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其人其战-兼谈命运与信念

亚历山大壁画


前言
奢侈逸乐是奴性的标志,刻苦自励才是高贵的表征----------亚历山大大帝

如普鲁塔克所说:我开始着手为英雄豪杰写传记的目的是为了娱乐他人,等到陷身其中不能自拔,才知道所有一切完全是嘉惠自己。这些伟大人物的德行对我而言就像一面镜子,以人为鉴主要是指点我们的人生道路。。。同时对于这些功成名就的贵宾,我们检验的重点如同赞誉阿基里斯的诗句,在于“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居于古代四大名将之首的亚历山大大帝(另外三位是汉尼拔,凯撒和拿破仑)可以被誉为古往今来最谜一般的人物之一。作为少年得志,英年早逝的代表,其一生的经历众说纷纭,我们既可以看到普鲁塔克在《名人传》中对于他近乎完美的评价,也能够看到彼得格林在《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中将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为一个城府极深,暴躁易怒的轻狂君主。但是大家得到共识的一点是,他终其一生都在追寻能够与其传说中的祖先阿基里斯和海格力斯项背的功绩,也成为了最符合尼采笔下超人标准的样例:一种充满了正面、积极地虚无主义,是英雄道德的载体和人类发展的目标,他总是想要超越他人,当无人可以超越的时候,他就超越自己。亚历山大的一生虽则短暂,但是却如同拿破仑对天才的描述那样“如同彗星划过了人类的夜空”,他对于荣誉和名声的不懈追求以及永不满足的性格使得他在短短的三十三年的生命当中完成了他们几个世纪都无法完成的功业,由于内容繁复,我们将亚历山大一生的经历划分为初露峥嵘(出生至二十岁成为马其顿国王),迈向巅峰(三大战役征服波斯),世界尽头(攻打印度至殒命巴比伦)来细致刻画。

初露峥嵘

大凡天纵奇才总要有神话助力以证明其功业超越常人,乃是天授。无论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梦中神龙入怀,还是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在收亚里士多德为徒前一天梦到喜鹊到来,都具有很强的神授意味。这种观念到后来愈演愈烈,甚至于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虽然人文主义已然觉醒,人间之美和人性之善重新成为了艺术的主题,我们依然可以听到对达芬奇、拉菲尔的”Masterpiece”的赞誉并未归于他们自己身上,而被认为是”godgift”。这种神仙出品的官方证明今天看起来似乎有点荒唐可笑,但是在中世纪及之前宗教思想占据意识形态制高点的情况下,说某个人的出生受到了神的眷顾就和今天的我们说自己做事情遵照科学道理一样的有理有据。在科学哲学及科学主义尚未盛行的几百年前,宗教就是他们的科学,道德和正义更多的是从神权的角度来解释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翻阅《迦太基必须毁灭》以及《十字军东征史》,就会发现战争的胜利、人心的向背、大事的决断都基于对神的意愿的揣测,那么在历史上,尤其是在缺乏基础道德观念且宗教仍占主导地位的中世纪之前看到类似的描述就不会有什么奇怪了。

让我们继续回到主题,亚历山大的出生没有伴随的诸神托梦,但是却伴随这一场军事胜利、一场奥林匹克赛事的胜利(那个时候的奥林匹克的重要程度绝非现在可比,其夺冠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参考中国的两弹一星),绝对的福星。所以其父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于他的诞生非常高兴,除此之外,远在千里之外的亚洲以弗所的神庙发生了大火,众位僧侣纷纷哭喊要给亚洲带来巨大灾难的祸星诞生,而事实证明他们所言非虚。

