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4】梳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断舍离》

断舍离

我整理出来让我觉得最能开始研究断舍离这本书动力几点做为此次读书笔记的核心。

很多人对于收纳整理术的印象大概是学会如果折叠衣物、扔掉不用的东西,把所有的物品分类等等,一开始我也以为是这样。

但当我开始真正去了解这个行业并与职业整理师开始接触时,我发现其实整理的核心并不是物品,物品的杂乱只是表面,更多的时候是在梳理我们自己--内心和行为。

一、什么是断舍离?

断舍离---这本书的作者山下英子在书的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核心的观点:“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

这让我对于自己和物品的关系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一件物品真正存在的价值在于他能为我所用,而不是他还有用。是的当下的他如果不能为我发挥价值,那我一直留着他其实只是占用了我的空间。那么,此时我就应该放手,让需要它的人去使用它。

断舍离的目的不是以把房间整理干净为目的 ,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的肯定。

二、如何具体的执行呢?

当我们有了一个整理的思路,那么如何去执行就成为了重点。书中提供重要的执行机制

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

啊哈时间

收拾的定义:

收拾不是你把物品放回原处,摆放整齐这么简单,而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

1.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要考虑两个维度

A.我与物品的关系

即留下对我来说有用的东西。

对我来说没有用的就可以舍掉了。

B.当下的时间轴

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在现在、眼前、当下,这件物品是不是对我有用。

一旦将这样三思而后行的行为形成习惯,那么就可真正完成断的状态,脱离对于物品的依赖。

我想这样的一个思考方式不仅仅可以运用在对于家中现有物品的整理上,更多的时候可以应用于我们在“买”这个行为当中,毕竟在物质丰富的当今社会,”买买买“才是让家里充斥着各样东西的源头。而把住了源头,家里的物品就不会增长太多。

那么我们也就不用再不停的收拾了。

2.筛选带给我们的价值----自我察觉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醒。以为我例,我很喜欢杯子。朋友送了我很多很好看的杯子,可是我都把他们收藏起来从来没有打开用过,而自己则一直使用着一个很旧的杯子,已经有了破口。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淘汰掉了我的旧杯子。打开朋友给我的最喜欢的杯子。

是的,既然是要用当然要用那个与自己最相称且真心喜欢的物品。

天天被这样的物品包围着,心情也会变得越来越愉快吧。

“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些都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

3.东西要用才有价值

啊哈时间

这真的是我听到的最有意义的话,想想我一直无法把存储的旧物品抛弃掉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觉得以后会用得到,于是这样他们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留在了我的柜子里。

一件物品如果不能被好好的为我所用,那么把它送给需要的人发挥他的价值才是最为合理的处理方式。

三、断舍离带来的改变

断舍离会让人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书中给了一个图,我觉得很有意义。

执行断舍离的终极目标是:与物品成为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04】梳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