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斜杠青年

图片发自App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个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这种生活方式。

遥想二十年前,我的父亲用今天的话讲,那是一名妥妥的斜杠青年。

父亲的职业是教师,但父亲还会一门手艺——钟表修理。小学五年级时,大约是1997年的暑假,闲来无事的父亲开始了自己的第二职业。

当时我们家住在二楼,父亲就在窗户上贴了硕大的广告,用毛笔在红纸上写了简简单单两个大字:修表。自从这广告一贴出去,还真管用,每天家里陆陆续续地会来一些顾客。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所以基本很多人都用手表来看时间,自然生意比预想的好。生活的城镇地方小圈子小,父亲手艺好的口碑很快便扩散开来。

一个月后,有一个顾客找到父亲,因他的店铺租期要到了,就趁着休表的空档询问父亲有没有租赁的想法,可以给予优惠价。毕竟繁华的大街上,客流更大。父亲经过简单思考后,便决定要租下。简单的小店开张了,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泰山钟表店”。街上的生意比家里好很多,这种收入比工资还高。

转眼就要开学了,为了店铺的生意,家里决定让母亲辞职了。店铺开始升级,陆陆续续购买了几个柜台,不仅仅修表,还卖各种各样的精美手表,卖那个年达很流行的随身听,卖明星的磁带和影碟,租影碟,开通公共电话等,就像是一个杂货店。母亲负责看店卖货,所有需要修理的手表,父亲会在下班后统一处理。

这个杂货店给我的求学时光带来了很多快乐与便利,我不用再纠结买什么颜色的手表,不用再攒钱买我喜欢的明星磁带,一切都信手拈来。印象最深的是,那时每次母亲要进货前,我都会在班里问同学喜欢哪些歌手的歌,我做个列表给母亲,每次货一到基本是一扫而光。

初三那年暑假,周边有个公共澡堂需要维修,政府请来一个建筑队。对于这些走南闯北的建筑工人,夏日的夜晚也是很无趣的。父亲瞅准这个机会,把街铺的后面空间进行一番简单改造,装上VCD、音响等设备,开起了简易的录像厅,那时经常播放周星驰、李连杰的大片,欢声笑语不断。

等我上高三了,父亲寻思等我上大学后就不干了。于是乎,父亲又开始贴小广告招收学徒,最后招了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跟着父亲学手艺,在我高考完上大学前,父亲就把店面盘给了学徒。

八年的开店时间一晃而过,如今已是多年过去,现在的城市里也有很多钟表修理的,前段时间我去换个电池50元,物价不知涨了多少倍!但于我而言,记忆里拥有小店的快乐时光会永远存在于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十年前的斜杠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