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向金陵事更哀——我眼中的“风辣子”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图片发自App

这便是金陵十二钗之一王熙凤的判词。短短几句,她的悲剧结局就跃然纸上了。这令我不由得对这样一位女性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红楼梦》第二回中有这么一段描写:“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几句神态描写,一位精明强干、泼辣狠毒、八面玲珑、位高权重的少妇形象便被栩栩如生地呈现了出来,作者曹雪芹先生的写作功底之深也显而易见了。

图片发自App


作为在鱼龙混杂的贾府中的管理者,王熙凤需要很高的情商。

初次登场,王熙凤先是夸林黛玉长得“标致”、通身的气派像“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既夸奖了林黛玉、让初来乍到的黛玉感受到了“温暖”、使其对自己或多或少产生感激之情,又恭维了贾母、赢得了贾母对自己的宠信;然后讲到黛玉年幼丧母,王熙凤用手帕拭泪,一句“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既向两人表达了自己的悲痛与哀伤,又借此博得了贾母的欢心;当贾母指责王熙凤不该说伤心事儿的时候,王熙凤又“忙转悲为喜”,一边自责“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一边又完美演绎着当家主母的角色,张罗着林黛玉入府的事宜。

如此的待人处事方式,也为她在府中的地位与威慑力作了铺垫。

在逛大观园的时候,贾母提及自己儿时摔了一跤,头上落下了一个伤疤,一个窝,王熙凤连忙回应道:““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

一个简单的刀疤能被王熙凤说成是吉祥的象征、福气的代表,王熙凤的口才以及应变能力也可见一斑了。

但在如此能力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

有人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也有人说她“艳若桃李,毒若蛇蝎”

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她便毒设相思局,贾瑞相思病重,她不给寻药,敷衍了事,间接导致了贾瑞最终的死亡。铁槛寺老尼净虚为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了她三千两银子,她便暗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令一对知义多情的青年男女双双自尽。贾琏偷娶尤二姐,她假情假意将尤二姐骗入大观园,然后软硬兼施,折磨羞辱,导致尤二姐饮恨吞金。

王熙凤做出这样的事,虽然可能有她的理由,但身上担着几条人命,不得不说她心狠手辣,做事决绝。她这样笑里藏刀的形象也是我以前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但反观作者最初对她出场的描述“粉面含春威不露”,倒像一个对她性格的暗示了。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红楼梦的看法。我认为《红楼梦》最触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以及书中人物的人性畅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红楼梦》全书的精华,也是生活中为人处世的一份智慧。 

  在《红楼梦》里,没有谁是绝对的好人,也没有谁是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是可怜之人,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而每个人却都是活生生的。这也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王熙凤一生争强好胜,为贾府鞠躬尽瘁,最终落得个“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结局,令人无限唏嘘。她的遭遇,不仅象征着贾府的没落,也预示着封建制度正在土崩瓦解。而王熙凤,正是这曲挽歌的主唱。曹雪芹给王熙凤的评语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的悲剧在于,她对针尖大的事情都斤斤计较,却唯独缺少了人生的智慧,对生命没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她一生都沉溺欲海,被欲望拖着走,最终凄惨死去,让人惋惜、流泪。

越看《红楼梦》,便越理解王熙凤。她可敬可爱,也可悲可叹。她的一生,是我们反观自省的镜子。

就像英国作家毛姆所写: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地上,他抬头看到了月光。当我们为自己前途和金钱名利而奔波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抬头看看天空,认真思考一下生命的意义。我想,这便是《红楼梦》对我们每个人最大的价值了吧!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哭向金陵事更哀——我眼中的“风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