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鼻祖姜子牙。
姜子牙,活在大约公元前1156年到公元前1017年之间,这是古人书籍资料所说,也就是他活了139岁。至于具体年龄真假,已经无从核实,但是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姜子牙其人。姜子牙,姓姜名尚,也就是说他叫姜尚,字子牙。这里穿插一个小插曲,为什么人家都说姜子牙,很少说姜尚呢?在古代,社会等级,尊卑有序非常严重,下级是不能喊上级的名号的,即使同辈人直呼其名也是很不礼貌的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出现了名和字的用法。名主要用于自称,字主要用于他称。也就是说,别人喊他子牙,他自己说我姜尚怎么怎么的一些等等。
在现代年轻人的印象里,大多是电视电影里印象中的那个姜子牙。其实那是封神演义,神话故事的版本。学习历史故事,应该从唯物和客观的角度去解读历史和分析人物事情。
据说姜子牙的先辈也是贵族,在舜帝的时候做官,封地呢在现在的河南南阳,当时那里叫吕,因为他们家的封地是吕,所以人称吕氏,也有喊他吕尚的。但是呢,世事无常,到了姜子牙的时候呢,家道已经中落,姜子牙已经沦为贫民百姓了。
姜子牙的生平
姜子牙出生的时候呢,家道已经败落了,所以呢他年轻时候的生活就是一个基层民众的艰苦生活。他为了生计,做过屠夫,杀牛卖牛肉;也开过酒坊卖酒。他虽然出生贫寒,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是他的内心一直想要成为一个治国安邦的大才,所以他过着贫民的生活,却尽量地去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治国安邦之道,并且非常勤奋刻苦。但是呢,运气不好,一直到70岁了,还只是个闲居市井的平民百姓。
1、兴周灭商
姜子牙虽然人已暮年,但是这位老爷爷呢,非常的不忘初心,依旧胸怀大志。他听说周国的西伯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他觉得或许他的春天来了,枯木逢春了,就离开了商朝地盘,到了西周的领地。因为姬昌喜欢在渭水之滨狩猎,也就是如今的陕西宝鸡磻溪那块。姜子牙呢就经常去那钓鱼,以期望遇到姬昌。可是呢,世间的事情有时又那么巧,姬昌有一次外出狩猎之前占卜了一卦,卦辞这么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出去狩猎,在渭河北岸遇到了姜子牙,两人一聊天,姜子牙一生本就研究的谋略大道,自然与一心兴邦的姬昌相谈盛欢。古人呢是非常迷信的,由于卦辞的缘故,姬昌就认定姜子牙是那个上天赐予他的辅佐他成就霸业的辅臣。姬昌就感慨,我国的先君太公说过会有圣人来我周国,周就会从此兴旺,你应该就是那个太公盼望已久的圣人了。于是邀请姜子牙与他一起乘坐他自己的马车回去,回到朝中尊为太师。因为是太公预言并且盼望的人才,所以人们又称姜子牙为“太公望”。“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就是这么来的。
姜子牙辅佐姬昌以后,帮助姬昌调整了国策。对外呢,联络各路诸侯继续向纣王纳贡称臣,使纣王放松警惕;对内呢,推行爱民之策,休养生息,提倡生产,训练兵马,发展军事装备。施行了不少有利发展的政策,并且在诸侯国之间调解矛盾,征讨一些小的不上路的诸侯国,总之呢,在他的积极谋划下,归附周文王姬昌的诸侯国和部落越来越多,逐步控制了殷商王朝的属地,出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周文王姬昌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子牙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子牙继续辅佐周国朝政。商纣王残忍暴虐,由来已久,他居然杀死自己的叔叔比干,把他叔叔挖心;他的另一个叔叔箕子,吓得装疯卖傻,纣王把他贬为奴隶虐待,据说后来箕子逃到如今的朝鲜地界,建立了一个小国。古人是很看重孝道的,商纣王这么残忍暴虐地对待他的亲叔叔,天下人神共愤了,于是商纣王作为天子的人设完全坍塌了。姜子牙见时机成熟,就向姬发建议讨伐纣王。姬发就通告天下诸侯共同征伐纣王。商军大败,纣王在鹿台自焚而亡。姬发诏告天下商朝灭亡,周朝诞生。把象征天下权力的九鼎运往周国,修订周朝政务,开始了周朝的一统局面。
2、封国安邦
商朝被灭以后,周武王就跟姜子牙和周公旦等大臣商议,把全国分成若干诸侯国,诸侯国的侯,就是他姬发家的亲戚和在这次灭商过程里的功臣。诸侯国在四周,周天子在中间,诸侯国就像是帝王直属地盘的屏障,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由于姜子牙在灭商建周的过程中,功勋卓著,被首封为齐国的国君。封地为齐地营丘,也就是如今的淄博临淄区附近。
姜子牙建立齐国之后,以法治国,安定民心。并且整肃政令,诛杀不臣服周天子的狂妄之徒。混乱局面很快得到了安定。
