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暴增,说明了什么?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问题吗?

又到一年的考研季,今天将有457万考生,进入考场,对自己的命运进行又一次搏杀,期望通过考入心仪的大学或专业,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理想而拼搏一把。

考研这个事吧,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是一件非常具有意义的事,因为有可能实现阶层的跨越,或事业发展的契机,最起码会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个人如果有机会还是要读一读研究生的,甚至于博士,也可以读一读,人类知识领域的扩展,要比产生几个亿万富翁的价值大多了。

但考研这件事的火爆本身却反映了极不乐观的就业形势和经济形势。今年参加的人数要比去年377万的考生多了80万人,一年增加80万人的幅度实在是有点大,我记得十几年前,我参加考研的时候,好像只有108万的考生,经过十几年也才有300多万,平均每年增长也不过20万左右,而今年比去年一下子就多了80万人,这说明大量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无处可去,而已经就业的部分大学生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就业环境,希望通过考研来逃避或重新选择赛道。

也说明了在疫情的影响下,就业环境不乐观。而就业环境不好,说明经济环境对大学毕业生也不友好。

但这又似乎与我们的直观感受不符,因为在疫情影响下,国外生产停滞,今年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出口数据都比往年要好不少,根据商务部提供的1—9月份数据,以人民币计,进出口、出口、进口金额分别为28.33、15.55和12.78万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从增速看,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2.7%、22.7%和22.6%,均为10年来最高水平。而我国经济在今年增速可能会达到8%以上,和去年两年平均增速可能达到5.2%以上,这都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但为什么就业环境和经济环境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这就不得不谈到我国的经济结构,或者说产业结构了。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中,简单地说就是前端的研发+中端的制造+后端的销售,三个部分,而前后两端的利润是最大的,而制造端的利润是最薄的,而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恰好扮演的就是中间制造这一块。在这一块当然也分好多的领域,有高端制造,也有低端制造,而我国也恰好处于从低端制造到中端制造之间的位置,只有少部分领域实现了高端制造,对应到对劳动力的需求上,就是我国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最大,而对涉及产品开发及服务,以及后端的营销及服务方面的人才需求比较起来就不是那么大了,这是由中国的产业结构特点决定的,而不是可以通过想当然的政策调整及鼓励就可以解决的。

而今年我国生产的产品可以供应全世界,但大学生的就业却仍然是一大问题,根源在于,劳动力市场与产业发展的矛盾,即产业工人供给不足,而从属于前后两端服务的大学生供应过剩。这也是国家希望通过高中分流的方式,化解劳动力市场的不匹配问题。

如果不从根子上着手解决,今后考研人数还会继续攀爬上涨,而我国的产业结构在短期来看,还会继续在制造领域继续深耕发展,当然是逐步迈向中高端制造,但大量的低端制造还是会继续存在,进入中高端制造领域也不是短时间一下就可以发展起来的,而这样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仍然还会继续存在。

所以,我们在进行考研深造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好赛道,万不可以盲目的选择学校和专业,一定要选择与我国产业发展相关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脱离了这点,就又进入了一个漩涡,找工作---没人要---继续深造--找工作---没人用---再深造。当然继续深造对个人来说绝对是有价值的,但对于社会来说,个人的价值体现在社会对他的需要上,如果社会不需要,则个人价值就永远难以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研人数暴增,说明了什么?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