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168/200】《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

【快速阅读168/200】《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评论家。说来听听就是真心想得知读者的体验,包括读者希望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本书的想法、感觉、回忆还是好恶。说来听听是一种方式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姿态和一种理念。能够将读过的书说个清楚,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行为。这一行为同时也是完整表达己见的最佳演练。也就是说,在帮助儿童把阅读用口语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时,同时也在训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丰富的阅读环境与读者能否言之有物,有共生关系。阅读环境对阅读意愿和养成阅读习惯的影响非常大。

第一章揭开“说来听听”的序幕

1、有协助能力的大人:选书:藏书,尽在手边的书,拿得到的书,陈列方式;阅读:阅读时间,听故事,自己阅读;回应:我好想再读一次,正式讨论,读后闲聊。〔循环:选书→阅读→回应→选书〕

2、教授阅读的教师们有责任帮助儿童参与这出阅读大戏,帮助他们成为剧作家(改文本)、导演(诠释文本)、演员(演绎文本)、观众(积极接受文本并予以响应),甚至剧评(对文本作出评价、解释与专题研讨)。

3、每个人都会被喜欢尊敬的人影响着,所以作为教师跟学生闲聊,讨论就很重要。倾听别人的阅读经验,交流读书心得。

第二章。三种分享

1、分享热情:除非我们把读过的书拿出来讨论,否则我们无法真正明白自己对一本书的看法。一则故事对一个读书团体的意义是通过谈话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被逐步界定的。

2、分享困惑:在分享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时,我们也发掘出这段文字对自己而言有什么意义。不同团体对同一本书的认知有所不同。同一群人不同的时间地点重新讨论所得出结论也不同。

3、分享关联性(发现可依循的模式):只有确认书上字句的构成模式,我们才能读只有物。学习阅读并不只是单纯的了解字面意思,更要能把握其中的叙述模式。

4、文学讨论是一种思绪的分享方式,阅读讨论就是表达被文本激发的想法和热情。作者发布了精心制作的信息密码,读者就得以自得其乐的方式解说个中奥妙。

第三章四种表述方式

1、说给自己听:“把想法说出来”的动机不仅止于聆听自己的内在,同时更希望通过和听众的互动理清自己的意图。

2、说给别人听:通过充分表达,每个人的思考能力都获得了提升。

3、大家一起来发言:这种集思广益的行为的确将我们对一本书的认识与理解拓展到单兵作业时无法达到的境地。

4、聊出新想法:当读书讨论产生新的变化时,老师们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当新想法出现时,我们如何确定它的“新鲜度”?深入参与共同讨论,我们更能体会文本丰富多元的样貌。

5、对儿童帮助最大的谈话模式应该是一对一的交谈,并且与之对谈的成人提出的话题,都应是儿童有兴趣并愿意多接触的。一个人都必须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同时也要花心思理解别人心中的文本样貌。讨论实在是既私密又公开,既和自己交流也和别人互动的一项活动。

第四章儿童也是评论家?

1、儿童具有天赋的评论能力,而且自成一格。不管提问、报告、比较和判断,对儿童而言都是出于直觉的行为。

2、文学评论的艺术在于比较和分析,在于演绎诠释并因此使文学的影响更深更广。

3、评论不外乎是以读者对文本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而向外拓展,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是空谈。

第五章儿童就是评论家

1、初学者的经验谈:帮助学生讨论阅读心得。

2、结论:孩子们有能力当书评家。孩子们力所不及还是大人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让孩子们试试看?我们最希望孩子们亲身体验的:一场热情的语言大探险,我们要帮助他们探索文学是什么,以及检视自己和别人的阅读来探索文学的本质。

3、阅读一本内容丰富的作品,你就得耐着性子读透了,才能有通盘领会的极大乐趣。阅读讨论中的只字片语都是弥足珍贵,插科打诨也是。这些笑料有时往往出人意料地将我们带入问题的核心,别低估了笑话的作用。

4、孩子们希望老师帮助他们说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事情,而不是替他们发言或者解释来龙去脉,他们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掘出自我表达的能力。

5、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评论能力,老师们的职责所在就是帮助孩子善用这份能力。

6、孩子们对自己生活世界的认识极为丰富,问题在于老师如何有效引导,将这些认识应用于讨论,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讨论内容做补充修正。

第六章弥足珍贵

1、“说来听听”的中心思想就是:真心想得知读者的体验,包括读者希望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一本书的想法、感觉、回忆还是好恶。

2、在不断地尝试与错误中,我们一再重组文本所提供的各种资料。所谓诠释,也就是读者揣摩作者的心思,把作者提供的资料归档,并提出认真认为合理的解释。

3、阅读讨论是再创造的过程,老师们需要一组完整的问题来辅导学生畅谈读书心得,必须让读者在表达意见时感到放心,认为自己的意见有分量。

第七章为什么要“说来听听”

