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与糖尿病康复<转>

葡萄糖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体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血糖的来和去

研究成果可以简单归结为:

血糖的来源包括:

①食物消化、吸收;

②肝内储存的糖原分解;

③脂肪和蛋白质的转化。

血糖的去路包括:

①氧化转变为能量;

②转化为糖原储存于肝脏、肾脏和肌肉中;

③转变为脂肪和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加以储存。

胰岛是体内调节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肝脏储存肝糖元,肌肉储存肌糖原。此外,血糖浓度还受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调节。

1.糖尿病防治与血糖来源和去路的控制

显然,控制血糖来源和去路和糖尿病的防治有关。

  我们知道,科学的研究离不开猜想。

      当人类设想一种人体激素的缺乏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时,在没有发现这种物质之前,已经命名为胰岛素。1921年胰岛素的成功提取,让整个医学界兴奋不已。在尚未商业化应用之前,就已经被授予诺贝尔奖。这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人工胰岛素商业化的进程。

       但是胰岛素在1923开始大规模商业化之后,并没有如设想的那样-糖尿病发病率降低和治愈率显著提高,反而是一直到现在都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糖尿病越预防越治疗越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在胰岛素大量商业化过程中,胰岛素治疗效果与预期相差很远的情况下,人们开始研究胰岛素的工作机制。在1949年,科学家发现胰岛素的工作方式,是在把葡萄糖运动到细胞中起到关键作用。也就是说,人类在使用商业化的人工合成胰岛素26年之后,才把血糖和胰岛素联系起来。

       糖尿病,这个来自西方医学的病名,顾名思义,曾经被认为和人体的尿糖关系密切的具有多饮多尿特征的疾病。但在胰岛素作用研究过程中,发现血糖和胰岛素关系密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糖尿病的诊断基本上已经放弃对尿糖的关注了,完全和血糖联系起来了。

       在一些资料中就明确写着: 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就是糖尿病。于是,控制血糖来源就变成控制糖尿病的近乎最直接的手段;当然胰岛素也是血糖控制的生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2. 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研究与降糖方法的联系

人类对血糖及其相关的各种生化反应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为进一步控制血糖提供了更细致的思路。在这一时期,主流的研究方法就是细化血糖的来源,各种生化反应方程式。还有与之对应的各种降糖药物的开发和推广。

(1)血糖来源堵截方式-抑制人体吸收碳水化合物的的降糖药物

一方面提倡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生酮饮食;另一方面使用降糖药物来限制食物的消化吸收。

如果你觉得饿,你可以吃。这看上去似乎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却采用了让人觉察不到的釜底抽薪的办法,那就是你吃进去却不能和以前一样消化和吸收,就更谈不上利用了。这就是血糖来源路上的强行拦截。

这一思路下的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阿卡波糖等。

(2)在血糖去路上采用外力辅助 - 增加人体合成代谢能力的降糖药物

我们知道,人体新陈代谢分为合成和分解两大类。血糖去路上转换成能量供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是代谢中的合成过程。而增加人体合成代谢能力,促进人体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抑制糖异生。

这一思路下的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还有一些现在探索中的降糖办法:

其基本思路仍然是离不开对血糖来源和去路上进行堵截和严格控制。

包括但不限于A对消化道进行损毁性手术(胃转流手术)

目的在于阻止人体吸收碳水化合物。中国有一句古话,说的是有人因噎废食。这是一个很贴切的比喻; 

B胰岛细胞移植;

C干细胞移植;这种方法对于胰岛细胞坏死等疾病或许成立。但是这是和一般的糖尿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因为糖尿病人数90%以上的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亢进,而不少分泌不足。

降糖类药物层出不穷,相互之间在生化反应的拦截过程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其基本的研究思路和出发点是一样的:对血糖进行穷追猛打,严格控制。

3. 胰岛素-严控血糖治疗方案的逻辑矛盾

(1)糖尿病为什么要使用胰岛素?

