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尔扎克《高老头》有感

第一次翻看《高老头》这本书是在大一,那时候懵懵懂懂,一个南方姑娘跑到寒冷的北国求学。很可笑的是,笨拙到拗口的普通话让本就不属于外向的我,唯有呆在图书馆才得到安心——图书馆里说话会遭管理员阿姨骂的哦。那时,最大的感触便是——这是个孤独的老爷子。

岁月如水,寡淡无声地给予心灵上的洗礼。假期里再次阅读《高老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放肆沉醉这浓浓父爱坛子。

大多读者都说高老头的父爱并不单纯,带着阶级的复杂性,说他把对女儿的“爱”作为攀援名贵、抬高地位的手段。“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并不打算否定他人的看法,恰恰相反,针对同一事物纷乱繁杂的看法就像七色彩虹,每个组成部分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本书里,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吝啬鬼,更多的是一个为女儿倾尽所有的父亲。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是没有错的,错的是那个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争夺权利的时代,那个弥漫着虚荣、地位、金钱至上的观念的社会,这些也是导致了这位父亲最后孤独终老的悲剧原因。当然,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父爱都不应该是以一种极度溺爱的方式去表达。

父爱,很沉重。你会为此常常困惑,你掂量不出来它的重量,你会去埋怨他不懂你,不关心你,不爱你。你不解,如果他爱我,为何总是沉默寡言,总是对我苛刻又严格。

这些答案,不要让岁月告诉你,子欲孝而亲不在。语言总归过于苍白无力。在每一个当下,在你每一次抱怨的时候,在你诉苦埋怨他不爱你的时候,在你毫不吝啬地向他索取的时候,为何不思考一下那张只有你和妈妈的好看合照是谁拍的?为何不留点余光给那只塞给你钱的茧皮爆裂的手?

在满是金钱味的人际关系里,高老头注定等不到女儿们的爱,只能在临死时醒悟过来的这样一段话,面对着这残酷的真实:“唉!倘若我有钱,倘若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啊!我的钱到哪儿去了? 倘若我还有财产留下,她们会来伺候我,招呼我;我可以听到她们,看到她们…”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可怜又可恶的父亲。他只不过想要与女儿们住一所屋子,其乐融融地生活,却在临时也无法实现这平常的愿望。可恶的是,自始自终,他都只奢望于用金钱来获得爱和幸福。金钱能买到仆人和屋子,但是亲情是无价的。

高老头用他全部的财富去爱他的女儿们,去抚养她们。他用他全部的爱去爱她们,就算被女婿嫌弃,被女儿当做“提款机”也义无反顾。他的眼睛里只有他两位女儿的影子,他坐在破旧的出租屋里,吃着腐烂或是放了许久的食物来填饱肚子,却似乎能看得见她们的幸福生活,想着女儿们的幸福,度过属于自己的穷困与潦倒。

而高老头“心疼”的女儿们从来没有也不会捧着一颗孝心来看看他,只有当她们走投无路,钱财散尽的时候,才来给这位矮小的,年老的老头子施舍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爱。他却能从这种“被需要”中感到了一名父亲的快乐和满足,感到了生命灿烂的曙光照进了这件破败不堪的房子。他奢求的只是女儿们能来看看他,他奢求能看看女儿们美丽的容颜,或者是听见那脚步声。

高老头的无私奉献与女儿们的索取格格不入。他没再理发了,没再擦白粉了,也不再是西装革履的样子了。他卖掉了他的财产,卖掉了他妻子的物品,只为填补两位女儿们那无止境的虚荣心。可是他又怎么填得满呢?当他再也拿不出钱去托着女儿的虚荣心时,他却说“是的,我没有办法除非去偷,可是我会去偷的呀,偷去,会去偷的呀!”。

一位父亲的爱,真的沉重到你不知道该用什么去报答他。尤其是当父亲爱女儿时,有时甚至要超过他对妻子的爱。就如同书中所说的那样“父爱绝对不受个人利害的玷污,父爱的持久不变和广大五遍,远过于情人的爱。”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别以为你很有钱”,女儿在高级商场买各种名牌包包、香水,放肆购物,浑然一副有钱人姿态,高傲娇艳。可离开时在商场门口,却不巧遇见在街上的刚刚结束工作的父亲—— 一位从事建筑业的工人,灰尘满面地吃着无味的馒头。父女间的对视不过一秒,女儿觉得丢人便匆匆逃离,父亲觉得羞愧,让女儿看到自己不堪的面容。

天底下的父亲好像都有一种天性,他只知道把最后的给你,他只知道他要去保护你。无论高老头对女儿的爱出于什么目的,他终究是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给予女儿,并竭尽所能保证她们的幸福生活。自己过得好与坏,却没有半句抱怨。在这点,高老头,无疑是个合格的父亲。

最后,想说一句:你是一个合格的女儿/儿子吗?

一起努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巴尔扎克《高老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