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开始写小说后(七)

今天在办公室被同事给批斗了。

常驻办公室的大概十几个人,女士偏多,只有3个男士。

今天上午不忙,不知道谁起了个头,就聊起了近期河南灾害,明星捐款的事情。说是聊天,也是大家各自干着手上的工作,有一搭没一搭地扯一会儿。

有个同事是王一博的铁粉--蕾姐。日常用的东西只要是王一博代言的,必然是首选,工位上也有好多王一博的照片和杂志。

她们说到这次灾害,王一博不仅捐款,还直接到灾害一线去支援了,多么圈粉云云……

我正在做这两天的数据,张口就来了一句:“王一博是和赵又廷演晴雅集那个吗?那还真是值得点赞的”。

“那是邓伦”,蕾姐头都没回地直接回道。

额,那是邓伦,那王一博是谁?头大得很。

傻傻分不清楚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现在明星,无论男性女性,逐渐在开始同质化了。随着信息时代的大爆发,商品同质化其实我是可以理解的,你有的我也有,他有的我也有,商品做到最后其实拼的是创意、服务。不过创意只能吃到第一波红利,如果没有技术壁垒的情况下,很快市场就会做到全覆盖。

但是明星同质化,其实我是不太能搞明白的。现在的所谓流量小生、流量小花,不仅仅长得差不多,打扮也差不多,就连声音都差不太多。

曾经的娱乐圈,每一位明星都有自己的长相特点。在港片黄金时代的女艺人们,当时虽然没有美颜,没有整容,没有超高像素的支持,但在镜头下的她们辨识度都很高,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风韵。比如王祖贤的美、朱茵的可爱和林青霞的妖娆。如今,各大艺人纷纷去做“变脸手术”,大整也好,小动也罢,她们都是为了拥有大眼睛、小嘴巴和尖尖的下巴。慢慢地,娱乐圈中的艺人越来越相似,看着她们的脸,许多人还以为自己患了脸盲症。

而且现在已经发展到男艺人了,这两年比较火的肖战、邓伦、王一博、黄景瑜等等,讲真心话,我分不清楚。

所以大早上的,我被蕾姐给批斗了,还专门让我看了她偶像的一组不知道是叫写真的还是叫抽象画的照片。

其实看完我更迷糊了,有一张的造型是王一博用手挡住了嘴,只露出了嘴以上的部分,我瞅瞅这个发型,这双bulingbuling的大眼睛,还有漂亮的鼻子,我看着又像华晨宇,又像是在某个选秀节目看到的小孩。

曾几何时,通过背影就能判断是哪位偶像,通过声音就能知道是谁在唱歌,通过名字就能说出他的代表作,但是现在,好像基本做不到了,当然,也可能是我对新生代不关乎或者说新生代没有能给我关注的作品,所以我才有这种感觉吧。

不过我只是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只是说自己写写自己的想法,没有抨击或者批评谁的意思,如果有冒犯到,请不要见怪。

先不说港片黄金时代,那些港星的表现,就说大路部分。提到陈道明,脑海就会浮现出一个儒雅、深沉的智者形象,同时还能演绎出康熙王朝中康熙的帝皇之气;提到胡歌,就能想到他的潇洒、古灵精怪,同时也能展现出琅琊榜中梅长苏的智慧通天……

这些都是很具有辨识度的,很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很多,如陈建斌、葛优、张嘉译等等。

可能是我要被时代抛弃了吧。我家用的是小米的电视盒,晚上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找个电影或者电视剧看,总会去看那些很有辨识度的演员的作品,不仅仅是他们的作品有代入感,演啥像啥,重点是看完了还有自己的感悟:或生命的意义,或人生抉择,或历史发展,或艰难困苦……总会有些。

反观当下某某流量明星们的一些,讲真,我是看不下去的,逻辑混乱,剧情尴尬到抠脚,原来我也看,但是看了多次发现没法看以后,再看电视剧或者电影,我基本就会规避掉那些人参演的东西,实在没新片看,我宁愿去看老片,重温剧情。

一番批斗,我默默无言,老人总说“百样米养百样人”,可能现在的“米”也都是一样的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婆开始写小说后(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