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斑驳:VOL.52

过去,我喜欢煽情,为了煽情而煽情。那时候不论身边的人,又或我自己,都觉得这最起码应该算是一种才华:「永远不会词穷,一堆一堆华丽的辞藻,成段成段的文字,或言之有物也好,或无病呻吟也罢,又或为赋新词强说愁。」

老实说,偶尔我会怀念那个时候,怀念那种状态,怀念那份紧随文字而来的满足感和虚荣感。

现在我当然知道这很幼稚,也很肤浅。甚至就是一种自我感动式的虚度时光罢了。

想起,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蚂蚁,甚至长大后我也依旧如此。我盯着它们看,看它们如何搬运食物,看它们如何交流,看它们绕远路,看它们如何不自量力,看它们如何团结,看它们走路、觅食、胆怯、顽强、休息、同行……看着看着我就痴了。往往一蹲下来就是小半天过去,等再次起来时脚已经麻了。

偶尔,我会故意逗它们,把它们的食物搬到别的地方,或别的蚂蚁那儿,又或帮它们搬到我认为可能是它们正要去的方向。然后,我去观察它们的反应,想知道它们是否会泄气并放弃寻找?

可惜我不记得答案是什么了。现在也似乎很久没有再看见蚂蚁了。

不过,我倒是经常想起它们,想起它们的勤劳、团结、互助、孜孜不倦、日夜不休、不厌其烦,且为了同一个目标。似乎无论怎样的命运它们都能够一一接受下来,无论多艰难它们都永远不懂放弃,且大家都如此。

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吧,所以我从小就不追求「人人平等」,而且我们大多数人所看到的「人人平等」又或所谓的「公平」,尤其是人们在强调它们时,说到底更多的难道不是在要求某种「特权」吗?企图被原谅、宽容、平等、公平,话说什么都没付出又或犯错了,这时候去祈求这样一种「权利」。不觉得可笑吗?

也就是那时候起吧,在某一天里,我突然学会了像蚂蚁一样去思考。不,我当然说的是我认为蚂蚁所拥有的一种难得的品质:「无论分工也好,接受命运也好,又或团结互助也好,这背后都是一种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啊!」

不因物喜,不以己悲。说到底是,心之所向并不在物也不在己,而是一种无我,以及还愿意在无我的前提下还能够去尽自己的一份力。

老实说,在过去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明白「先为己,后为人」的。——「先成为自己,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啊;先成为自己,成为人,才能懂得如何帮助他人,成全他人啊。」

可是,后来我发现我想错了。而真正意识到自己错了并非偶然或单单某个方面,其中既有写作的功劳,同样也有蚂蚁的功劳。

简单说,写作如果仅仅为了自我满足,那可能永远也写不出更深刻的内容来,以一人之思想,毫无方向地去写,对自身亦毫无要求,那甚至压根算不上写作,只是在写而已,只是写了点东西而已。甚至,最终连自己也看不上它们,尤其是在读过那么多书之后。而蚂蚁呢?如果人人都想着挑三拣四,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直要执念于某物的话,那还能指望谁来帮助自己呢?又或独享吗?再就是自己这玩意儿——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该如何去定义,以及怎样才算真正成为了自己。

说到底是,恰恰因为心中无自己,然后还愿意为了别人去做一些改变和付出,慢慢地自己才会浮现出来啊。归根结底,人是群体性动物啊。如果只知道闭门造车,谁能知道外面的世界还有没有你的路呢?或者说,当你不管不顾非得说成为自己才能为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那该等到什么时候呢?

要知道,关于自己,永远是不够的呀!

何况,更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自己:「如果无从比较,无从参考,又谈何自己或不是自己呢?」

有一份力便贡献一份力,如果在某些方面天赋异禀,便用该方面造福人类:「写作,就写点对人类有用的,而不只光顾着自我满足、情绪宣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荣,而是尽可能地去发掘内心的、人性的、无人之境的。用积极、美好、无我的心态,通过自身的行动和情感,去发现、探索、感染,也成全更多的人,去造福更多的人!哪怕它最初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但只要存有这样一份用心,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无论是自身迎接挑战,亦或他人受到启迪。我相信。」

所以,我不大写以前自我的那一面了,因为我慢慢意识到:我是如此狭隘,我所关注的种种也因总是在意自我而变得对他人毫无益处,甚至成为他人的负累——情绪泛滥、负面情绪、自我内耗、怯懦而脆弱,自私也虚荣……这样的我,不说先成为自己,仅仅是自己都要被自己给玩没掉吧……想想迷失的那几年,想想越活越小的我,想想越来越封闭自我的处境……说到底,是掉入自欺欺人的陷阱了,然后过度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啊!

所以,还是得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说白了就是,本身就是人与人的世界啊,最起码如果以人为主体的话是这样的。否则,便是与己无关,与对方无关,与他人无关。如此一来,到底哪来的联系呢?若无联系,若世界不是联系的,那找自己、为他人,又算哪门子为谁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光斑驳:VOL.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