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我真的需要学区房

图片源自网络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的一个朋友说的。

要论经济条件,工作快十年了,也没能升个一官半职,拿着不高不低的薪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吃喝拉撒全靠他们夫妻俩工资,一年到头基本也没存下什么钱。眼看孩子就要上小学了,看见周围的人都在买学区房,好像是学前必要工作一样;虽然手里没钱,但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四处借钱买了一处学区房。

本以为一切顺利,尘埃落定;但是接踵而至的就是庞大的债务,几十万的外债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不得已,一方面他拼命挣钱,光兼职就有三个;另一方面拼命节约开支,能省就省。代价就是媳妇受不了这种生活,三天两头儿吵架;孩子也因为没有太多零花钱天天抱怨。有一次实在是气急了打了孩子,孩子反过来要威胁要离家出走。家里单位都不轻松,有一段时间已经产生了抑郁的症状。

约我喝酒,期间一直在说自己的不容易、家人的不理解、孩子的不懂事。甚至觉得自己都没什么信心能撑下去了。我问他:“为什么非要到这个地步呢?”

“没办法,我真的需要学区房。”

“理由呢?”

“理由?”他仿佛感觉这个问题很奇怪,“这还需要什么理由吗?为了能让孩子上好学校啊。”

“什么叫好学校?”

“你这话说的,当然是排名靠前的学校啊。”

“那他们好在哪呢?”

“好在哪?”好像他没猜到我会这么问,“很多啊,校园环境啊、师资力量啊、学生素质啊......反正肯定很好了,不然这么多家长怎么会抢着把孩子送进去。”

把不省人事的他送回家,回到自己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对于他的状态其实我是很同情的,但更多的是惋惜,他其实犯了和很多家长一样的错误: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有个朋友和我说中国有三个怪象,其中一个就是“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房却特别值钱。”我觉得挺让人深思的,我细细想了一下,可能和我们这代人的成长有很大关系。

80/90后这代人很特殊,我们见证了很多东西从无到有,我们也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从大哥大、BP机、诺基亚到现在的智能机,从拨号上网、宽带上网、光纤上网、3G到4G。这种经历之前没有,之后也不会有。我们学习的速度赶不上发展的速度,于是很多人都开始变得焦虑:如果小时候能多学一些,早学一些,现在我们也能成为某些领域里的佼佼者。于是当我们这代人有了孩子,理所当然想让我们的孩子能够走的快一些,各方面都能领先一些,这样我们才能不后悔,这样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才不会有我们现在这样的焦虑。

学区房,只不过是我们这种想法的一个缩影。

其实,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父母自身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的“好学校”,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学区房”。

当我们每天回到家,躺在沙发上,打开抖音,催促孩子赶紧写作业;觉得再正常不过了,自己辛苦一天了,理应放松一下。但在孩子眼中,你不过是一个每天都在逼我学习而自己天天放松的父亲。当你在家里招上三五好友,推杯换盏、打着麻将,对孩子问你的问题敷衍了事,甚至大声训斥为什么成绩提高不上去的时候,其实原因已经很明了了。

我有一位朋友,将近不惑之年,孩子即将上初中;在他的家里没有电视,没有游戏机,本来是客厅的地方改造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一家人回到家吃过饭后,都在一起读书写字;不用催促,没有监督,孩子自觉学习,遇到问题家长悉心教导;家中的事物也让孩子参与其中,从来不把儿子简单的当做一个小孩。慢慢的,孩子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比同龄的孩子高出一大块,和他儿子聊天,虽然岁数不大,却感觉少年老成,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你真的需要学区房吗?我觉得不是,努力的提高自己,做好榜样,比一套钢筋混凝土构造的空壳有用的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办法,我真的需要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