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张奎勇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三日)


      【摘要】要进一步深入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除了做好课程设置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和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等6方面的工作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高校长对课程和课改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深入研究课改推进策略;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改革办学条件,科学整合和利用课程和课程资源,为课改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设置;选课指导;综合实践;科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12)02-0103-03

      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与实施有4周年之久,笔者全程参与了牡丹江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准备、启动与实施的全过程。总体看,牡丹江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已健康、有序、稳步的态势顺利实施,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国家和省、市《课程改革方案》,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有一些问题制约和影响着课改的深入实施。

        一、关于课程设置和实施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部分高中没有严格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和程序进行排课,设计出来的排课方案比较单调,缺乏层次性和选择性。

        2.选修课程必修化的倾向较为严重。对选修Ⅰ内容一开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对二选一或三选一的模块,有的学校要么全部开设,让学生全部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要么只开设其中一个模块,让全班或全年级学生共同选修,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

        3.多数高中对选修Ⅰ内容二开设持观望、等待态度,甚至不想开设。

        4.一个学段内并学科目过多,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改前,高一并学学科只9—10门;而课改后,高一并学科目达13—15个模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给学校排课带来了诸多困难,课时不够用,学生没有自习时间,学校缺少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的时间。究其原因:一是对国家和省的课程方案学习不够、研究不深;二是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和集中学习优势研究不深;三是有的学校担心有的学科教师在某一时段没有课时,无法绩效考。

      (二)对策与建议

        1.高度重视课程设置工作,这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同时,严格按照要求和程序设置课程。一是按照《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从学校硬件资源、学生需求、师资状况、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知识前后顺序,以及学分要求,还要通盘考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的合理搭配,设置《各学科开课预案》。在《各学科开课预案》中要对不同层次学生(分报考一类重本的学生、报考普通重本学生、报考普本学生、报考艺术体育专业的学生,只要求毕业的学生)提出选课和学分要求,对每一选修模块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和提出选修意见。二是组织学生根据《各学科开课预案》进行选课,并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确定《各学科开课方案》。三是根据《各学科开课方案》设计高中三年的排课方案和各学段课程表。

        2.各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和美术等课程,特别是各高中要高度重视和做好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省内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中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必考科目。

        3.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选修Ⅰ内容一课程的开设。(1)坚持一个原则:“学校全部开设,学生自主选修”;(2)杜绝两种倾向:一要杜绝学校要求学生选修全部选修Ⅰ内容一的模块,二要杜绝学校硬性开设二选一或三选一中的一个模块,要求全学年或全班学生共同选修;(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学习和认知上相对较为优势的模块去学习。

        4.指导学生做好选修Ⅰ内容二课程的选修。选修Ⅰ内容二课程虽然在高考中不考,但不一定与高校选拔无关。一是国家将进一步加大重点高校自主招生力度,自主招生考试内容很可能是选修Ⅰ内容二相关学科的内容;二是对选修Ⅰ内容二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方式的拓展,有助于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个理解和把握。 

      二、关于人生规划、选课指导与走班教学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部分高中对人生规划和选课指导缺乏重视,少数高中缺乏人生规划和选课指导的意识,没有安排相关方面的指导教师,并且人生规划和选课指导相互脱节。

      2.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学分构成,对高中毕业和升学所需最低学分要求模糊或不知。

      3.部分高中对走班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繁琐,工作量大,不好管理,资源不足,条件不够,所以,没有认真研究和实施。

      (二)对策与建议

      1.要高度重视人生规划和选课指导工作。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这与学生今后发展方向息息相关。根据人生规划,指导学生选择所学的课程。过去,学文科、学理科也是一种选课,是一种比较粗放性的选课,是学科层面的选课。而模块层面的选课是较为精细,是针对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的选择性学习。过去,我们在这些方面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指导文理分科时,大多数教师只是指导理科学得不好的学生去学文科,很少帮助学生分析其在某些学科方面的优势。其实有的学生虽然理科成绩不错,但学习文科的潜智和优势更大,学习文科考上名牌大学的优势比理科大。所以,各高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一要成立专门的选课指导委员会和办公室,组建专门咨询队伍,二要加强对班主任和专职指导教师的培训;三要成立咨询室,做好咨询、服务和指导工作。四要向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加强培训。

      2.认真指导学生做好选课工作。有位专家说,选择课程就是选择未来。所以,在选择课程上,一要遵循“自愿、自主”的原则;二要提供足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三要提供有效的选课指导;四要建构科学合理的选课模式,认真研究“定餐制”和“配餐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研究“自助餐制”,形成“课程超市,学生自助”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五要认真指导学生明确高中三年学分修习的要求。只要求毕业的学生最少修习114学分;向文科倾向发展的学生最少修习157学分,向理科倾向发展的学生最少修习162学分,才能满足高考最低学力要求。

        3.重视和做好走班教学。要认真研究、细心设计和科学实施。一要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和开课方案,统计在一个学段各学年需要开设多少选修模块;并将开设的选修模块分成若干开课组;二要利用行政班教室、选修课教室和实验室安排好一个开课组的模块开课教室;三要“采取同一课节同时开设多门选修课程、同一内容重复多次上课、学生同时走班上课”等措施实行走班教学。这样做,优点是节约时间成本;学生走班距离短;不需要更多的走班教室;有利于对学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要实施好走班教学,建议各高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加以保证。(1)学校要为每个行政班的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储物箱,为走班教学创造物资条件;(2)要调整和设计好行政班与选修课教室的布局,尽量缩短走班距离,减少学生时间成本;(3)要精心设计课程表。

        三是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少数高中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不高,特别是那些规模小的高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比较盲然,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开发的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课时安排上随意性较大。有等待、观望和应付心理。