当然,谈到这里我们还没有提到神的助力。这一切要归功于亚历山大的母亲-马其顿皇后奥琳匹亚斯,一位爱玩蛇且疯狂迷恋酒神崇拜仪式的奇女子。虽然在我们东方人看来,玩蛇的不是印度摆地摊儿的阿三就是马戏团里的戏子,但是在古希腊的传统文化里,蛇代表着神的化身,宙斯就经常化身蛇形来到人间与喜欢的女子相会,所以奥琳匹亚斯玩蛇的习惯不知不觉就给亚历山大为神之子的传说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而奥琳匹亚斯自己似乎对于这个传说也颇为得意,在亚历山大出征波斯之前就对他言明“要奋勇争先,不能辱没他父亲的身份”(考虑到奥琳匹亚斯和腓力二世糟糕的夫妻关系,这句话暗指腓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同时许诺他等出征回来就告诉他父亲身份之谜(可惜的是这一别就是永诀)。而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之后曾经特意跑到其最有名的孟菲斯的神庙去询问关于父亲的信息,在得到自己是“拉”(埃及最高神)之子的回答之后就义无返顾地走向了自身的封神之路。在这里史学家产生了非常有趣的分歧,道奇(《亚历山大战史》、富勒(《亚历山大的将道》)等军事名家认为这是亚历山大用来推行统治政策的策略,而普鲁塔克(《名人传-亚历山大篇》和德罗伊森(《希腊化史:亚历山大大帝》)对此不置可否,《亚历山大远征记》中阿里安则是对此确信不疑。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职业带来的意识形态分歧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们对这件事的态度,这也正应了史学家柯林伍德在其自传里说过的那句话:“历史知识乃是对囊缩于现在思想背景下的过去思想的重演,现在思想通过与过去思想的对照,把后者限定在另一个不同的层次上”。虽然我很想对此进行一些自己的评述,但是本着建国之后不能成精的原则,我似乎也没啥别的选择,只能站队实用主义者认为这是亚历山大的一种控制策略(然而我们在亚历山大后期征服波斯的经历会发现,除非他存在精神分裂,否则在将其作为控制策略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这么行事)。

亚历山大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崇高的追求和恢弘的气度,对于光荣和爱好和追求远超常人(也超过一般的国王),热衷于积极的作为和光荣的成就,对于享受和财富则不屑一顾,这种实事求是的风格远超他的年龄和历练。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就是每当亚历山大得知他的父亲征服了一块地,就会哭着说:“难道父亲没有留下一点儿的土地给我征服?”--看看这话说的,一点富二代的素质都没有,气人。而且其父腓力二世从小就将对波斯的献上“水与土”的仇恨和入侵波斯的理想灌输给他。这段详细的历史涉及希波战争及其中最有名的一系列战役:马拉松战役(就是那个用脚丈量42公里的运动的出处)、温泉关战役(让斯巴达三百勇士的粉丝们血脉贲张的时刻)以及萨拉米斯海战(史上最早记载猪队友和背水一战玩法的战役),有机会我会再开专题进行详述,不过倒也不是因为其历史意义(亚细亚的米利都和哈利卡纳苏斯被占领了之后也活的挺好,当年的雅典有点今天美国的做派,就看不得别的国家的国旗上没有纹上民主俩字,看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跳出来搞点大新闻。导致他们自己最后也是被自己的民主暴民政治给玩死了,在伯里克利死后就在伯罗奔尼萨战争中一败涂地),而是因为这几场战役昭示出的以弱胜强的基本原则对于今天的商业有着非常重要且未被发掘的隐含意义。继续回到主题,亚历山大幸运地在小时候就获得了一生的最终目标,所以他的思想、生存、乃至于每次呼吸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在七岁的时候,波斯使者前来商讨事宜,由于其父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不在,他自行主张地接待使节,并问出了很多关于波斯的地理、人文以及军队排兵布阵的问题,让波斯的使节也忍不住啧啧称奇,在那个消息闭塞,知识贫瘠的时代,这一切的准备都为他后来进入波斯以及与波斯对阵打下了基础。想想我们七岁的时候还在为考试是否打一百而忧心,或者是熟练地打开电脑玩上两把吃鸡,禁不住要感叹不世出的天才确实都有一个不世出的童年。

在亚历山大少年时期的所有传说当中,关于他的坐骑布西法拉斯的传说最为闻名。相传这是一匹名马,大家都看出是一匹良驹,却因为其性子暴烈无法驾驭,只要有人骑上去就会被其高举前腿直立从而掀翻在地。由于这个原因,腓力二世让人将马拉走,但是这时候亚历山大站出来高喊:“多么好的一匹骏马,只因为缺乏驾驭的本领和胆量,大家只有空手而返!”(如果看多了亚历山大的传记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似乎像普通人一样说话而不是带有国王一样气势的排场对亚历山大来说是比征服世界更难的一件事)。虽然腓力二世对儿子一向看好,但是这种目无长辈的行为还是让他有些不满,当下诘问亚历山大是否敢尝试,亚历山大则打赌说如果自己不能驾驭这批马就自己出钱把他买下来。

