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了凡四训》49

解读《了凡四训》,一起知命改命造命。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静心冥想

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的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是匮乏的,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这个梦是真的,梦里的人事物有力量,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远离了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家人们,我们第四期的了凡四训今天就正式开始啦,这一期的了凡四训应该就是完结篇了,也就是讲这一期会把了凡四训讲完,

从下一期开始应该就是解读金刚经了,那么我们善始善终,把袁了凡的了凡四训做一个完整的终结。

今天的分享,爱敬存心。来看这一段话,看袁了凡是怎么解释的爱敬存心的。

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

先来看这一段,何谓爱敬存心?他引用的是孟子的话,

就是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这就是爱敬存心。

那我们先来详细看一下孟子他怎么讲的爱人敬人之心,怎么讲的爱敬存心?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孟子

这段话是袁了凡引用的出处。就是君子只是因为存心和小人不一样,他存的是爱人敬人之心,他这段话的出处来自于孟子,我们来看一下孟子这段话怎么说的,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这句话告诉你,君子和别人不一样啊,他存心不同。

君子是知天命的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就是悟道的人,君子就是大人,君子就是佛菩萨,君子就是圣人,

我们就说佛菩萨的存心和凡夫的存心一样吗?肯定不一样啊,佛菩萨的存心和普通人肯定不一样。

所以佛菩萨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所以君子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因为你如果说君子的存心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大好懂,但如果你说佛陀的存心和别人不一样,你就懂了,你说菩萨的存心和别人不一样,你就懂了。

他们存什么心呢?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存仁心,存礼心。这其实就是良知光明,这个是此心清净呀,这个是大慈大悲呀

它表现在外在就是礼,表现在内在就是仁,你内在是仁,外在就是礼。

也就是讲你内在只有大慈大悲,你外在才会救苦救难。你内在只有处于本自清净如如不动,你外在才会不被境所转,才会随顺呀。

这个地方等于孟子告诉你,君子内在是充满爱的,内在是慈悲的,所以外在表现出就是温良恭俭让,就是孝悌忠信,就是温文尔雅,就是知书达礼。

他可不是倒过来的,他不可能通过你先通过温良恭俭让,让自己获得仁,他不是这样的

所以孟子说,集义不可以袭迹。就是不可以由外而内,只能由内而外。

这个地方就等于孟子很直接的告诉你,君子的心是良知光明的,君子的心是慈悲的,君子的心是仁爱的,是这个意思。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仁者一定是爱人的有礼者,一定是敬人的,这就是爱敬存心,这就是袁了凡他这个地方引用的叫爱敬存心,爱心和敬心,爱人之心和敬人之心。

你内在是慈悲的,你对每个众生都是恭敬的,你内在是慈悲的,你不会看不起别人,你不会去阿谀奉承,你不会去仗势欺人,你对每个人都充满了关怀,充满了爱,充满了那种好像被无条件的爱给包裹着,为什么?

比如说,你到某一个能量比较高的人身边,比如说到一些高僧大德身边,你能感受到那种被爱包裹的感觉,

就因为他内在是仁他外在一定是敬,他内在是仁外在一定是礼,他内在是爱外在一定是敬,这叫爱敬存心。

所以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是这个意思啊,再说一下,他是不能倒过来的,他一定是先仁后礼,不是先礼后仁,

先礼后仁,就是我先教你一些尊重人的礼貌规范。比如说你见人要问好啊,走的时候要说谢谢呀,看到有老人过马路要扶他过马路啊,我们会有很多这种礼节礼仪的这种教导

比如说大人和小孩一块吃饭,那年轻人应该让长者先动筷子呀等等,这种礼仪并不能保证你内在变的仁,就是它并不能导致你内在变得慈悲,并不能导致你内在变得良知光明

他一定是由内而外的,这个事情一定是由内而外,就是你良知光明你一定尊敬长者,你良知光明你一定爱护幼小,你良知光明你一定慈悲众生,一定是这样的,

但是你不能倒过来,你不能说我先去扶别人过马路,就是吃饭让长者先动筷子,或者说进门的时候要敲门,出去的时候要说再见,这样导致你良知光明,这是做不到的,

这就是孟子说的,集义不可袭迹也。就是良知光明不可能通过你的礼貌,通过你外在做的事情让自己良知光明,

但良知一旦光明,你一定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就是我们说的,你一定爱国,一定爱人民,一定爱你周围的每个人,大慈大悲。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个是肯定的,你爱人是由内而外的,你不是装模作样的,

