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最全指南!快来看一看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 背后的原理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一种特色疗法。它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结合经络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扶持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治病、养病的目的。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主要包括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还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慢性腹泻、部分虚寒妇科病引起的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这类疾病大多具有阳气虚损,遇寒发病的特点。

“夏治”则指这些病情到夏季一般会有所缓解,所以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对“冬病”进行辨证施治,通过针刺、艾灸、穴位注射、擦浴、拔火罐、按摩、刮痧、食疗、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等多种疗法,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三伏贴”:冬病夏治最常见的保健方式

“三伏贴”是体现“冬病夏治”特色的伏天保健方法,也称“三伏灸”,因其每年选在三伏天进行治疗,所以称为“三伏贴”。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 皮肤松驰,毛孔张开。药物更容易通过穴位渗透肌肤,进入经络,导入脏腑,直达患病之处,激发全身的经气,起到沟通表里,调和营卫,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肾,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果在做“三伏贴”的同时配合艾灸的方法则治疗效果更佳。

“三伏贴”并不是想贴就能贴

尽管三伏贴不打针、不吃药,通过贴敷可以达到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的效果,但专家提醒,三伏贴也不是想贴就能贴,患者需要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反应。

“三伏贴”适合阳虚或者气虚体质的人,这类人通常较别人更易怕冷,属于虚寒体质,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而湿热体质的人,本身就内热很重,如果还贴热性较强的“三伏贴”就等于“火上浇油”。因此,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自己是否适合贴敷,应该怎样贴敷,选择哪一种贴敷,都应该去医院先请教中医专家,就诊查明体质特点。

“三伏贴”适宜人群

1.呼吸系统及变态反应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等;

2.耳鼻喉科疾病: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等;

3.慢性胃肠炎或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腹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

4.风湿骨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颈、肩、腰、腿;

5.妇科疾病:原发性痛经或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等;

6.体虚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7.平时怕冷、怕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8.小儿反复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免疫功能低下等;

9.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哪些人不能用三伏贴

1、肺部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咯血病人,阴虚火旺体质病人、发热病人、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

2、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3、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4、妊娠期妇女。

三伏贴要怎么贴?有哪些注意事项

三伏贴敷疗法3~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最佳时间为每伏开始的头三天连贴三天,尽量在中午12时之前完成贴敷。

“每次贴敷时间为3—6小时,贴敷期间自觉局部有热感、微痒感,或皮肤轻度发红为正常现象,但要避免贴敷处沾水。贴敷期间禁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以及海鲜、牛羊肉等食物。”

综合调理比“三伏贴”更重要

专家还认为,“冬病夏治”其实是一种养生方式,而仅非几贴膏药就能解决的。

现代人很多慢性病与饮食、生活、工作习惯有关,久坐,长期吹空调,喝冰镇啤酒和水果冰等等会带来慢性胃炎、关节疼痛、肩周炎等一系列疾病。专家认为,人们一边耗损着身体,一边想用药物来弥补亏空,这根本不能治病。“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贴再多的‘三伏贴’也没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最全指南!快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