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和山矾花的不解之缘

枯木

不少人知道二十四花信风,这是古人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每个节气又分为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根据开花先后顺序,选择最准确的花卉开花作为代表,每候对应一种花,于是就变成二十四花信风,也就是指不同花卉开花的顺序,具体如下: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在二十四花信风中,大多数人们都熟知,少数就容易出现混淆,比如望春和木兰,比如棠棣和棣棠,还有的比较少见,比如山矾,现在大多数人都不太清楚是什么花,也许在郊外遇上,只会说满树小白花,却叫不上名字。

山矾,是山矾科、山矾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嫩枝褐色;单叶互生,薄革质,卵形、狭倒卵形、倒披针状椭圆形,通常具锯齿、腺质锯齿或全缘,无托叶;花总状花序,花冠白色,核果卵状坛形,花期2-3月,果期6-7月。

山矾名字的来历,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黄庭坚予以命名的。黄庭坚(1045 -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黄庭坚在《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序云:“江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漏(一作‘陋’《观林诗话》)其名,予请名山矾。野人采郑花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道出了山矾花的来历。

这段话大意是江南田野中有小白花,香气扑鼻,山野之人称之为“郑花”,王安石曾经想栽培,作诗却忘了名字(或者是认为名字简陋),于是黄庭坚建议命名为“山矾”,原因是人们不借用矾石,用此把服装染黄色,以此得名。

说到山矾被田野之人称之为“郑花”,那么“郑花”是如何来的呢?其实也和染色有关。古人的服装染色,由于技术所限,对丝绵制品进行漂染着色,都采用植物原料和天然矿物质作为染料,比如青色就是青色是采用蓝草制成的靛蓝,故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传世。至于“郑花”应该是以讹传讹得名,据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南史》考据,“荆俗讹柘为郑”,江南一带“柘”、“郑”难以区分,柘树是染黄色的好染料,因为山矾可以染黄色,因此人们称之为“郑花”,而黄庭坚则改其名字为“山矾”

看得出来,都是因为染色的缘故,山矾花才得以有名。插两句闲话,说到染色,古人用植物和矿物质染色,是出于无奈,后来工业化大生产,化工原料横行,现代化的生产,却带来了污染,现在意识到危害,又开始寻找植物矿物染料进行染色,天然环保的复古,则被认为是一种精致享受,不知古人看到我们现在开始回归自然心里作何设想?

黄庭坚对山矾花命名,并且写诗作序,看出其对之喜爱程度,我们来看看他关于山矾花的诗:

《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

宋 黄庭坚

高节亭边竹已空,

山矾独自倚春风。

二三名士开颜笑,

把断花光水不通。


北岭山矾取意开,

轻风正用此时来。

平生习气难料理,

爱著幽香未拟回。

这两首是黄山谷戏谑之诗,关于高节亭,黄山谷曾有诗《题高节亭颂》松风竹雨共谈空,楼阁参差古叠重。急水滩头道人住,亦如前佛在因中。”,说明黄庭坚经常去高节亭谈佛谈空无谈因果。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第一首:春天山矾花开,随着春风散发芳香,名士们争相欣赏,水泄不通,反而不去看竹了。第二首,描述山矾花随意开放,轻松送来阵阵芳香,诗人因为喜爱山矾花香,在春风中着意欣赏,甚至不打算折回,表达对山矾花喜爱之程度。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宋代: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这是一首黄庭坚赞美水仙花的诗,把山矾花和梅花、水仙花并列,并且称兄道弟,虽然是按照梅花、水仙、山矾开花顺序排列的,而梅花、水仙位列我国传统十大名花,可见黄庭坚对山矾花推崇有加。正因为黄庭坚的对山矾花喜爱,惹得他的崇拜者,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写诗替栀子花鸣不平。

《栀子花》

宋 杨万里

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

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

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

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

栀子花

其实,栀子花期稍晚,在春末夏初,因此在春天的诗词中较少,这也不能怪黄庭坚对山矾花的偏爱了。

2018-3-20榆木斋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庭坚和山矾花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