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2) 自然环境下新物种是如何产生的?

今天我们讲自然状况下的变异,也就是在自然环境下,物种是如何演变的。

前面我们讲了在家养的动植物,引入人类的作用会发生变异,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在自然条件下的动植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异。同一父母,或者同一区域内的后代都有细微的差异,而这种细微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条件。而且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同一种类内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就像雌雄和雄性之间的差别一样,而且同样是雌性或者雄性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在马来群岛上的雄性蝴蝶,它们会有几种明显的种类。那么如何确定这些相似的物种是属于同一物种还是不同物种呢,博物学家华莱士将它们分为四种:

变异类型

地方类型

地理亚种

以及真正具有代表性的物种

其中地方类型比较稳定,它们在同一地区类似,但是在不同区域内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生活在北美洲和欧洲的相似物种被列为不同的物种。地理亚种也是完全稳定的、孤立的地方类型。最后,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在各个地方的自然生态中,与地方类型和地理亚种处于同等地位,但是由于它们彼此间差异量比地方类型和亚种类型要大,所以,它们普遍被博物学家列为真种。博物学家会将原产地和相距较远的相似物种列为不同物种,但是到底有多少距离才足够远呢,其实因人而异,没有明确的标准。

美国著名的昆虫学者沃尔什先生曾经描述过他所称的植物食性的昆虫变种与植物食性的昆虫物种。大多数植物食性的昆虫以一个种类或一个类群的植物为食;还有一些昆虫取食多种植物而并不因此产生变异。可是,沃尔什先生观察到以不同植物为食的昆虫,在幼虫期或成虫期,或在这两个时期交替的过程中,昆虫的大小、颜色或分泌物性质上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异。一些例子表明只有雄性表现出了细微差异;另一些例子却表明,这种差异在雌雄二性中均有所表现。昆虫学者会将其中差异明显并且雌雄两性在幼虫与成虫时期都受影响的类型称为良好的物种。 但是即使观察者自己可以断定什么样植物食性的类型叫做物种,什么样叫做变种,却无法让他人也做出同样的判定。

在自然状态下,任何动物或者植物的变种如果被普遍地记载下来,往往是因为这些动植物对人高度有用,或者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那些可疑物种数目最多的地方,往往是人类研究最为透彻的地方,当它们被充分了解后,中间类型物种就会不断涌现。而这一切,个体的细微差异是变异和产生物种的第一步。

总结上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本质上“物种”与“变种”这个名词并没有区别,这样区别叫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区分一群互相之间关系比较密切的个体,变种是一种区别较少而变化较多的类型。另外,为了与个体差异进行比较时更便利,我们选取了变种这个名词。 所以,物种的产生过程大概是这样从:变异性、个体差异、可疑的物种、亚种、新物种这个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物种起源》(2) 自然环境下新物种是如何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