你由内而外的,和你装,这种就感觉比语言快10倍,你装出来的爱,别人都能感觉的到的,但如果是是发自内心的大慈大悲,别人也是能感觉的到的。

所以你由内而外的慈悲爱,你也能获得别人的慈悲爱,所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因为你内在是仁爱的,你外在表现的就是礼敬,就是知书达礼,就是外在反映的都是你的镜子,

你内在充满爱,你外在反映出来都是有爱的环境,那就是别人对你很好,

你内在充满恨,你外在反映出来的都是充满恨的环境,那就是别人都对你不好,

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内在决定外在,状态决定境遇,频率决定你的人生,

所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你是爱敬的,那你收到的也是爱敬的,

但这个地方还是要强调一下,肯定是良知光明,先爱后敬,不是由敬而爱,由敬不可能获得爱,由爱可以获得敬,

而这个爱是什么?爱就是良知光明之后的大慈大悲。所以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你得先良知光明。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

袁了凡他就开始举例子了。就如果有人他待我以横逆,待我以横逆是什么意思?就是他待我不好嘛,

就是如果有人待我不友善,比如有人他打我骂我,诅咒我,欺骗我,陷害我,诋毁我,大概是这个意思,

这个时候呢,如果有人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君子一定会自我反省,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啊,

小人可不是啊,小人会说,你凭什么骂我,我招你惹你了,或者说你骂我,我还要骂你呢,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小人是这样啊,

但君子会自反也。这就是我们儒家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外在任何的不顺都向自己检讨,都去反省自己啊,

所以孟子这个地方也是告诉大家,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是君子必自反也,就是有人他对你不是爱是恨,有人对你不礼貌。

他不礼貌就表现在他可能骂你,他可能责备你,他可能批评你,他可能瞧不起你,

有人对你不礼貌啊,就是有人待我以横逆,君子必自反也,君子一定是自我反省的,这个自我反省就是我们说的格物致知,明白吗?

怎么自我反省?自我反省的终极武器就是格物致知,自我反省的最高境界就是格物致知,

如果你不格物致知,你只是说,哎呀,他骂我,一定是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我改。这个也可能是自我反省,但这个不彻底。

包括忏悔,哦,那一定是我没做好,他才这么对我,或者我曾经陷害了谁,所以现在他来陷害我,或者我曾经做了什么事情,所以所以说他现在对我不好,或者我造了什么业你这种头脑的自我反省不彻底,你知道吧,

只有格物致知这种自我反省才是彻根彻底,才是大彻大悟,所以跟大家说,自我反省就是格物致知。

我反省什么呢?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

就是我反省我肯定内在是没有仁的,所以我外在也不懂礼貌,要不然他怎么会这么待我呢?

此物奚宜至哉。此物就是它为什么待我以横逆。悉宜至哉。就到达这个地方呢。

就是我肯定不仁不义,要不然他怎么这么对我呢,这句话就这个意思啦,

就是君子反省啊,肯定是我不仁不义,要不然他不会待我以横逆的,是这个意思,要不然他不会骂我,要不然他不会批评我瞧不起我,肯定是我不仁不义,这是自反的一个境界啊,这个自反的境界并不究竟。

刚才我说了,他后面说的那个中,才是最究竟的,

因为你会反省什么呢?他骂我,是不是今天我做错了什么事情,是我不懂礼呀?或者他今天对我横眉冷对,不理我,是不是我今天没有尊重他呀?