于是,这个十三岁的孩子就在诸位大人戏谑的笑声中走到了马旁,他通过非常细致地观察发现这匹马事实上是害怕自己的影子,所以将马引向了正对阳光的方向,并引导它缓慢行走,然后跃上马背,无需鞭策也不用马刺就将马制伏的服服贴贴。等了一会,等到他发现胯下的坐骑不再倔强反抗,已经忍不住要尽力疾驰,便让它全速奔跑起来,并用一种带有权威的声音激励它。等到他飞驰到尽头并转过马头,带着得意洋洋的神色回到诸位大人身边,所有人都爆发出一阵喝彩之声。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快乐地留下眼泪,当他跳下坐骑就去亲吻他,并带着欢欣地语气说:“我的儿啊!去找一个配得上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对你而言实在是太小了!”虽然我们很可以理解当时腓力二世的心情中应该是带有一些商业互吹的成分,毕竟马其顿当时已经是希腊地区最大的强权国家,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语成谶,短短七年之后亚历山大就开始在将波斯的版图燃成了马其顿太阳旗的颜色。

在布西法拉斯之后,腓力二世也发现了儿子绝对是有着不凡之才的未来英主,所以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为亚历山大请来了当时最博学和最知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作为老师。而亚里士多德也不辱使命,这位征服了人类知识领域的巨人培育出了另外一位征服了人类疆土领域的巨人。亚里士多德本人是一位通才,堪称古希腊活字典。其著作卷秩浩繁,尽管由于战火的影响目前存世的仅有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但是仍然包括了《工具论》、《诗学》、《修辞学》、《物理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以及那本最为著名的《形而上学》等等堪称古希腊知识的集大成的著作,这些知识成为了亚历山大最为珍视的财富。亚历山大甚至曾经说过,有段时期他对亚里士多德的敬爱不下于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给他生命而亚里士多德教导他过美好的生活。虽然现实中人们更多的将亚历山大看作一个对疆域如饥似渴的实用主义者,但是事实上他却是一个将精神追求置于最崇高地位的理想主义狂人。由他出征亚洲时期的一件小事就可以说明:当他听说亚里士多德将一些深奥和隐微的理论(猜测是形而上学或者亚历山大修辞学)的著作出版的时候,他立即给亚里士多德写了一封信,言辞及其坦率:亚历山大至亚里士多德:敬侯祺安(这句翻译肯定不是希腊语原文,带有一股浓浓的台湾风格,各位看官们请担待)。你将口授的奥秘之学撰写成书出版,实在有欠妥当。×××××××××。就我的立场而论,可以在此明确相告,宁可在学问方面据有相当的优势,远较权力和统治凌驾众人之上,使我感到更大的满足。亚历山大顿首。

在接受了亚里士多德三年的知识传授之后,亚历山大在其父出征其他国家的时候就有在马其顿摄政的需求,所以其教育也就告一段落,在与其父成功的配合赢下了奇罗尼亚战役后,由于父亲的续娶以及一堆无脑操作从而闹翻,虽然后来经由外人规劝稍微好转,但仍然不能说是毫无嫌隙。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遇刺身亡时。腓力二世遇刺的幕后黑手也是历史的一桩悬案,因为凶手在逃脱失败的情况下几乎被当场灭口。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种种隐蔽迹象都指向了亚历山大的母亲奥琳匹亚斯,而亚历山大,由于和母亲的亲密关系也很难摆脱干系。普鲁塔克甚至在其著作中描述亚历山大曾在凶手向他抱怨遭到了腓力二世不公正对待时说出了《米狄亚》中的名句:

何人应堕修罗场?

其夫其父与新娘。

不管怎么说,在此刻,由于腓力二世的遇刺,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开始有机会承袭马其顿之主的身份。为什么这里要说有机会?因为腓力二世的遇刺几乎就意味着混乱的开始。首先,希腊的其他几个强权就从未完全屈服,雅典和底比斯已经蠢蠢欲动,打算撕毁之前由于奇罗尼亚大败而被迫签下的同盟协议,并反过来对抗马其顿,最南方的斯巴达则从未屈服。北方的色雷斯和伊利里亚人则是一群连自己人都会抢的野蛮人,虽然刚刚被腓力二世打败,但是腓力并未完成对他们的绥靖工作,所以他们对于马其顿觊觎已久。除了这些外患,目前马其顿的大部分重兵都被腓力二世派往亚细亚作为入侵波斯的桥头堡,统军的两位将领阿特留斯是亚历山大的死对头,一直希望用其他继承人替代掉亚历山大,而另一位帕梅尼奥则是立场不定,属于政治经验丰富的官场老手。而在马其顿国内也有着其他反对势力想要推举其他候选人作为新国王。在这个毫无生机的逆风局,亚历山大是如何实现大翻盘的呢?请关注第二回的迈向巅峰。

你可能感兴趣的:(亚历山大其人其战-兼谈命运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