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31期,金亚敏坚持读书,分享第32天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良好目标的7个原则:

一个良好的目标,不仅要绝对遵守,“是孩子(咨询者)想要的”的准则,还必须符合以下7个原则

原则一:使用正向的叙述方式              是“要做什么”而非“不做什么”。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只听从“做什么”而会省略“不”这样的信息。因此,当我们向大脑发出“不要打人”信息时,大脑会自动执行“打人”的信息,进而影响接收正确的信息。所以,若是孩子发出了一个“不要”的信息,如前述“我不要打人”,父母就必须协助他分辨在行为背后真正的动机和原因,问他“要”什么——比如“我要有朋友”。一旦孩子发出正向信息,父母要接着引导孩子发出一个具体的目标,进而执行。

原则二,以过程的方式叙述                也就是说,孩子在叙述目标时,犹如一组连续画面进行的,这样的功能是借由叙述的过程,先在孩子的头脑中演练一次,这样更容易提高完成目标的执行力。

原则三,存在此时此刻的当下            所提出的目标最好立即可做,而非遥远的。这样更加切实可行。

原则四:具体化                                      具体化的目标胜过抽象的目标,描述的越具体,就具有越强的动力,同时执行力也会越高。

原则五,从小步骤开始                        良好的目标要从小步骤开始,父母可以询问孩子,当事情可以有所改善时,你想到的第一个可以做的目标是什么?你想从哪件事开始?这都是可以尝试的第一步。

原则六,要在孩子的控制范围之内    设定的目标不是先改变别人或是改造某件事,而是孩子“能做的”以及“可以持续做的”,有的目标很好,但孩子无法控制,那也没有用。

原则七,使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描述,以孩子为意愿为主,以他的语言来描述,而不是以父母的意愿为主,这样不但可以与孩子同步,也会让他有种被尊重的感觉

        父母在协助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其实不像大人那样,对自己要什么有着较为清晰的图像,他们常常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协助孩子先分辨自己要什么很重要,甚至从它们的偏差行为或是诸多抱忍着手,协助他们分辨“目的”“行为”以及“代价”之间的关联之后,才有办法进行目标的设定,也才真正协助到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31期,金亚敏坚持读书,分享第3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