这都是自我反省的一个境界,就是敬之礼之,这是外在的行为行动呀,我们很多人自我反省就是这样的,

就是今天我闺蜜或者我朋友突然不理我了,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我今天好像没有惹他吧,我今天好像没有让他觉得我触碰到什么伤痛吧,你看我们会不会这么反省呢?也会呀,

或者你的另一半今天突然生气了,你也会猜测,我今天哪句话说错了,我今天没做什么事情让她不高兴吧,你看你也在自我反省,

但你的自我反省,就是我必不仁也,必不敬也,就是必不礼也呀,什么意思呢?

我必有失敬失礼的地方,就是必不仁也,必无礼也,就是孟子说的这种境界,但他不是格物致知,他不究竟啊,你知道吗?

但是很多人连这个境界都没有,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事情,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的,

如果你碰到一个就是你很喜欢的人吧。他今天生气了,你可能就会自己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我是不是哪个地方今天做的不好?

你看这就是你在自我反省,必无礼也。但这个不彻底,他不是格物致知,他是头脑上在分析,在找问题,

来看孟子后面怎么说的?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你看他说,如果我自己自我反省啊,我让我自己有礼貌了,好像我自己仁了,这个时候的仁和礼都是外在的,什么呢?

如果自己做自我反省,为什么今天生气了?哦,是不是我这句话说错了,你找到原因了。今天为什么生气啊?是不是我今天忘了她的生日了?他今天为什么生气?是不是今天我哪一件事情做得让他不开心了?哦,我明白了,然后你就改。

但是呢他待我还是横逆,怎么了?他还是生气,就是孟子说的,其横逆由是也。

就是他还是让你感觉不好,他还是待你以横逆呀,就他还是生气呢,还是不高兴,你看我都已经反省了,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比如我是个男士,我老婆的生气了,我就在想,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我今天哪句话说错了,或者我什么做的不对呢?

我就会去想,想到之后,哦,我明白了。今天是我这句话说错了,好,就跟他赔礼道歉吧,赔礼道歉后,他还是生气,这就是其横逆由是也。他还是不高兴,那怎么办呢?

继续自我反省。这个自我反省已经到了格物致知的境界了,就是孟子说的,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什么呢?我一定是不忠。

这个忠也害了很多人,我们说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我们说忠厚仁义,告诉大家,这个忠不是忠心,这个忠不是愚忠,这个忠是什么?这个忠是天下之至德,忠而以矣。

天下至德,至德是什么?厚德,明德,上德什么意思?天下之至德就是道,真正的道就是忠而已。

这个忠一个心而已,一个心叫忠,那是什么意思?没有第二个心啊,这叫忠啊,

这就是我们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的那个中,它在古文也叫通假字,通中国的中,

我们先不管他是不是通假字呀,这个忠就是不偏不倚,这个忠就是天下的至德,这个忠就是一心,

所以这个忠就是本自清净,这个忠就是不分别的那个状态,这个忠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那个状态,

这就达到了什么状态?如如不动,此心不动,不偏不倚,你看达到这个状态,

我一定是内心不清净,他已经就刚才我举的例子呀,你看老公让老婆生气了,老公反省是不是我说错话了?是不是我做错事了?他反省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基本的一个阶段,也是最无效的一个阶段,

因为它不究竟,他不解决问题,他反省出来,他终于找了个问题,哦,是我今天说错这句话了让他不高兴了,好,赔礼道歉,

赔礼道歉后还不高兴,这个时候孟子说的第二种反省的境界,我必不忠也,什么意思?

因为我内在不和平,因为我内在不清净,因为我不是一颗心,我变成了二心,就是二元对立啦,

因为我内在两个义了,忠一心而已,忠就是一个心,理解吗?中就是天下之至德,就是道,道就是一个心,道就是一真法界,一心三藏,是这个意思啊,

所以这个时候反省已经到了究竟,了义,格物致知的境界了,

我内心不清净,所以他才生气,你看这就变了,这就变成了我们现在讲课的这个境界了,就是她为什么生气?哦,是因为我内心不清净,我内心动气啦,我内心有善有恶啦,我内心起了各种的欲望或者人欲,

我让我恢复清净,我必不忠也。那干嘛呢?让我恢复忠这个过程叫格物致知。

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你致了中和,你那个生气的男朋友女朋友就不生气了,

这就达到了一种,我们现在课程中讲的格物致知这种境界了,理解吗?