1、说来听听。我们喜欢这个句子那种探寻、邀请发言的意味。它代表了老师真的想知道学生们的想法,老师们想参与讨论,而不是站在讲台上进行质询,我们找到的关键句子就是“说来听听”。

2、要想恰当的表达对一本书的读书心得,最好从一个自己能掌握的精彩片段切入。

第八章你的意思是……

1、没有什么是用不着多说的。即使是一些看来再明白不过的想法,只要与主题相关便立即说出来,我们把这种方式叫做大脑风暴。

2、老师,别急着发表高见。在讨论进入尾声之前,老师是不提供个人意见的,以免被学生当成是“钦定”的观点。

3、老师提问的目的就在于引导读者发掘自己的经验并且与别人分享。要敞开心胸,观察一本书被讨论到什么程度,要放手让学生激荡出各种想法。开放的心胸和放手让学生去做的气魄,才能造就出有自信的老师。

第九章你是怎么知道的?

1、你有理解全书才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2、有时可以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必须确定读者能时刻回归文本,并且所言切题。这样读者才能在谈话中找到让自己迈向理解之路的线索。

第十章选书

1、老师的选择:应该做通盘考虑,与其他老师共同努力,商量着开出最合理的书单,并己所能的维护孩子们的权益。每一次阅读都得仰赖先前的阅读经验。

2、阅读记录:定期检查更新,与时俱进,分享阅读和教学方法。

3、只要读过肯定会留下某种影响,所以我们认为“读什么”以及“谁要你读什么”非常重要,帮学生选书的方式有以下三种:老师全权做主,学生提意见老师做决定,高层指示。尽力尊重孩子们的品味。

第十一章文本阅读

1、课堂阅读:在课堂上朗读小说的好处之一是每个人都能在相同时间内“听”完一本书,不必担心一些人会半途而废。

2、课外阅读:只要老师掌握好选择的尺度,偶而指定,并不一定会使阅读讨论僵化或无趣。只有不知变通、专断的选择读物,才会造就出不情愿、对读书没有感应的读者。

3、重复阅读:阅读本身才是我们鼓励阅读的目的,不管你的阅读能力如何,一本值得耐着性子读完的书,就值得重读一次。阅读讨论进展顺利的好处之一就是:孩子们在听了其他组员对一本书的看法后,通常会想重读一遍。

4、中场休息:从读完书到进行讨论之间有长时间的“中场休息”。隔一个周末最合适,拖两周就太久了。

5、穿插在阅读中的非正式谈话:课余的讨论有助于维持孩子们的兴趣。

第十二章凸显讨论重点

1、凸显讨论的第一个主题。四个问题:你喜欢这本书的哪些地方?有没有什么不喜欢的地方呢?有没有什么章节让你觉得想不通?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些重复在书里出现的固定模式?重点浮现。

2、不要让讨论中断。借这个过程让孩子们知道文本的“道理、意思”是怎么被一点一滴给定出来的?

3、在“一起来挖宝”的阅读讨论中,一组读者要合力挖掘出彼此心中对文本的认识和想法。

第十三章“说来听听”问题构架

1、基本问题:喜欢和不喜欢的部分。

2、概论性问题:放诸四海皆准“你曾经读过类似的故事吗?”;有一些是用来打住讨论,作出结论的“你会怎么向朋友介绍这本书”;带动读者以不同角度切入文本。尽力记住每个小组议题。

3、特定问题:文本特质(每一本书在遣词用字、表现形态和内容上各有特色。),帮助小组调整方向,发掘出原本未曾留意的文本特质。

5、举例:从150到158页

第十四章“说来听听”实战现场:新手在一班,与《苍鹭号》联机,一个教师的随堂日记。

第十五章玩游戏

1、造句游戏:分组,每组负责读一本书。讨论四大基本问题(喜欢、不喜欢,不明白、重复模式)。

2、非读者游戏:阅读团体中没有读过读物的人。担任提问和理清答案的工作。负责提出质疑。事先安排。

3、责任游戏:要能派上用场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阅读本身既是目的也是应用。你是为了自己而读,是为了故事本身的趣味而读,也可能是为了从中学习而读。在了解阅读涉及的层面后,我们其实也可影响别人的阅读。

4、相关字游戏:文字游戏,谐音的字词等。

5、抓鬼游戏:a写下自己想深入思考的问题。b选择同伴互相提问,从中选出三个彼此还想多探讨的问题。c合并组重复讨论最后保留一个大家都想深思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快速阅读168/200】《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