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那些年我看过的电影之:「独立日」

片名:Independence Day
别名:独立日/天煞:地球反击战(港)/ID4星际终结者(台)
导演:罗兰·艾默里克(Roland Emmerich)
主演: 威尔·史密斯 Will Smith 比尔·普尔曼 Bill Pullman 杰夫·戈德布拉姆 Jeff Goldblum 玛丽·麦克唐纳 Mary
时长:145min
语言:英语
上映时间:1996年
类型:动作 科幻 惊悚
IMDB评分:6.8

剧情介绍:
一次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票房胜利,标志着一次威胁全人类的侵略行动。不寻常的事件即将爆发。飞船的壮观令人惊叹。其突然发射出的毁灭性光束却在瞬间摧毁了世界各地的大城市,也激起了全球各地的恐惧。如今,地球唯一的希望就决定于一班幸存者手中。这些意志坚定的战士决心为人类的存亡对侵略者作出最后的反击,展开一场世纪之战。


为什么会把这部电影第一个拿来聊,那是因为这部电影是迄今为止我看过次数最多的,而且我敢说以后不会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超越。在那个观影贫乏的1998年,我们还在靠着租DVD碟片看电影的“时代”,这一部「独立日」是我家唯一一张自有DVD电影碟片,每到周末看一遍,从初一到高三,你说我看多少遍?你品!你细品!!我对这部电影熟悉到什么程度?当年我几乎是可以把电影里的所有台词全部背下来 。

这应该算我接触的比较早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大片,在这之前我如果没记错就是小学时候看的「恐龙特急克塞号」了吧。

也许好多90后的“小朋友”都没见过这个吧--人间大炮一级准备!

至于著名的终结者系列,虽然1984年就上映了,但是我真正看到应该是在「独立日」之后了。哦,对了,在这之前应该还看过施瓦辛格演的第一部的「铁血战士」,当时就是把它当「魂斗罗」游戏的电影来看的。。。。。。。

好了,还是说会我们今天要聊的「独立日」吧,它几乎算是开创了外星人入侵地球电影的先河。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影片几乎是全程零尿点

在商业模式上,在电影叙事上,在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上,《独立日》几乎无懈可击。除却特技,它还有更多的光彩熠熠之处。情节的衔接和转换,有张有驰的节奏控制,人物群像的塑造,都比现今大部分电影要出色。在这一点上,它完全可以将斯皮尔伯格的《世界大战》踏在脚下。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电影中的人物塑造。2个小时半的电影里,几乎每个出场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爱晕机的环保主义科学家戴维,他的事业女强人前妻,他啰嗦的老爸,飞扬跋扈的黑人飞行员史蒂夫,他油嘴滑舌的僚机飞行员朋友,开朗能干的脱衣舞女郎女友,作为正面人物典型的仁智勇兼备的总统托马斯(当然这个过份高大全了),油头滑脑的国防部部长,老辣的将军,无能糊涂最后却成了英雄的农药喷洒员罗素,他总是愤愤不平的儿子,神经兮兮的外星人研究专家,甚至是那个几乎没有台词的严谨年轻的上校,统统都能给人留下印象。

这部电影聪明就聪明在知道用一些点睛之笔来勾勒出人物个性,使之丰富生动,而且做得不慌不忙,自然妥帖。有机锋的对话,细小的动作,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手段都运用得很聪明很好,而且也填满了剧情的缝隙,令转折变得柔韧。比方说,科学家很爱护地球,很保护环境,反对吸烟,上司把垃圾分错类都要被他念叨半天,所以后来他在基地里喝酒闹事,乱扔垃圾,观众也很清楚地意识到他是绝望了。

别跟我说这种技法很商业很表面,缺乏人文关怀人性深度等等。大部分标榜着人文关怀人性深度的片子勾勒人物的水准和技巧都显得做作和笨拙。《独立日》大获成功不是没有它的道理,至少在鄙视它的商业本质和它宣扬的“美国救世主”精神之前,应当仔细参详它娴熟的技巧。在表达思想和深度之前,至少得要知道如何表达它们。在让一个故事变得伟大和深刻起来之前,至少得要知道如何讲好、讲圆熟一个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聊那些年我看过的电影之:「独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