但是你要明白心即理呀,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人,心外无物呀,你要明白这个呀,否则孟子这个话你理解不了的。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这是孟子又说了一番话,什么呢?君子说,是因为我不忠,因为我内在不和平,因为我内在不清净,因为我起了二心,因为我不是一颗心,一颗心就是无分别了,两个心就是有了分别了,

因为我自己没有达到那种此心光明,良知光明的境界,所以呢他待我以横逆,

即使我给他赔礼道歉,即使我给他说好话,他还是待我以横逆,

这个时候我让我恢复良知光明,这个时候的境界就是此心不动,如如不动,这个过程叫致中和,致良知,这个过程叫格物致知,

那我现在忠了,其自反而忠矣,我通过格物致知,我良知光明了,我通过格物致知,我和平了,我通过格物致知,我清净了,我通过格物致知,我内在如如不动了,你看我达到这种境界了,

其横逆由是也,他还是那个样,他还是待我横眉冷对,他还是瞧不起我,他还是陷害我,还是挖苦我等等,

这个时候君子就开始说了,此亦妄人也已矣!这个就不用再管他了,

我已经没问题了,这个时候就变了,我已经没问题了,我已经很和平了,和平的状况下他还是这么对我,此亦妄人而已矣,

他只是一起来陪我演这个戏啦,他只是扮演这个黑天使,我不必和他计较了,就这个意思啦,

就说他已经助我完成了我的功课,我不必再和他计较了,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

如此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就这个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他就是这么个人,我又干嘛与禽兽为难呢,所以于禽兽又何难焉!我干嘛和他计较呢?

这段话反映的就很棒啊,他不改变你的境遇呀,不改变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啦,

我们一直在讲格物致知,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对结果零期待呀,就是不去修改你的境遇啊,什么意思?

就打的比喻啊,比如做个案的家人,他如果情感问题,我都会告诉他,我说你只管做功课格物致知,你情感一定会很好,

但是你要明白,第一个好的结果是,你老公变了,就他以前待你横逆,待你横逆的不得了,但是你不断的格物致知,之后你中了,

就是你自反而忠,自我反省反而让自己达到了一种清净,达到了和平,达到了光明的境界,那这个横逆就不见了,他可能就变了,你发现一个不同的老公呈现了,

但还有一种可能性,他没变,就是你自反而忠,其横逆由是也。你自反而忠,他待你一直横逆啊,

可是你让自己格物致知达到和平了,达到清净了,可他一直没变,

这个时候就是我说的,他可能会消失,就是他跟你不在同频了,他跟你的缘分尽了,缘聚缘散,他跟你的缘分尽了,他在你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完成了。

因为这个是很简单的道理呀,比如说孔子自反而忠,所有的人都尊重孔子吗?不是呀。孔子为什么会流亡呀,周游列国14年呢?不是所有的人都尊重孔子呀。

王阳明已经此心光明了,但是他活在那个时代,多少人在陷害他?就他已经自反而忠了,可是有人待他依然横逆,这就是王阳明不与他们为伍呀,什么意思?我们的缘分尽了,是这样的,

所以呢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他离开你了,就是如果说你是个女士的话,你老公就离开你了,就是你们分开了,但分开是你的最佳利益,不分开就是地狱,这两个结果你都接受,你就只管格物致知就行了,一定会呈现你的最佳利益。

孟子这个地方说的也是呀,其待我由横逆也,就是我都已经自反而忠了,他还是待我如横逆,他还是对我不好,

那这个时候就不是我的问题啦,孟子就改口了,就不是说,哎,我是不是不忠啊,我是不是不仁啊,我是不是不义呀,已经不再这样说了,我已经自反而中了,我已经到了顶点了,

那这个时候还待我以横逆的人,我就不必和他计较了,他跟禽兽没什么区别,那我何必与禽兽计较呢。

你看古圣先贤都告诉我们了,其实跟我们现在灵性讲的是一样一样的,我只管做功课,反正发生问题,我先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之后,结果我不管,

