪些?
  1. 常犯的记忆偏见有哪些?

有人会说,不管我记得多好,终究是要忘记的。这样的人也许太悲观了,或者太消极了。我们不能因为终究要死所以就坐吃等死。而且好消息是我们的记忆能力会随着我们一次次的存储和读取而变得越来越强,记忆 保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想象一下吧,当你最终拥有一个强大的思维系统,可以随心所欲的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这难道不是一种超脱的自由吗?

好消息

由于上篇文章反响热烈,头条推荐数量逼近2.5万大关,大数据说明大家还是喜欢此类干货文章的。但是由于微信生态本身的“特点”所限,还有大部分人无法看到这篇文章,这明先不符合我的风格,好东西就该分享。

如果你分享了,请一定私信告诉我,有什么好处,我现在还没想好。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进化部落,还犹豫什么,赶紧关注然后转发。

想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请关注本号并留言即可,我会私信发给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万别做看得见世界的“睁眼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