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泥瓦房里上学前班

        小时候生活在村子,不像现在的孩子可以接受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那时候的农村没有幼儿园,我们的学前教育就是为期一年的学前班。

      临时的学前班没有设在乡小学而是安排在我村子里,因我村子是乡的中心位置,为了方便邻近几条村小孩子上学前班,便在生产队的一排泥瓦房分一间出来作为教室,那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教室,这是生产队曾经用来放生产工具的,所以教室并不大,光线也不充足,只有一个小门,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窗户 ,就是在泥墙留了几个洞,然后在洞上竖着砌上几排长方形砖头。

      2000年也是我五岁那年,奶奶在村里的小卖铺遇上林老师,奶奶问:“林老师哎,我孙女可以上学了吗?”林老师没有问我年龄,他笑着说:“看看他小手可不可以摸到后脑勺了”林老师 ,抬起我的手,我刚好可以摸到后脑勺。林老师点点头说,可以来了。

    开学前爸爸刚好有散活在县里,便给我在县里买了配齐了文具,我才对上学这玩意有了概念,原来上学就是读书写字。

      开学的第一天,爸爸特意交代奶奶给我煮一碗猪舌瘦肉粥,特意交代要加葱,因为葱意味“聪明”,猪舌粤语读“猪脷”意味着“伶俐”,喝上这碗粥以后读书就聪明伶俐了。

    泥瓦房离我家很近,第一天奶奶还是仪式的拉着我小手把我送去教室。于是我便在村里的泥瓦房开始为期一年的学前班课程。班上的孩子参差不齐,有比我大一两岁的,也有比我小一岁多,我们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我们都没有接受过任何知识教育,连名字都不会写。这可苦了林老师,因为很多同学父母外出务工,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也不会写字。所以,新课本和新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是林老师帮我们写,还要一笔一划教我们写,还记得林老师说,“汉字是中国的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把汉字写得端端正正,做一个端端正正的中国人。”

      泥瓦房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和运动设施,但是每天我们似乎都有很多乐趣。

        泥瓦房前面是村简易的戏台。秋收后村民有空会请艺人到村里表演木偶戏,教室外在表演木偶戏,我们在教室也心不在焉,不断把头转向教室外。林老师把几个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在教室门口站,这几个同学里面也包括我。忘记哪个大胆同学建议,偷偷溜去看木偶戏。于是,我便在人群中找到奶奶,在奶奶身旁坐下来,奶奶也没有问,我为什么从教室跑出来看戏。不一会,林老师气急败坏地在人群中把我们几个拉回教室。

      秋天过后,冬天接着来临。因教室几个窗一直是敞开的,所以林老师会让几个同学去旁边的小卖铺要一些纸皮,把纸皮糊在窗上教室会更加暖和。冬天可以玩的东西不多,在课间,女同学大多数只是会在教室里玩抓石头,调皮的男生气喘吁吁嘴边冒着白气追赶村里的小狗或者老母猪。

    泥瓦房不远处有几个鱼塘。春天里,这几个池塘便是我们娱乐天堂。春天里池塘的水绿得发亮,水下藏着一种有趣的生物-蝌蚪。于是,在课间或课后,我们就会拿着割掉一半的矿泉水抓蝌蚪,脱掉鞋,挖起裤脚便下水,池塘的水凉凉的,池塘泥软绵绵的,我们弯着腰,蹑手蹑脚的,看见一群绿豆般大的蝌蚪游过来,我们迅速放手去捞,平时粗鲁的男生这时候也会小心翼翼生怕把蝌蚪吓跑了。上课时间到了,林老师便拿着木棒敲一块厚厚的铁块,这就是我们的铃声。听到铃声,我们便赶紧穿好鞋,跑向教室,有些同学连鞋都没有穿,拿着鞋就跑,我们怕瓶里的蝌蚪会洒出来,我们便用小手盖着瓶口小跑。林老师看到我们手上的蝌蚪,看那挽起的裤脚便知道我们又下池塘了,这时候是免不了处罚的。于是,所有抓蝌蚪的同学轮流搞教室卫生。但是,这却一点也不影响同学们的喜悦,在课堂上继续会窃窃私语,和同学分享自己抓了多少条蝌蚪。

    泥瓦房后面有一片小树林,夏天我们的娱乐场所便从鱼塘转移到这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夏日的午后知了叫得最热烈。为了捕捉知了,一些同学会早早来到教室,一放下书包就钻进小树林,胆子大身手敏捷的男同学脱了鞋,三下两下就把一个知了抓住了,胆子小的同学只可以根据知了的叫声寻找。抓到的知了放进塑料袋或者矿泉水瓶里,然后带到教室。在课堂上,知了会发出声音,林老师听到又要大发雷霆了。

    夏天正是水果成熟时期 ,很多热心村民时常给林老师送一大篮子芒果,龙眼等水果。其实这些水果都是落入我们的口中,村民离开,我们便围着林老师,大饱口福。

      随着盛夏的来临,我们也结束了学前班的课程,离开泥瓦房进入乡里的正式小学。

      离开泥瓦房教室现在已经快20年,但是在泥瓦房度过的时光是我心中弥足珍贵的童年记忆。慈祥的林老师带着一无所知的我们进入学习的殿堂,简陋的泥瓦房没有城市幼儿园的跷跷板,滑梯这些娱乐设施,但是我们却拥有无穷的乐趣,池塘和小树林带给我们数不尽的欢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泥瓦房里上学前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