结果可能是我格物致知之后,这个让我很痛苦的人改变了,变得让我很幸福,

但也可能让我痛苦的人他没变,他还是待我如横逆,可是我和他缘就尽了,是这样的,

我就不和他计较了,他就是这么个人,我们之间已经不同频了,走不下去了,这是孟子说的。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终身就是一辈子,一朝就是一天,就是没有一时的。

君子他只有终身的这个忧,这个忧是什么呢?我良知光明吗?我忠吗?就是我此心清净吗?他始终忧心的是这个,

所以你看我们自在大学,跟大家分享的也是这个呀,你一辈子要考虑的事情,就是我感觉好吗?感觉不好,格物致知。感觉好,知行合一。

所以你一辈子要考虑的事情就是我的良知光明吗?我此心清净吗?我和平吗?这叫终身之忧,你一辈子只忧虑这一件事情,

一辈子就意味着你每时每刻都在忧虑这一件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关注,都在觉察,我此刻和平吗?我此刻清净吗?我此刻法喜吗?我此刻感觉好吗?

而无一朝之患也,就是没有任何一时的让我担心的事情,比如我担心孩子的作业,我担心自己的婚姻,我担心自己的财富,我担心自己的健康,没有这些担心。

我只考虑我清净吗?孩子不写作业,我清净吗?我的那个财富不够好或者欠债,我清净吗?我有疾病我清净吗?我只考虑这个了,

就是说我只考虑,我终身是否清净,这就是佛陀说的如如不动了,这就是王阳明说的此心不动啊,

就是说一辈子只有一件事情,我能否良知光明,我能否致中和,我能否允执厥中,我能否观自在?

再来看孟子的解释。他说,如果君子有终身之忧啊,这个终身之忧是什么呢?乃若所忧则有之。就是说君子他一生忧什么呢?忧的就一件事情,什么呢?

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

舜是人,就尧舜禹的舜是人,我也是人,

可是舜呢,为法与天下可传于后世。舜呢他自己成了天下人的榜样,成了楷模,他被万世传颂,流芳百世,为人所敬仰。

我也是人,可是呢我却沦为乡人也。沦为乡人,两个意思呀。孔子说的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就是我们曾经讲过的一堂课,乡愿是什么意思?好好先生,老好人,到处讨好别人的人,没有原则,其实自己的内心根本不清净,自己是牺牲的,

所以乡人第一个意思就告诉大家,你的良知根本就不光明,第二个意思泯于众矣。就是众人啊,什么意思呢?

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谁会知道你呢,就像我们说的,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就是你死了跟死只蚂蚁没什么区别,但舜死了,万民景仰,就是这么个区别了,

所以君子只忧一件事情,我为什么不能像舜呢?你看这个地方就要注意啦,

人人皆可为尧舜啊,这也是孟子说的,人人皆可为尧舜,是什么?良知光明啊。并不是说人人都可以作帝王。

人人皆可为尧舜,就君子每天只忧一件事情,为什么舜良知光明,我的良知不光明?只忧这一个事情,

这就是致良知,致中和呀,所以就是君子是悟道的人啊,小人是不悟道的,君子他是明白的,所以君子他只忧心这一件事情,

为什么舜良知光明,我良知不光明?为什么佛陀如如不动,我呢一有点事情就火冒三丈?为什么王阳明此心不动,而我呢一有点风吹草动我就担惊受怕?就变成这一个啦,就只忧心这一个事情啦。

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所以君子他有终身之忧,他只忧我良知光明吗?

他一朝之患,他从来不担心自己的人生,就是他不操心自己的人生啊,

就换句话来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就是君子只操心自己的良知。君子无一朝之患,君子不操心自己的人生,就变成这样的事情了,这就是君子啦。

但小人就不是啦,小人是天天,哎呀,我的债务怎么办?哎呀,我的孩子怎么办?哎呀,我的身体怎么办啊?全是这些,

但君子不操心这个,君子的操心孩子不写作业我清净吗?我身体得病了我清净吗?我欠债我清净吗?他只操心这个,就是我良知光明吗?

