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25】 挑水(一)

海淀的故事【25】  挑水(一)

小留流第124篇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公私合营后海淀镇进行了统一规划调整,老虎洞,西大街保留了一些饮服、修理、药店、日杂、服装、书店、信托和门诊部等。维修服务行业也主要分布在西大街。黑白铁铺有拍烟筒的、做水桶的。修理电器铺有修话匣子的后来有修收音机、收录机的。绱鞋铺,可做来料加工,制作千层底布鞋,明绱或反绱布鞋的。理发铺就甭说了,直接上二楼。大家工作起来一视同仁,不分手艺高低,协同工作。当然了薪水也不高,尤其是维修服务行业。1980年我在北京绒毯厂上班的时候,工资是18块。你想吧五十年代的工资是多少?

          开始两口人的日子还是满平顺的,家父的小曲一直没断过,随着“小留流”我哭着喊着挤进了这个家门,6口人的生活靠一个人的工资就有一点点难了,有人问了你母亲不工作吗?她呀,像全国的母亲一样,忙着大生产呢,由于家里没有老辈儿,只能自己带孩子,哪像现在六个家长拎着六个钱包养着一个小娃。即便是那样家父还是早去晚回,兢兢业业干着他的本职工作,哼着自己的小曲,对工友们总是有求必应“张师傅,您这活干的真漂亮,您也帮我干点吧,这活我总是干不好”,家父总是乐呵呵的说道“好,我来。”当然了那个时候工人兄弟们,都是同工同酬,没有奖金,多干也没有报酬,能令家父乐此不疲的常常得到工友们的好评“活雷锋”。

人生中有三种“快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家父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手艺人,但无论眼前的生活变成什么样子?他都能哼着小曲,乐观的去面对,可谓知足常乐也!

            他时常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不计回报的去帮助他人,因一句“活雷锋”就像小孩子一样乐在其中。从东大院搬到三角地的时候虽然海淀镇人口不多,那也要人吃马喂尤其是水,那个时候没有自来水,人们吃水都是井水或者雨水,北京城的甜水井少【高亮赶水的故事可以佐证】,过去“菜库胡同”董家边上有一口甜水井,并在井边建了个大水槽,雇人打水放入水槽,街坊四邻可以花点小钱买水,用扁担挑回家,有钱人就花钱雇人把水送到家。三角地西边是大井胡同,也有一口甜水井,但要自己用绳子把水桶续到井里,来回抖动绳子,让空桶注满水,拉上来挑回家。

          当我成为家里挑水的主力时已经不用去井边了,海淀有了自来水但大都安在街边,那时我家已经搬到了“样式雷”家,在胡同的最里面,“自来水”安在胡同口外的马路边上,离家百米远。所以七十年代中期还是一条扁担满街走,这在海淀镇是常态,我可以挑着两个盛满水的桶,不用扶着往家走,是不是有点像蛤蟆跳到了荷叶上了,“玩漂儿”啊,后来我老琢磨是不是我个子矮,就是让水桶给压的啊?谁要不信打个赌,姚明一定没有挑过水?

小时候常听家父讲一些海淀的故事,还出一些“谜语”让我猜,

说“哥俩一般高,出门就摔跤”猜一物件?

原来是去挑水时扁担两头的空桶,由于没有重量,一走路两个桶就左右乱晃像摔跤一样。

说“挑水的回头?”问什么意思?

字面是走过了打水的井,本意是“过景”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淀的故事【25】 挑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