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响,老师没有拖堂。
走出教室,其他班级的门还没打开,午间阳光温柔、微风正好。
我和安娜、芹菜几个拿着白色印花的复古搪瓷碗,沿着斜坡一路向下走向老食堂,道路两旁的樟树亭亭如盖,阳光从荫密的树叶间倾洒,一片斑驳。
老食堂上了年纪的阿姨们总是一片慈祥,打到了喜欢吃的毛豆炒肉,坐下准备吃饭时,一抬眼看到不远处他和同伴一起走进食堂。
有点小窃喜和紧张,不自觉瞄了一眼小伙伴们,没被发现,开吃……
“现在是下午两点半,现在是下午两点半”忽然小爱同学的闹钟提醒响起,我睁开眼,原来是一个梦。
睁开惺忪睡眼,周末的午睡后全身有点乏力。
坐起身回想刚才的梦,恍然想起高中生活已过去十来年了,不禁有些怅惘。
当初的他早已结婚,而那帮小伙伴们也都一一有了家庭,十七八岁那会儿的问题,十多年后的现在也有了答案。
当年低我两届喜欢和我挤一张床睡彭娟妹妹也已当妈妈好几年。
走到院子,上午洗的七八双鞋像是散乱的棋子,在白色地砖的格子上排布。
阳光已经慢慢转移到靠围栏的位置,我蹲下身把它们吃重新挪到暖阳下。
现在的天气鞋不易干,今天鞋始终跟着阳光变换位置,就像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人始终向往年轻态。
我们总是爱回忆过去生命里的点滴,因为已经过去,所以任何时候想起来都很美好,脑海中的画面始终带着一层怀旧的滤镜,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可是可是,我们正在度过的每一刻不也是余生最年轻的时刻么?
这么想来,挪腾鞋子的此时此刻仿佛也充满了仪式感。
或许等到四五十岁的某一瞬间,我也会忆起,30岁的某个晚秋午后,背靠着满院芬芳的桂花树,在这里晒鞋的场景和杂乱的思绪。
最近刚看完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记忆总是靠不住,想不起来男主人公的名字。
男主人公是一个诗人,因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幻想有另一种生活,幻想在多重角色、多段人生中自由切换和游历,而在现实中却四处碰壁,遭遇各种悲催经历,最后因肺病而亡。
他的情人红毛衣姑娘,却因为一个怕他生气而编造的借口,被男主人公当真且向当局检举告发,从而入狱两年。
在生活不如意时,或许人总是本能的想要逃避,所以在面对不如意处境时人们总是说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如鸵鸟般把头埋在沙土里自以为退到了安全地带。
但是生活没有暂停,外面的世界依旧,该面对的爱人,该处理的事务,该承担的责任依旧,当单方面在生活里缺场,注定会是悲情的结局。
生活的真相是我们会慢慢变老,会有很多力不从心和无可奈何,年少时的轻狂锋利和轰轰烈烈的志气会渐渐磨掉,平淡的本色初显。
厉害的人厉害之处在于韧性和耐力,有的人年少成名,中青年后淡出渐渐消隐,后继乏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有的人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比如我喜欢的导演李安,30岁没有工作在家带娃烧菜,现已是最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华人导演。
才气和梦想尚在,在默默无闻、无人问津之时,苦练内功一步步沉淀,反而根基更稳,懂得人情冷暖世间百态,有更成熟的思考和生活哲学。
假如当下生活欺骗了你,带着泪也要笑也罢都要迎上,如意不如意都是一次体验。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在此处,此刻。
生命的这趟旅程,有人想活出过程的滋味,有人追求结果的圆满。
前者随心随性不做计划,注重品味过程,更容易活出自由;后者聚焦结果,规划清晰路径,更容易取得世俗意义的成功。
前者看来后者太功利;后者看来前者太懒散。
在这个以“收入水平和江湖地位”论英雄的时代,后者无疑更有话题性和关注度,成为媒体们的素材,也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饭后谈资。
邓文迪从平民一步步跃迁到顶级阶层,朋友圈都是世界级政要和明星大腕儿,所到之处身边之人无不被广泛关注和报道,被万千女性奉为榜样,喊话尽快出书。
虽然做法很功利太心机难以认同,活出自己的勇气却不是人人都有的,所以王菲能够红这么多年、“社会我张姐”的张雨绮人设才会被网友买账。
生活在别处,可别处又在哪呢?
这个问题比“别人家的孩子”还难回答。
也许在这里:
大海,深邃的大海,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面浩瀚的大海;
森林,静谧的森林,神秘的色彩,静享自然的气息和童话的故事;
旅行,最好的旅行,是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了一种久违的感动;
酒吧,真正的酒吧,给人一中生活在别处的,非常格调的想象;
小城,安静的小城,一座小城就有一个小城的故事,小城不小说。
…
别处就在那里,我们却生在这里,我们要离开才能遇见别处,但是我们突然发现我们不擅长告别。
因为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已经告诉我们了:
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碍于见识、底气、原生家庭等等原因,我们可能很难顺自己心意做生活的选择。
可人生很长,在某个阶段、遇到某个人、看到某个故事后或许能觉醒、滋生勇气,不再讨好、不再逃避,开始真正投入生活,不再把理想生活装在幻想里。
生活不在别处,而是活在此时此处。
The end
我是阮唐小乔,公众号:阮唐小乔时光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