有意思的是,良知一光明,你外在的境遇都变了,你外在一定是平衡的,外在一定是美满的。

这是孟子说的这段话,其实包含了很多很多的信息呀,

是则可忧也。这是唯一可以忧的地方。就是我能不能像舜一样良知光明?人人皆可为尧舜,我能成为像舜一样允执厥中的人吗?这是唯一可以忧患的地方。

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忧的是什么呢?我能成为舜吗?忧就是我能良知光明吗?忧的或者是我能成佛成圣吗?忧的或者是我能像佛陀一样证无上正等正觉吗?忧的是我能像王阳明一样成为圣人吗?他就变成这样了,这就是说终身之忧啊,理解了吧。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因为君子只忧一件事情,就是我能像舜一样吗?我能成佛吗?我能此心不动吗?我能六根清净吗?我能如如不动吗?

他只操心这一个,所以我们认为那种所忧患的事情各个方面,对君子来说都没了。

所以若夫君子所患,成亡矣。亡就是无,就是我人生需要忧患的那个事情,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我都不操心了,就我不操心我的人生了,就这个意思了,

所以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君子一定是这样的,他做的一定是符合仁义的事情。

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什么呢,一天到晚我要担心的事情,君子是不担心的。

一天到晚要担心,我今天去哪吃饭,我今天能不能发财,我今天能不能赚钱,今天孩子能不能写作业,今天领导表扬我了没有?今天我能不能有一个好运,今天有没有人给我送礼物等等,君子根本就不考虑,

就是一朝之患,君子不患矣。君子根本不考虑这些事情,明白吧。

君子只考虑我这一天当中清净吗?我这一天当中和平吗?我这一天当中喜悦吗?我这一天当中快乐吗?

所以你看孩子就是这样了。三四岁的小孩,他一天到晚考虑的就是玩玩玩,什么意思?快乐快乐快乐,

他从来不考虑今天我能吃上饭吗?今天我妈妈表扬我了吗?今天小朋友说我漂亮吗?今天我能不能让自己多积攒几件玩具?今天我的新衣服到了没有?他从来不考虑这些,他考虑就是玩玩玩,

这就是我们说的君子只考虑我今天法喜吗?我今天清净吗?我今天快乐吗?我今天和平吗?

他不会考虑我的人生,我今天能够多赚点钱吗?我今天能够完成这个报告吗?我今天能够成交吗?我今天能够得到领导的表扬吗?我今天能够得到一个意外的礼物吗?他不操心这个,他只是个孩子一样,玩。

这是孟子的这段话,孟子的这段话就是爱敬存心,所以爱敬存心对你要求很高的,

爱敬存心是什么?良知光明。良知光明才叫爱敬存心,良知不光明,你就不是爱敬存心,理解了吧?

这段话简单总结一下,首先是你是自反的,如果别人待你是横逆的,你必自反,

但自反的第一个境界是外在的,它是不高的,就刚才举的例子,是不是我说错话了,是不是我做错事了,是不是我礼节不到位呀?这个并不究竟,

所以再自反,什么呢?他待我还是很横逆,那是不是我不忠呀,这个忠就是一心,这个忠就是不偏不倚,这个忠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这个忠就是就是天下的至德,

我到了这个境界,他待我还是很横逆,那对不起,就不是我的问题了,那就是你的问题,我和你不再同频了,我们的缘就尽了,你与禽兽奚择哉,我何必与禽兽计较呢,就变成这样了,所以呢缘就到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就不再自我反省了,因为我已经很法喜了,就像佛陀和提婆达多。

提婆达多就是陷害佛陀那个人啊,你说佛陀会天天自我反省吗?哎呀,提婆达多,我到底怎么对不起你了,你要这么害我?