有人会回答: 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发病的原因。

   【背景】 1921年Frederick Banting成功提取胰岛素对理论的影响:糖尿病就是胰岛素分泌缺乏症。 注意这是当时的科学假设,不是绝对真理。需要注意的是在 1979年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开发了一种新的糖尿病分类系统:

1)胰岛素依赖型或1型糖尿病; 2)非胰岛素依赖型或2型糖尿病;3)妊娠糖尿病; 

4)与其他综合征或病症相关的糖尿病。

研究表明,占所有诊断糖尿病人数的90%以上的是2型糖尿病,恰恰和以前的假设相反,是胰岛素分泌亢进而不是胰岛素分泌缺乏。

【矛盾】在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胰岛素分泌高于正常人的情况占糖尿病发病人数90%以上时,为什么治疗方案仍然以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为核心呢?这种治疗方法不是容易直接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在血液中含量过高的疾病)吗?这种治疗策略是不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呢?

【常识性的思考】一个人饥饿胃里缺少食物,一般策略是进食-让胃里有充足的食物。

但是,如果是吃多了,胃里食物过多时要怎么办呢? 按照上面的逻辑- 这可能是以前过于饥饿引起的,是属于食物相对不足导致的。于是,在过度满腹的情况下,采取的方法就是继续补充食物了?!

(2)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怪圈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而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

大家需要明白: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亢进,胰岛素不敏感之间的关联性。

胰岛素分泌亢进是检测出来的。就是血液中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人的范围。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不敏感是定义胰岛素分泌亢进的解释,推理和猜想。

人体为什么会出现胰岛素分泌亢进呢?

猜想1: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激素之间相互制约,当然还包括其他神经等的作用。人体其他制衡因素在制约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人的情况下,血糖依然高于正常人。所以,胰岛素应该起到的作用被抵抗了, 简称胰岛素抵抗。

猜想2: 胰岛素本身要发挥作用降低血糖,必须和人体其他组成或有机物质联合起来。或许可能是这些组成或有机物质对胰岛素不敏感,不能产生必要的生化反应。简称胰岛素不敏感。

简单来讲,胖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容易过高,检测就是胰岛素分泌亢进。

而胰岛素在血糖的去路上是增加合成的,也就是尽力把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身体的一部分-糖原、蛋白质和脂肪。显然,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容易让人肥胖。

三高医学研究认为:只有在人体内环境PH=7.35~7.45的时候,人体内细胞代谢才处于最佳状态。若PH值下降0.1,则胰岛素敏感度下降30%。

【矛盾】肥胖容易导致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胰岛素容易导致肥胖。用一种可以导致肥胖的方法来治疗肥胖可能诱发的疾病。 请问,这能治好吗?

4. 降糖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的反差

要对血糖进行穷追猛打,严格控制;这就是是生化反应时代的糖尿病预防的主要特征。采用严厉控制血糖的方法,越治疗身体越不好。但这不是医生的问题,这是时代的局限。

如果采用其他的办理来治疗,就是治好了也可能被认为是脱离时代的糊涂人。一些知名的国际公司在报告中写着,那些可治愈疾病的方法不利于商业的可持续性。换一句话,终身疾病就是商业可持续的保障。疾病终身不可治愈已经可以毫无遗憾地幸灾乐祸地宣传,似乎变成了时代的“主流特征”和时尚。

在大力“科普”宣传之下,在一些人看来, 糖尿病=高血糖=终身不可治愈;这是“最科学和最神圣”的。如果有人说糖尿病可以治愈或自愈,一些人就马上跳出来反对,进行辱骂和人身攻击。这就是利益反应方式。哪里还谈得上科学的质疑精神呢?

我们不能否认商业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在人工提取胰岛素成功时,希望更多人能够使用胰岛素而进行的商业推广,出发点不容质疑是为了更多人能够获得健康的机会。但是,当发现这条路可能存在问题时,这个充分壮大的商业具有一种无形的巨大惯性力量。所以在以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为核心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结果就是糖尿病迅猛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就中国而言,其成年人患病率已经从1980年不足1%到急剧上升到现在的12%,患病人数大约1.1亿。近3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升高17倍。30多年能遗传这么多病人吗?传统糖尿病治疗在市场拓展和商业可持续性上,的确是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对于整个人类而言,这应该是悲剧吧!

