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挑战之浅谈三国

      我看过不少书,有的书我会快速的翻看,有的书我也会一字一句的默读,而有的我则会翻来覆去的看,而这本《三国演义》正是其中之一。

      初时读三国还是因为那一句老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其中少时不读水浒,是指少年不学水浒中的哥们义气,拉帮结派,以免年轻气盛犯下错事;老不读三国则是因读完三国后,会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想法,而年老气衰,纵有豪情万丈壮心不已,时光也不在许可。不由得为曹操心生感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时光荏苒,纵有豪情万丈,又怎可奈何?

图片发自App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初时读《三国演义》完全是因为它的名气,四大名著不可谓不读。

      我们从小与名著的交集大多都是来自书中选取的章节,从火烧赤壁“欲破曹公,需用火攻”开始,我们便被书中的文字吸引。鲁子敬的忠实厚道陪诸葛草船借箭,庞统的连环计,黄盖的苦肉计,无不吸引着我们,荡漾在书海中流连忘返。

    正因如此,多年以后我翻开了三国,去品读关云长的义薄云天,过五关斩六将;品读赵云的侠肝义胆,长坂坡七进七出;品读黄忠的老当益壮,百步穿杨;品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一遍看完,我更喜欢文章中的诸葛亮,初时志比天高,虽未出天下,却已在草庐自比管仲、乐毅。

    诸葛传奇的一生,虽遇明主却不得其时,当时北方战争一统,曹操举百万雄师南下,一统南北指日可待。诸葛孔明虽有心救汉,却也无力回天,本准备躬耕于南阳,访友务农安此一生,岂料徐元直生性耿直忠厚,为报刘皇叔的知遇之恩,便在离汉军赴曹营时走马举荐了他,一句“以某比之,譬犹弩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便引诸葛出来,虽有心躲避,怎奈刘皇叔礼贤下士,躬身亲来,三顾于草庐之中。为报刘皇叔的知遇之恩,便开启了他的逆天之举。

      初出茅庐隆中对天下三分,暂露锋芒火烧新野退曹军;下江东舌战群儒说孙权,见都督智激周瑜决战心;观天象草船借箭趁江雾,摆祭台七星祭坛借东风;夺荆州三气周瑜乱江东,柴桑口只身吊丧携庞统;捉张任智取汉中退曹兵,八阵图奇阵显威退陆逊;白帝城遗诏托孤平五路,入南蛮七擒孟获尽归心;兴汉室六出祁山望一统,五丈原卧龙饮恨空余身。

    诸葛一生鞠躬尽瘁,故事的结局却空余遗憾,当时曹操一统天下之势势不可挡,但为报先帝之殊遇,力挽狂澜行逆天之举,终是势不可为得三分天下而终。

      明朝刘伯温辞官归故里路经武侯祠,曾留下一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狂言,但随后在命人拆卸武侯祠时发现匾后有字,“吾知后世有你,你知后世人谁”,遂命人重修,对诸葛奉若神明。

图片发自App
世人皆看错我曹操

    再次读起三国我却只为曹操所吸引,少年时喜射猎,善骑射素有威名,后又在汝南许邵那里得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评价。少年时官至太尉,不为强权棒杀蹇硕叔父;后董卓携天子以令诸侯时,曾假借献刀之名刺杀董卓;后又举乡里树义旗会盟各路诸侯共讨贼,纵横天下三十年平叛各路诸侯,功及王侯。世人皆以为曹操会废帝即位,可直到离世也只做到魏王,纵使是大势所趋,他不敢称帝,也或者是一生也不敢背弃食汉禄尽汉忠的职责,他背负起世人的误会和骂名,到死时仍然说道:世人皆错看我曹操。(无奈和辛酸)

    曹操,一位伟大的军事领袖、诗人。我们无法忘记他在历史长河中作出的贡献,也无法忘记他的诗。     

    只见秋风萧瑟,一位披甲将军,登高望远,临沧海壮志豪迈。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挑战之浅谈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