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笑薇读书,今天要给大家共读的这本书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这是一本关于托尔斯泰的人生传记,想要走近这位世界顶级大文豪,不妨跟我一起阅读本书。
通过今天的阅读,主要带领大家了解三个问题:
1.托尔斯泰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
2.托尔斯泰为什么要从大学退学?
3.托尔斯泰退学之后都干了些什么?
01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大家,族中人才辈出,其中不乏有名气的政治家、官吏或军人。 在彼约特鲁一世和叶卡特琳娜二世时代,昌盛一时的贵族中,除了托尔斯泰家族外,后来基本都逐渐没落了。
托尔斯泰的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原是一名军人,后从军队退役,回到了家乡,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出身名门贵族,但在托尔斯泰一岁零八个月的时候,生完最小的妹妹后,因身体过度虚弱,托尔斯泰的母亲很快便撒手人寰。
因此,童年的托尔斯泰对母亲印象并不深,但他时常会思念自己的母亲,想象着母亲的样子。
大文豪托尔斯泰为什么不上大学,跑到乡下去做一个农场主?
托尔斯泰的父亲是个读书人,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托尔斯泰八岁的时候,他们全家移民到了莫斯科。但到了莫斯科没多久,托尔斯泰的父亲突然脑中风去世,托尔斯泰从此成为了一个孤儿,由姑妈抚养长大。
小小年纪就已经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后来当他回忆起童年的经历时,他常用“少年时代的沙漠”来形容当时的悲伤和绝望。
02
父亲去世后,托尔斯泰和哥哥们跟着姑母在卡桑市生活。几年之后,托尔斯泰考上了卡桑大学,新的一段生活开始了。
但托尔斯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时常逃课,考试不及格,被老师评价为,“学习不用功,成绩也不好”。
托尔斯泰并非不喜欢读书,他只是有些偏科,在所有科目中,他最喜欢的是文学和哲学,卢梭是他最崇拜的作家,上学时期,他就阅读了卢梭大量的作品,像《爱弥儿》《论自由》《社会契约论》这些,他全部涉猎过。卢梭崇尚自由和关注社会民生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托尔斯泰。
然而在学校里,老师们只关注考试成绩,托尔斯泰满脑子的进步思想得不到老师的理解,而繁重的课业也让托尔斯泰觉得太束缚。
因为实在不喜欢学校的氛围,在大哥毕业的那一年,他也跟着一起回到了家乡雅斯拿雅· 波里雅拿。
当时,他的哥哥尼克莱问他为什么要回去,他告诉哥哥,“我对学校已没有兴趣,我要回雅斯拿雅·波里雅拿重新学习人生。”
托尔斯泰是一个追求精神和求知的人,繁杂的大都市让他找不到自己,他认为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淳朴的田园生活。
托尔斯泰家族在当地是地主,拥有将近5000亩的田地和700多名佃农,而这些佃农在俄国农奴制的压迫下,过着凄惨潦倒的生活。
卢梭的思想让他始终相信,人人应该平等,无论是贵族还是农奴,都是神的孩子,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
他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帮助穷困潦倒的农民摆脱愚昧无知,过上像贵族一样幸福的生活。
他决心回到家乡去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地主,而这并不需要大学文凭。
03.
回到雅斯拿雅·波里雅后,托尔斯泰一边改造农村,一边用功读书充实自己。他给自己制定严格的课程计划,学习法律、医学、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等课程,每天严格遵守。此外,他还定期组织农奴集会,了解农奴的工作和生活,并给予帮助。
总之,他迫切地想要走进农奴的生活中,但由于贵族和农奴本身巨大的阶级鸿沟,导致了农奴敌视贵族,同时,贵族对农奴的生活和思想也缺乏了解和理解。这就使得托尔斯泰在和农奴接触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误会。
有一次,托尔斯泰去拜访一个老太婆,老太婆生病了,正疲惫不堪地躺在床上,托尔斯泰好心地劝慰老人,“你应该躺下来好好休息,不然你的病是不会好的。”
可是老太婆听了并不高兴,还有些生气,她对托尔斯泰说,“因为你是我们的地主,所以我才不生气,请你说话要客气一点。”
托尔斯泰连忙说,“老婆婆你误会了,我并没有嘲笑你,你有病了,当然要好好休息啊!”
老太婆哭诉道,“如果我有你这样的福分,我也能躺下来休息了,但是我还有六个孙子,最大的才六岁。你怎么能休息呢?你真是太不懂事了!“
接着托尔斯泰又说,“要不你可以去疗养院,那里的医疗和药物都是免费的。那里有很多像您一样的人。”
结果一下激怒了老太婆,她愤怒地说,“你如果再叫我去疗养院,我今晚就自杀。”
因为阶层的巨大差异,托尔斯泰无法理解农奴阶层的自卑,农奴阶层的老太婆也无法理解贵族少年的善意。一场误会因此而起,托尔斯泰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托尔斯泰在《人生之路》一书中写道:“一个人是否清楚地认识人生,在于他能否以平民的语言和平民沟通。”
托尔斯泰内心善良,但当时19岁的他还没有学会用农奴能够接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善意。
本来想和农民处理好关系,结果越弄越糟,托尔斯泰愁得几天吃不下饭。理想和现实总是相差得太远。
1848年,20岁的托尔斯泰在村里创办了一所学校,专门教农奴的孩子。
在他看来,农奴的孩子和贵族孩子一样需要接受教育,然而,他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农奴阶层的支持。
其中,一位孩子的父亲就说,“读书有什么用呢?农奴就是农奴,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世世代代都是如此。再说了,孩子去上学了,家里这些割草、喂马、放牛的活儿,谁来干呢?”
大文豪托尔斯泰为什么不上大学,跑到乡下去做一个农场主?
托尔斯泰再三和这位父亲强调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但这位父亲摇摇头,口中念念有词地说道,“少爷还是太年轻,而且很富有,所以不了解我们的情况。” 转身就走了。
不仅农奴本身不支持,政府同样不赞成,因为农奴有了文化,懂得了道理,就会不听话,不利于管理,因此政府并不支持托尔斯泰办学校。
因为山上下下都得不到支持,来学校上课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少,最后一个也没有了。
因为时代的原因,托尔斯泰的致力于推动农奴进步的努力和措施,最终都失败了。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托尔斯泰的办学计划从中阻挠,农奴阶级本身也早已麻木,对于托尔斯泰的做法,他们的反应普遍是,“你们这些贵族懂什么呢?“
就像屠格涅夫所说,“除非废除农奴制度,否则地主和佃农之间永远无法达到真正了解和接近。”
但延续了几百年的农奴制度又岂是19岁的贵族少年托尔斯泰所能抗衡的?
尽管托尔斯泰做了很多努力,但他依然没能成为理想中那个帮助农奴、受人尊敬的、快乐自由的农场主。接下来,托尔斯泰应该怎么办呢?下一篇笑薇跟大家继续接着说。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我将继续为大家解读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笑薇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
我是笑薇——一个从帝都回归四线小城,靠读书写作月入过万,实现自由生活的姑娘。
多平台签约作者,擅长图书解读,多篇文章阅读量达到10万+。钻研高效成长,从一个月痛苦读完1本书,到一个月轻松读懂20本。
如果你也想学习快速阅读,提升读书写作的能力,以及知识变现的方法,我很乐意花时间帮各位理一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主页私信我@笑薇, 我会陪伴你,一起蜕变成理想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