佛陀不啊,佛陀就是我很清静啊,我已经到了中的地步了。我已经自反而中了,你还这么对我,那就不是我的问题了,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那我们要演这场戏,那我和你的缘尽了,我不会干涉你,但我也不和你共舞,我不和你同流合污啊,就是我不和你为伍呀,

佛陀并不是说他自己自反而中之后,提婆达多就一定要变过来,你明白吗?一辈子提婆达多也没变过来呀,

提婆达多也不能说,佛陀他自反而中,提婆达多,啪,变了,啊,佛陀,我不害你了,我从此拜在你的门下,一辈子也没做到,提婆达多一直到死都没有,明白吗?

所以呢你要明白,你生命当中,你只管去自反而中,自反而中,自反而中之后,如果还有人陷害你,你就不用再管了,

那是什么呢?何必与禽兽计较,那就是他,当然这是比喻的说法呀,就是说他也不是禽兽,只不过说他和你不在同频了,

你和他之间那种,他不可能给你带来幸福的,就说如果这个人是你的另一半,他就是和你这么个缘,

他就是提婆达多呀,他永远扮演提婆达多的角色,你不要指望着他有一天变成阿难,变成舍利子,变成须菩提,变不了的,

那我怎么办呢?你找到你的舍利子,找到你的须菩提,找到你的阿难,

提婆达多呢,他该干嘛干嘛去,不就行了嘛,就是说我不和你计较了,

这就是刚才孟子的这段话嘛,就说君子一天都不操心他人生的任何事情,就是君子根本不操心人生,他只终身忧虑一件事情,我良知光明,我能不能像舜一样良知光明,就是说我能不能此心清净,我能不能像佛陀一样,我能不能像王阳明,像孔子一样?

一旦这样,你人生就变了,变得好得不得了,所以这段话也很重要啊,这段话话几乎讲了一堂课,

来看袁了凡在书中说的,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

这个你区分不出来的,大家都在饭桌上吃饭,君子在吃饭,小人也在吃饭,你说俩人吃饭有什么不一样的?

君子开悟者呀,小人就是很猥琐,内心充满了贪嗔痴慢疑,私欲很重,嗔恨心很重,

但大家坐在一个饭桌上吃饭,你能看出两人的区别吗?大家一起出去旅游,你从形迹上来看你能看出来吗?

他吃饭你也吃饭,他睡觉你也睡觉,他洗澡你也洗澡,他走路你也走路,他说话你也说话,你看不出来,

而且甚至说,有的小人让你觉得他更懂礼貌,因为他会讨你欢心啊,他很会说话呀,

有的君子反而不会说话,因为君子不说假话呀,君子呢他现在都不想说话,他一个人静静的走着,

可是小人嘴很甜,他就很会哄你欢心啊,从形迹上来看,你根本分不出来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这个也很好理解,

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也是这样的,很难区分君子和小人。所以为什么叫日久见人心,你时间短了你根本就不了解他,时间长了你跟他在一起呆了一年,你才逐渐了解了,哦,这个人他是怎么回事?否则的话你不了解的

所以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就是鱼目混珠啊,鱼龙混杂呀,你分不出来,

就是把鱼的眼睛扔到珍珠里面,你挑半天也挑不出来,因为太难挑了,这叫鱼目混珠。

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

但是君子的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集义不可义袭也。

就是你从外观来看,小人可能比君子还会懂礼貌,什么呢?他见人就问好,见人就说很客套的话,

可能君子见人也是说你好,小人见人也是说你好,君子呢跟一个人在一起吃饭,君子很有礼貌,那个人的也很有礼貌,小人也很有礼貌,小人给别人夹菜呀,布饭呀,可能他还很会懂礼节,比你还会我们叫来事,比你还会来事,

可是呢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在哪?只一点存心处,什么呢?君子良知光明呀,小人良知不光明。

也就是如果你真和王阳明生活在一起,你发现王阳明也就是个普通人,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或者你和六祖慧能生活在一起,你会发现六祖慧能也很平凡,就是他也不发光,他也不悬浮,他也不腾空而起,他也不呼风唤雨,他每天也是吃饭睡觉,还得大小便,好像很平凡,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