3、强国富民
在齐国,姜子牙在政治上推行的是“尊贤尚功”。他把有才能的人和有战功的人吸收进入统治阶层,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作用。对于考核符合标准的人,不分亲疏,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打破了西周之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亲亲”的传统思想。他将用人的策略提高到影响国家兴亡的高度,他的用人思想开创了用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历史先河。
在文化上,姜子牙推行“因其俗,简其礼”。什么意思呢?就是类似于我国现在的“尊重少数民族当地风俗习惯”。不强制天下人都要尊行周礼,只要不违背治国安邦的国家安全,就不强行干涉不同文化的存在。这样有利于民族团结,消除民族矛盾。
姜子牙因地制宜,在齐国发展稻黍等农业生产;还根据齐地的物产特点,发展冶炼、纺织、渔业等;还利用齐国交通便利、人民重商传统,发展商业,推行与其他列国的外贸生意;使得齐国的“农、工、商”得到很好的发展,很快齐国就从一个小国发展成为周朝东方的强国。
4、安定周室
姜子牙分封齐地之后,大部分时间还是在都城镐京履行“太师”之职;齐国开国后的三十年左右,都是姜子牙的三儿子丘穆公负责镇守和按照姜子牙的政策施政。姜子牙带着大儿子在京城先后辅佐了周武王、成王、康王。周成王的时候,在京畿附近,武王的三位兄弟,成王的管叔、蔡叔、霍叔,不满周公旦摄政,发生暴乱。三个诸侯国对京城形成合围之势,史称“三监之乱”。姜子牙带着大儿子,辅佐周公旦,除了在京城参与运筹帷幄,还亲自带兵出去讨伐。最终平定了叛乱,为二次安定周朝统治立下赫赫战功。
5、寿终镐京
周康王6年,姜子牙在都城镐京寿终正寝。
姜子牙主要成就
1、治理齐国
姜子牙管理的齐国,国力得到发展,成为诸侯国中的强国。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帮助天子平叛的主要原因,因为实力在那摆着,兵强马壮,兜里有钱,敢打,能打。
2、军事韬略
姜子牙的著作《六韬》,反应了姜子牙的军事实践活动和他的韬略思想。历史上曾有人怀疑《六韬》是战国时有人依托姜子牙的名义编著了这套书。但是1972年从汉武帝初年期间的墓葬考古时,发现了《六韬》的残简。这就证实了姜子牙在军事理论上的著作是真实的。并且从后世来看,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和发扬了姜子牙的《六韬》精华。所以,后世称姜子牙为“中国武祖”、“兵家鼻祖”一点也不过分。
“覆水难收”故事里的男壹号
据说,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呢就知道钓鱼,研读文韬武略,家里贫寒,做点小生意勉强度日。他的第一个老婆马氏就要跟他散伙,不过了。就是现代人要离婚的那种意思。姜子牙就说,我有朝一日会荣华富贵的,你不要跟我离啊。但是马氏还是离开了姜子牙。后来姜子牙做了周朝首辅大臣,封侯拜相。马氏又去找姜子牙。姜子牙就将一壶水泼在地上,让马氏收起来。随后姜子牙说出了传流千古的一句:“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
所以,覆水难收这个说法就是源之姜子牙的爱情故事。
姜子牙的钓鱼台今何在
实际上姜子牙的钓鱼台,根据史料记载有3处。初钓河南新安城东,继钓陕西咸阳城西,后钓宝鸡县伐鱼河谷。但是世人大多只知道陕西宝鸡磻溪的钓鱼台。为什么呢?因为那是姜子牙遇到他的伯乐周文王的地方呀!自然千古扬名!
另外,在河北南皮县,河南南阳,也有钓鱼台。据说是后人出于对姜太公的敬仰和崇拜所建,是为了纪念一代兵家鼻祖韬略大师。
客观看待历史人物
姜子牙作为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从考古和推论来看应该是史实。但是大家要区别历史上的《六韬》作者姜子牙和《封神演义》中的姜太公姜子牙。神话故事里的姜子牙是对历史人物姜子牙的事迹升华了的传奇故事中的神。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姜子牙确实也是上下五千年难得的一个奇才大略,老百姓对他赋予了更多的尊敬、崇拜和希望,才会把他传成了神仙。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开始对历史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不像从前的小孩提到姜子牙就说封神榜。最近网上流行的一个年轻小姑娘翻唱的《兵书》,这首歌就比较客观地反应了历史上的姜子牙形象。大家不妨点击下边的链接看一看,听一听。
歌曲《兵书》说的就是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