      2.多数高中对专题类校本课程开发不重视,开发数量少。同时,个别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低,学生选择少。

      3.实施上存在校本课程必修化的倾向,个别学校要求全年级或全班学生选择同一校本课程。

        (二)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重要性的认识。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作为  打造学校特色课程、优势课程,形成新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定要围绕特色学校建设和特长教育来进行。

      2.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知识,加强这方面的教研、科研与培训。规模小的学校间要共同研发,共享成果。

      3.科学制定和调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研究和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标准》,为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提供有效指导和服务。

      4.认真做好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同时,要围绕专题教育、系列教育开发专题类、活动类的校本课程,加快学校教育活动的课程化实施。

      5.加强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生成性感悟和体会都是很好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素材,各高中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一宝藏,引导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来。

      四、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各高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程度和水平参差不齐,校际间差距较大。少数高中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高,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开展活动的思路不宽、方法单一、措施不利、效果不佳。

      2.各高中学科探索类研究性学习活动比重过大,普遍缺少社会调研等综合类研究性学习活动。部分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和措施不规范,缺少过程性记录、成果展示和交流。

      3.多数高中缺少稳固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基地,缺少开展活动的长效机制。

        (二)对策与建议

        1.各高中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009年各高校自主招生中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试题出得非常灵活,非常重视知识应用与拓展,所以,各高中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方法和策略,对综合实践活动要整体的认识和把握,需要整体设计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方案。

      2.认真安排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一要安排专门的课时用于理论指导、动员或开题、成果交流和评价;二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等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体验性活动。

      3.建立稳固的校外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基地,做好包括研究性学习之内的过程性记录、做好对活动成果和体验的交流与评价,建立长效机制。

      五、关于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和学分管理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各高中普遍反应课时不够用,加课时现象严重。究其原因:(1)由于多数教师对课标学习和研究不够;(2)对高中阶段的相关学科的教材知识体系缺少整体把握;(3)对所教模块的地位、功能和作用研究不透,担心高考。所以,超课标教学,不断扩充教学内容,选修内容拿到必修课讲,还加大教学难度,很多内容在规定的课时内完不成,导致课时严重不足。

      2.课堂教学中应试教学现象依然严重。很多教师仍然按照老的教学思路进行授课,满堂灌;有的教师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还有的教师对课堂教学难度把握不准,知识坡度变化较大,无形中增加了课堂教学难度,挫伤了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信心。部分课堂教学没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缺少“双主互动”和课堂教学活力。

      3.少数学校学分认定的信度不高。对学分认定工作缺少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对学生模块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学校对学分认定缺少有效的指导和管理,相应的制度不健全,认定过程不透明。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需要反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省、市课程改革方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省、市模块教学指导意见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三年所有教材。要求教师正确把握教学难度,正确使用教材,科学处理和使用教辅资料,防止教师随意加大教学难度。

      2.根据省、市模块教学指导意见和本校生源实际,研究制订每个学科各模块教学指导意见或教学设计方案;认真研究和探索基于模块教学和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3.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将课堂教学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和教学的整个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4.进一步完善学分认定制度和程序,实施“阳光操作”,重点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提高学分认定的可信度。同时,高度重视和做好学分认定结果的使用和管理,做好原始数据的存档和向省上传输数据工作,及时规范填写《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籍簿》中相关内容和学分。

      5.高度重视学业水平考试,认真研究《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指导意见,正确把握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和难易程度,加强教学和指导,确保多数学生一次性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或者通过补考获得全C以上,保证毕业。

      6.认真收集、分析和研究各省(市)区高考方案或试题,超前研究和思考高考指导策略,确保新课程改革后高考成绩不断提高。

      六、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部分高中对综合素质评价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一是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和作用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其精神实质把握不透,不能灵活使用评价;二是为了评价而评价。盲目评价,机械评价,评价的内容缺乏个性和特点,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三是对省方案没有进行创造性落实,对相关内容没有进行有效整合。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工作量,降低了评价的信度。

      2.少数高中没有认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缺少过程性记实,个别高中没有使用《过程性评价表》和班、课任教师评价表,没有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3.部分高中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缺少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二)对策与建议

      1.正确理解我省《方案》的宗旨和指向。我省设置的评价等级非常科学,排除了许多人为干扰因素,突显了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效,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上不断发展和提高。

      2.评价中要始终坚持“普遍关注,重点评价”原则。对每位学生的成长过程要做到时时关注,对他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并给予及时的评价、记实和认同,以激励学生充满自信,不断发展。

      3.评语内容切忌官话、套话和形式化语言,突出记实性、原生态描述。特别是向省上传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要有案例描述,这样才引起高校的关注,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4.创造性地落实省《方案》。一要将班、课任教师评价表的项目进行科学整合和简化,装订成《班主任教师评价手册》和《课任教师评价手册》,便于操作、使用和保存;二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中表5到表13的过程性评价记录表按每一学期一套装订成《学生成长记录册》,与《学生成长记录袋》配套使用;三要认真指导学生做好《成长记录袋》的材料积累,指导学生认真撰写对所放材料或作品的感言和体悟,充分发挥《成长记录袋》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功能。四要加强综合素质评价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等其它方面有效整合,进一步挖掘和放大它的功效。

      总之,要进一步深入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除做好以上六方面的工作,还要进一步落实课改“一把手”工程,明确校长在课程实施中的首要责任,进一步强化和提高校长对课程和课改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深入研究课改推进策略;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科学整合和利用课程和课程资源,为课改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注明:

1.此篇文章发表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总第132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于1983年创刊。全国公开发行。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462/G4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9-2323;

2.收入《中国知网》。在《中国知网》下载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