唯一点存心处,就是什么呢?君子良知光明,小人的良知不光明,君子循天理,小人循人欲,君子贪嗔痴慢疑去的比较多了,小人贪嗔痴慢疑五蕴炽盛,君子的镜子上的灰擦的比较干净了,小人镜子上全是灰,就这一点差别,

判然如黑白之相反。就这点存心黑和白,就这点存心好和坏,就这点存心大和小,这就是他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君子和小人不一样的地方啊,

就这样来说吧,君子的心是和平的,小人的心是不和平的,君子的心是清净的,小人的心是不清净的,君子的心是慈悲的,小人的心是不慈悲的,君子的心是法喜的,小人的心是不法喜的,君子如如不动,小人不是,君子此心不动,小人不是,就这么简单,

或者在说君子一辈子致中和致良知,小人不是,君子不操心自己的人生,只操心自己的良知,小人是只操心自己的人生,不操心自己的良知,

这一点善恶悬绝,就这一点差距,就太明显了,太大了,就这一点差别。

所以告诉大家,比如说很多人已经参加过我们的线下分享会,你要是光听语音呢,就是说你每天早上听我给你讲一堂课,你对我很神秘,你觉得心想生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你会对我有很多的想象,这个想象包括,哇,他是不是已经具备特异功能啦,他是不是已经具备神通了,他是不是已经能够让自己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了,他自己是不是已经把具备天眼法眼慧眼佛眼五眼,你可能会这么想,

但是如果你参加了线下分享会,当我走进会场的那一刻,你突然,哦,就这个样啊,就一下子神秘感就没了,所以很多参加完线下分享会的就更有信心,

为什么更有信心?哦,就他这个样,他能行我也行,你看你就有信心了,你知道吗?就是那种神秘感就没了,你会发现心想生很普通,就心想生其貌不扬,长得也不帅,好像也不是说那个很有光彩,说话也不会说话,就私下里如果接触的话,私下里你跟我交流,你发现我只是笑,我几乎不会说什么话,我不会说话,我一说话可能就变成了笑话,你就会发现他跟我们没什么不一样的。

但有一个不一样,存心不一样。但这个存心你看不出来,你知道吗?

存心不一样,就是我经常是法喜的,我经常是清净的,是这样的,

而你不一定啊,你经常是担心的,经常是恐惧的,经常是后悔的,经常是嫉妒的,经常是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的,而我不是,

所以说从形迹上来看,你无法分辨我和你有什么不同,但是从存心这一点我立马就能告诉你,我和你不一样,

当然你也可以达到这样的,唯这一点不一样啊,就是存心呀,

就是如果说,按照佛菩萨的话就是清净心啦,就是慈悲心了,按照儒家讲的就是良知光明啊,中和呀,是这样的。

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

就刚才我们说的孟子那个话嘛,君子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

君子存的心,就是爱敬之心,爱敬之心一定由良知光明而来,良知不光明,你不可能爱人敬人,

所以这就是君子,而君子还是悟道的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程,爱敬存心。主要跟大家解读了孟子的那段话,但孟子的话很重要啊,

所以为什么我说要求弟子班的人一定要同时听自在人生和了凡四训,因为你不同时听这两个课,你进入弟子班,那我也没办法,

我没办法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可能在弟子班里,也不会成长很大,你知道吗?那与其这样,干嘛害人又害了我呢?

害你是什么呢?我给你开个绿灯,你进入弟子班,但是你从来不听了凡四训,你也不听开悟者,你也不听你值得,你也不听今后的金刚经,包括传习录,那我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够自在人生,恐怕很难,

因为自在人生这20多堂课,我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你讲完了,他从各个侧面要去破你的念,从各个侧面让你去确信圣人之学的点滴骨血,

所以呢等于说了凡四训,金刚经他是一个补充,一个深化,一个拔高,所以必须要求你两个课同时听,

所以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发心,我对别的东西要求没那么严,但对这一个要求是严的,所以我说弟子班宁缺勿滥。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个地方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这段话的解读,对圣人之学有个更加明确或者清晰的认识。

谢谢大家,爱大家,祝福大家,我们一起自在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读《了凡四训》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