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01.在约束孩子守纪律的过程中,不要对孩子情感上的快乐造成伤害。

02.纪律的关键在于寻找惩罚的有效替代手段。

03.当父母惩罚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怨恨父母,当他们内心充满愤怒和怨恨时,是不可能听得进父母的话,不可能集中注意力的。

04.当父母激怒孩子时,孩子会开始憎恨自己,憎恨父母,他们希望公平,于是开始全神贯注于报复的幻想中。

05.父母理解孩子情绪的能力,这种移情作用是培养孩子重要的有价值的因素。

06.在孩子受到惩罚后,他们会想办法更加小心,而不是更顺从,或者更有责任心。

07.宽容就是接受孩子的孩子气的一种态度,宽容的关键在于接受孩子拥有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愿望。对孩子宽容,接受他们所有的感觉,能够带来信心,增强孩子表达情绪和想法的能力。

08.孩子们无需对自己的感觉负责,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09.过分纵容就是允许不良行为。过分纵容会带来焦虑,增加孩子对特权的要求,这些特权是不能同意的

10.我们要限制孩子的行为,但不要限制愿望或者情绪。

11.大多数的纪律问题包括两个部分,愤怒的情绪和愤怒的行为,不同的部分应该不同的处理。情绪应该用理解来处理,而行为可能需要及时限制和纠正。

12.孩子在处理不被社会接受的欲望时非常困难,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努力克服这种欲望,父母可以做出各种限制来给孩子提供帮助,除了制止危险的行为,同时传达给孩子一个无言的信息,你无需太害怕你的欲望,我不会让你走的太远,你是安全的。

13.限制必须清楚的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什么替代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制定限制时,最好要全面,而不要过分限制。作出限制时,语气必须坚定。

14.作出限制时用什么态度必须谨慎思考,要把孩子的不满降到最低程度,要保留孩子的自尊。作出限制时,最合适的方法就是要表达出权威,而不是侮辱。限制应该用于处理具体的事件,而不是用于处理变化发展的历史。

15.表达限制时语言不要刺激孩子的自尊,限制的语言,越简洁越客观,孩子越容易接受。比如“该睡觉了”就比“你还小,不该熬夜熬,这么晚了该上床去睡觉了”要更容易接受些。

16.当限制指出某个物体的功能时,孩子更愿意接受。比如说“椅子是用来坐的,不是用来站的”比说“不要站在椅子上”的效果好。

17.孩子的运动行为不应该受到过分的限制,安排一个合适的环境,让孩子的身体得到活动,直接释放能量,会使孩子身心得到很好的锻炼。

18.当孩子违反了规定限制时,父母绝不能跟他争辩啰嗦,不能陷入关于限制是否公平的讨论中去,也不能就限制给孩子一个冗长的解释。

19.当孩子越过了限制范围,他会感到不安,因为他会想到打击或惩罚,这个时候父母不需要再增加孩子的这种不安。

20.永远不能允许孩子打父母。这样的身体攻击对孩子和父母都非常有害,会让孩子觉得焦虑,担心父母的报复,而父母会非常愤怒,觉得孩子很可恨。

21.不允许孩子打父母的限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有效的教养建立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父母不能放弃自己成人的角色。

22.为什么不能打孩子?这是因为在教导孩子用不好的方法应对挫折,它生动地告诉孩子,当你生气或者受到挫折时,不要寻找解决办法,打啊,这就是你父母教的啊。我们没有向孩子展示出我们的聪明才智,没有为愤怒的情绪找一个更文明的发泄渠道,同时给了他打人的许可证。

23.体罚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它可能会阻碍孩子道德良心的发展。打孩子可以非常轻易的消除孩子的内疚感,因为孩子觉得自己已经为不端行为付出了代价,于是他会很随意的再犯。

24.当孩子有了表达内疚和愤怒的更好办法时,当父母学会更好的方法制定和执行限制时,体罚的需要就会减少。

25.通过对孩子各种情绪表达同情和理解,我们就帮助孩子在情感上变得聪明。在对他们不可接受的行为,制定限制,执行限制时,我们表示了尊重,这样就为孩子尊重社会中的规则做好了准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