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30李克富 | 讨论,但不争论!

李克富 | 讨论,但不争论!

如果您接受了“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一科学结论,就没有理由不认可“所有分析都是在分析自己”——案例分析也不例外,也是一种自我分析。这种自我分析的深度广度,检验着一个人的共情能力。

昨天晚上是“案例讨论班”的第二次聚会,之前准备的两个案例已按计划完成。我极其严肃地强调:大家聚在一起,目的是针对心理知识、心理现象、心理咨询的方式和方法等进行讨论,而不是争论!

讨论是一个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人都呈现自己的视角、观点和智慧。最终,由当事人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差异,然后对自己做出评判。因此,在讨论过程中,必须以开放的心态,认真倾听他人的陈述,其原则就是“我可以不同意您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您说话的权利”,确保不插话、不打断。

争论则正好相反,它是当事人发现对方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的即时反驳。争论者头脑中有着固定的判别标准,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像饥饿的捕食者一样伺机随时扑向猎物。争论是包容的反动,争论者的心态是封闭的。

案例讨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对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予以分析——归因。一个学员的理论水平、人文情怀、艺术表达、想象力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在此环节得以集中展示。我很喜欢这种异彩纷呈,期待着他们能够拓展我的视野。

遗憾地是,当一位学员在认真地陈述自己的分析时,有的学员打断了人家,还有更多的学员笑出声来。

为什么要打断别人?又为什么要笑呢?

任何辩解都是在维护心中的标准,都是对自我边界的防御;笑,就只能是嘲笑了,无论是否为自己辩解说是善意。

这是一种自知,更是一种觉察。我之所以现场就对某些学员毫不留情面、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就是试图为“案例培训班”奠定一个开放包容的基调,而最终形成一个习惯:我们一起讨论,但不要争论!

如果您觉得自己是对的,那么请您陈述其所以正确的理由,无论是引经据典还是谈您的经验体证都可以,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同时,请您不要认为别人是错的——别人只是跟您不一样而已,别人与您的差异,才是真正的信息,也是最有价值的贡献。

请关注那些与自己的不一样,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那一定不是人家的荒唐,而是自我的固执。其实,没有比认为人家荒唐更为荒唐的事情。因此,仅仅发现与别人的不一样是不够的,利用这种发现改变自己的固执才能达到成长的目的。

我们为成长而学习!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都长成自己的样子。

最后想说,今晨的涂鸦是昨晚案例讨论的延续。再此强调,如果您接受了“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一科学结论,就没有理由不认可“所有分析都是在分析自己”——案例分析也不例外,也是一种自我分析。

这种自我分析的深度广度,检验着一个人的共情能力。

您是否想过,共情是讨论与争论的分水岭呢?

只有共情,才能讨论下去;缺乏共情,便会争论起来!

(抓住早晨,第239页,2018-04-27)

你可能感兴趣的:(221030李克富 | 讨论,但不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