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笔记196 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 2019-08-12

田子方   第二十一

【原文21·5】

孔子曰:“请问游是”。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17),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孔子曰:“愿闻其方”。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为道者解乎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汋(zhuo)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xi)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译文】

孔子说:“请问游心于宇宙之初、万物之始的情况。”老聃回答:“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至美’、‘至乐’了,体察到‘至美’也就是遨游于‘至乐’,这就叫做‘至人’”。孔子说:“我希望能听听方法。”老聃说:“食草的兽类不担忧更换生活的草泽,水生的虫豸不害怕改变生活的水域,这是因为只进行了小小的变化而没有失去惯常的生活环境,这样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就不会进入到内心。普天之下,莫不是万物共同生息的环境。了解这是一个整体,就会把万物视为相同,即使人的四肢百骸都将最终变成尘垢,而死生将像昼夜更替一样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扰乱他,更何况那些得失祸福呢!舍弃得失祸福之类附属于己的东西就像丢弃泥土一样,可贵的在于我自身而不因外在变化而丧失。况且宇宙间的千变万化从来就没有过终极,怎么值得使内心忧患!已经体察大道的人便能通晓这个道理。”

孔子说:“先生的德行合于天地,仍然借助于至理真言来修养心性,古时候的君子,又有谁能够免于修养呢?”老聃说:“不是这样的。水激涌而出,不借助于人力方才自然。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对于德行,无须修养,万物也不会脱离他的影响,就像天自然地高,地自然地厚,太阳与月亮自然光明,又哪里用得着修养呢!”

孔子出去后把情况告诉给了颜回,说:“我对于大道,就好像瓮中的小飞虫对于瓮外的广阔天地啊!不是老聃揭开盖子,我不知道天地的完整面貌。”

 

【心解】

上一段庄子描述了天地为一的境界,这一段则描绘如何进入这一境界。明白万物为一的道理,人就不会为得失祸福影响。但是这并不是抹杀自我,所以“贵在于我,则不失于变”,这是链接庄子思想的关键。

�����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子》笔记196 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 201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