5.划时代的医学大数据-第一次非商业支持的大型糖尿病研究

2008年以前的无数糖尿病研究,不管数据结果有何不同,都可以神奇的得出相同的结论: 严控血糖有利健康。而在所谓“有利健康”的治疗方式为主流的情况下,人类健康的状况却越来越堪忧。糖尿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成为真正关系人类健康的人群或组织的焦虑。所以,第一次非商业支持的大型糖尿病研究出现了。

2008年2月,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中止了ACCORD 研究中原本计划平均5~6年完成的降糖分支试验,该部分试验在进行3.5年之后终止。这是由于中期评估发现:严格控制血糖时间越久控制血糖的副作用越明显;而相对于放宽血糖控制,严控血糖三年半死亡率上升22%。

美国ACCORD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是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其震撼力不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内分泌专家Reaven提出的Ⅱ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理论。ACCORD的研究结论与以往的研究(如1998年英国UKPDS研究以及与ACCORD同时发表的ADVANCE研究)最大的不同在于宣布了“严控血糖有害”的结论。

2008年,美国国立心肺及血液病研究中心在2008年年初公布ACCORD 研究结果时指出“这是糖尿病研究领域第一次不接受商业公司策划的独立的研究”。

并不是所有的商业都不好。而是在这个领域,商业主导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6. 中医提出:保护好血糖来源就是最好的治疗手段

       糖尿病人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就是酮症。酮症就是人体能量来源不足时,通过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等非碳水化合物而导致的。

     人类长期医疗的主要能量来源-粮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是糖尿病发病和恶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充足的谷物摄入,是糖尿病人恢复健康的必要手段。并且依据不同情况,调节粮食的摄入种类、时间和进食量,就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营养代谢技术,也就是食物训练。 这就是保护好人体的血糖来源。

血糖谷物保护曲线,是关于糖尿病和血糖的重要知识点。

7. 中医提出:保护好血糖去路-良性血糖升高-也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2008 - 2018 聂文涛的良性血糖升高

  在十年前的2008年,聂文涛医生就明确提出人体存在血糖良性升高;人体在各种恢复期需要血糖升高来支持。特别是一些糖尿病并发症在缓解过程中需要血糖升高。而这样的血糖升高我们要欢迎和保护。所以,血糖升高有时候正是身体从不好的状态向好方向转化的指标。

  保护好人体的良性血糖升高这一主张,让很多患者开始接纳自身的血糖升高,远离高血糖恐惧,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代谢能力上,让身体从不健康开始走向健康。

血糖是来救火的。人体出现疾病问题,需要调动各种内在的机制来自我保护,更多的代谢机制在运转,自然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

从现象上来看,血糖升高可能代表人体出现问题,但是不等于强行抑制血糖升高就可以掩耳盗铃地说没有问题。治病仍然要治本。

如果能找到诱发血糖升高的因素且可以消除的话,血糖会自然走向平稳;但是一些复杂的情况,包括原因不明的血糖升高,代谢能力下降等,诱发血糖升高的因素无法确定或消除时,保护好人体的良性血糖升高,就是在维持和延长寿命。

如果,您依然坚持不惜代价地强行降低血糖,那么请注意:近十年的世界糖尿病研究方向已经发生转变,而你可能正在为十几年前流行而现在被放弃的观点而拼命。

8. 最后

无论是西方医学的“严控血糖有害”的结论,还是保护好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中医学思路,都是希望带领人们走向健康。

从胰岛素和血糖相关的研究开始,人类走过了严控血糖来源和去路的漫长岁月;很多人由此失去了健康和生命。现在我们看到,无论是从西方医学的大数据研究还是中医的个性化的良性血糖升高,都指向了一个结论:对糖尿病人来说,血糖高于正常人是生理需求,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与生命延长。

保护好血糖良性升高,就是为了让患者活得更久些,生命质量更好些。通过经络疏通与人体内环境的改善来康复糖尿病,才是糖尿病康复的正确选择。

让血糖在来源充足的自由状态下驯服,还是让血糖在围追堵截的严厉控制下痛苦的挣扎;这依然是每一个渴望健康的糖尿病人面临的重要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血糖与糖尿病康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