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与木匠2

今天继续解读园丁与木匠,我们来看看6岁之前小孩如何去学习,是如何得到有效的学习。

          现在那些6岁之前孩子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其实只是以后学习的延伸,比如背唐诗三百首,认字,这些都可以在小学二年级前后学到的东西,根本不懂这个时期孩子的特殊性。

该如何让6岁之前孩子学习,你就必须知道6岁孩子的几个学习途径。

1.试错,反馈

        这是一个从动物到人类都会学习方式,通过去做错的事,来验证出正确的做法,每个孩子都会摔倒几次学会走路,从牙牙语的不准确读音变成准确读音的语言,都需要无数的试错纠正才会慢慢正确。

2.模仿,精确模仿

        这就是人类独有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父母,照料者,来学习复杂技能,比如说孩子会学大人说话,神情也学的有模有样。

        光是这样还不足以表达模仿的精髓,孩子会观察到你动作里面的有趣动作,孩子也会找寻里面的因果逻辑,有个实验是这样的。一个平台的中间有个玩具小汽车,两端分别有个障碍物。小汽车如果撞在左边的障碍物上,小汽车就会发光;撞右边的就没反应。实验人员就当着孩子的面操作这个小汽车,有时候往左边撞有时候往右边撞。

        结果哪怕是两岁的小孩,当你把小汽车交给他的时候,他都会专门撞左边那个障碍物,好让车灯亮。他不是模仿你所有的动作,他只模仿你成功的动作。

        而且孩子可以看出那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祭祖的时候,孩子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也会跟着一起做这些动作,看见你鞠躬孩子也会鞠躬。

        而且最好是关系亲近、跟他相似的人。两个实验人员在一个美国小孩面前做动作,一个说英语一个说法语,孩子会模仿说英语的那个人的动作。

        所以说孩子跟谁关系好就会学习谁,跟妈妈好就像妈妈多一点,跟爸爸好就像爸爸多一点,言传身教这句古语是被验证的正确,想要孩子未来会的多,就要自己会的多。

3.听讲,听关系好的讲

孩子真的可以通过对话来学习,可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就是不会听父母的话,这个时候依恋模式决定对话效果。心理学家把孩子分为三种模式。

安全型孩子,当母亲离开时,“安全型”的婴儿是不快乐的,当母亲回来时,他们就会快乐起来。

回避型孩子相反,“回避型”婴儿的表现是,当母亲离开时,他们的视线就会离开,即使母亲回来了,他们也会继续回避,不去看她。这些孩子的行为表现得好像他们根本不在乎,但是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悲伤的发现,当你测量回避型婴儿的心率时,便会发现他们实际上是非常不安的,他们已经学会如何隐藏自己的感受。

“焦虑型”的婴儿在母亲离开之后和返回之时,作为急需爱来呵护的婴儿,他们都表现得非常伤心,一刻都不能离开母亲。

比如咱们拿四岁小孩做个实验。实验中拿一个孩子从来没见过的东西给他看,比如说是一张软盘。妈妈跟孩子说,这东西叫“存储器”,而一个陌生人说,这东西叫“软盘”。你猜孩子会听谁的?

安全型的孩子听妈妈的。他跟妈妈关系好,他相信妈妈的话。

但在另外一个测试中,有个玩具,既像是一只鸟,又像是一条鱼,总体更像是一只鸟。那你说这个东西到底是鸟还是鱼呢?妈妈说这是鱼,陌生人说这是鸟 —— 安全型孩子在这个情况下,会选择听陌生人的。

他爱妈妈,但是他更爱真理。他能看出来这个东西更像鸟,他不会盲目听妈妈的话。安全型孩子的学习模式非常健康。

回避型孩子会怎么做呢?面对第一个问题,他有同样大的可能性听妈妈的或者听陌生人的。妈妈在他心目中并没有更大的权威。那可想而知,面对第二个问题他就更不相信妈妈了。

焦虑型孩子在两个实验里都相信妈妈。妈妈说啥都是对的,他不顾客观事实……我担心他搞不好长大了会变成妈宝男。

所以当你想要教小孩却不听你的时候,你要想想孩子跟你的关系怎么样,千万什么问题都推给孩子,这其实是你的不负责任。

这是你的孩子,一定是你教育出了问题,让孩子对你不信任导致的。

想要孩子成为听话的孩子,就需要你爱孩子和自身真的会,才能让孩子信服。不要觉得孩子不学是孩子自己的问题,有时候只是你没学他觉得你都没学不重要的事。

父母,爱孩子需要知道该怎么去爱孩子,不称职的父母,会变成孩子的悲哀,且行且珍惜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园丁与木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