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你心里有光,世界便是暖的/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我之所以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我的情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学巨匠。

1 “巴金”:永远的激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直有着“鲁巴茅、郭老曹”的说法,而其中的“巴”就是文学大师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关于巴金先生笔名的由来,现已成为趣谈:

巴金在1957年9月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

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巴金先生,是封建家庭走出来的先进青年,是激流中谱写爱情曲,寒夜里撰写随想录的良心巨匠,是充满爱、充满温情的品质高洁的先锋。

有人这样评价巴金: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础体温一样,每一个作家都有他自己的基础体温,在中国现代文学里头,基础体温最高的作家也许是巴金。

巴金,是永远的激流,他的赤子之情,激励着着这个时代前行的人们。

 

2 年轻人,你们要有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

 

今年的秋天,我走进了上海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

走进“人民作家”的内室,映入眼帘的是巴金的一生介绍以及他的成就,环顾四周,陈列的是巴金的手稿。

而陈列墙的正中央,悬挂的是巴金的画像,旁边附有这么一句话:

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应该追逐这洪流,而且追过它,自己去造更广、更深的洪流。

 

这句话出自《战士颂》,巴金在《做一个战士》写道:

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问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回答他:“做一个战士。”

另一个朋友问我:“怎样对付生活?”

我仍旧答道:“做一个战士。”


在那个时代,战士是最需要的。

但是战士不一定要上战场,战士的武器不一定是枪弹,他的武器可以是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

巴金用“做一个战士”来激励那些在彷徨、苦闷中的年轻朋友,这样的战士,并不一定需要具有超人的能力,他可以是一个平凡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做战士,只要他有决心。

对于战士,生活就是不停的战斗,在战斗中力量增长、信仰加强,在战斗中,年轻人会看到“未来”,而“未来”给人以希望和鼓舞,给人以青春的活力。

 

3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对于爱情,巴金说:我看不惯那种单凭个人兴趣、爱好或者冲动,见一个爱一个,见一个换一个的做法……多多想想自己的责任,应该知道怎样控制感情。

弱水三千,只钟情于萧珊。

从巴金发表《家》等著作,成为了众多青年心中的偶像,萧珊也是其中之一,到收到萧珊的来信“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

从两人书信来往日渐熟悉,到相知相恋相守数十年,就算在两人最艰难的时期,两人互相扶持,成为对方心灵唯一的慰藉。

从萧珊病倒到两人阴阳分隔,巴金桌面放着妻子的译作,床头放着妻子的骨灰,把他对妻子的思念写成深情的文字:《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

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直到2005年,巴金逝世,他的遗嘱就是和妻子的骨灰一起撒入大海,得以团聚。


4 友情的灯点亮了前行的黑暗

 

巴金先生在《朋友》中写道:

我的生命大概不会很久罢。然而在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和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盏灯就是友情。

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旧家庭给我留下的阴影扫除了的也正是它。

世间有不少的人为了家庭抛弃朋友,至少也会在家庭和朋友之间划一个界限,把家庭看得比朋友重过若干倍。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在我实在是不可理解的。对于我,要是没有朋友,我现在会变成怎样可怜的东西,我自己也不知道。

巴金认为朋友给他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他把朋友写成了灯,朋友的光明照亮了他前行路上的黑暗,而这样的朋友自然不会要求他的回报,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给朋友。

巴金和曹禺是多年好友,巴金可谓是曹禺真正的知音,巴金先生曾在曹禺写出《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作品后,帮忙推出发表,他对曹禺从不吝啬赞美,但也不由于批评。

巴金曾在写给曹禺的信中直言:你有很高很高的才,但有一个毛病,怕这怕那,不敢放胆地写,顾虑太多。

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家添一点温暖。

 

5 激流三部曲与随想录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早期创作的代表,有人说这是巴金以自己的成长的家族背景为写照,觉慧就是巴金自己。

在这部小说中,觉慧反对的是强大的封建体制,他关于青年的深化的认同,就是巴金试图让青年人觉醒的人格追求。

这不仅是激励那个时代青年的巨著,也是促使当代青年思考的启蒙书。

《家》《春》《秋》三部长篇巨制,其中尤其以《家》为突出,堪称中国现在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一个希望鼓舞着在僻静的街上走得很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温暖、明亮的家。

他每一次看见那一对比嘴更会讲话的眼睛,那一对被纯洁燃烧着的眼睛,他觉得一种欲望在他的心里生长起来,他想在这一对眼睛里他可以找到一切,他甚至可以找到他的生活目标。

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那个隐秘的角落,他们悔恨、悲泣。为了这一天的浪费,为了这一天的损失,为了这一天的痛苦生活。自然,人们中间也有少数得意的人,可是他们已经满意地睡熟了,剩下那些不幸的人、失望的人在不温暖的被窝里悲泣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

《随想录》被认为是巴金最重要的散文作品,被誉为“一个作家的良心”、“一本说实话的大书”。


这是巴金迟暮之年对自己的冷静剖析,他手中的笔不再慷慨激昂的猛烈抨击,他开始转向对自己的解剖,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而这种忏悔的勇气,就是我们的人文传统中所缺乏的,


我是从解剖自己、批判自己做起的。

我写作,也就是在挖掘,挖掘自己的灵魂。必须挖得更深,才能理解更多,看得更加清楚。但是越往深挖,就越痛,也越困难。写下去并不是容易的事。不管怎样,我要努力写,努力挖,我相信我的努力不会是白费的。


正因为这种真实的写作,追求真理的精神,巴金才能被文坛尊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他的笔不仅在于给迷惘的青年的指明方向,传递思考的力量,他的文字承载着爱的力量,谱写了爱情、友情的绝美篇章,更为重要的是,他把敢于在赤裸裸的目光下剖析自我的精神传递给了后人,引人深思。

巴金先生的一生,充满爱与温情、正直光辉,而也只有心里有光的人,才能冲破时代的桎梏,征途的阴影,向世界散播温暖坚定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金:你心里有光,世界便是暖的/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