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9野口悠纪雄《战后日本经济史》

基于同样的理由,为了了解经济繁荣后整个国家社会和老百姓生活的走向,特地选取了一些关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以及当下经济社会情况的读本,试着管中窥豹,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社会会有怎样的变化,经济会朝哪个方向前进,民众的生活有什么改变。

野口悠纪雄,在战后曾在日本大藏省工作,后进入高校做学者,是率先提出日本“房产泡沫论”经济学家。这本《战后日本经济史》,结合了他的工作经历、人生见闻以及学术思考,是了解日本战后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的一本不错的书籍。

序章

作者介绍中有个小细节,在躲进防空洞时,要在地板、腰部和头部三个高度分别点燃灯,如果最高处灯灭了,要立即开启换气装置。或者如果头部等灭了,要立即逃离防空洞,即使外面再危险。(因为二氧化碳比氧气重,所以二氧化碳会逐步从下往上占据空间)

1940年前后,为了确保战争胜利,日本建立了“国家总动员体制”,将全国所有资源都用来为战争服务。

第1章 战时体制延续到战后1945-1959年

经济改革:日本官僚通过改名运动,完美避过了被拆散的结果。同时,大藏省还尽力组织军票在日本的发行和使用,最终成功说服。由于美国占领军对日本官僚体系的不熟悉,导致他们在组织重组时,战时实际操纵日本经济运行的大藏省和军需省(改名商工省,后通产省)几乎都毫发无伤地保留下来。占领军认为“财阀是战争的罪魁祸首”,着手瓦解旧财阀企业。试图瓦解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财阀,同时对大企业进行分割。但这些改革进行得并不彻底,被分割的企业,大多在占领结束后又迅速恢复原样。

公务员改革:占领军请来胡佛任团长的专家顾问团,提交了国家公务员法草案(胡佛草案),在确立职阶制度、设立人事院、规范公务员劳动权等方面提了建议。但胡佛因故暂返美国,日本官僚趁机删除了不利自己的部分,并在胡佛回到日本前将草案提交了国会。

农地改革:1947到1950年,农地改革是占领政策的核心。麦克阿瑟提交了《关于农地改革的备忘录》。发行公债,但编制导致农民公债利益受损。

政府采用“倾斜生产方式”重建国家基础产业。即将紧缺资源重点划分给以煤炭和钢铁为中心的基础产业,恢复生产设备,使基础产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价格差额补助,即政府认为限制煤炭价格,使钢铁制造企业能低价购买,又认为限制钢铁价格,使加工制造企业能低价购买,对由此产生的企业赤字,政府通过补助方式给予补偿,由政府一般财政预算支出。

倾斜生产方式引发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平民百姓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少,而拥有大量金融资产和房地产的地主及富裕阶层则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因为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往往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增加,通货膨胀还减少了地租和房租的实际负担。在农村,地主的土地由于农地改革被政府强行收购,当初政府用公债交付买地款,通货膨胀导致公债价值严重缩水。

道齐路线:美国底特律银行行长对日本经济其实也不熟悉,用两个月制定出来的草案,其实是大藏省财政官僚完成的。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财政政策必然给国民带来不满。大藏省官员就利用占领军权威发布紧缩财政政策的命令,1949年4月,汇率被确定为1美元兑换360日元。

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阶段迈进高速增长阶段的契机是1950年5月发生的朝鲜战争。美国为了支援韩国参战,将日本作为补给站,战争产生的特殊需求使日本的市场需求随之大增。因道齐路线陷入低迷的日本经济得以再度振兴。

20世纪50年代,日本采用通产省的外汇管理和日本银行的窗口限制两种方式进行资金和资源管理。1949年12月通过的《外汇法》规定,日本与外汇的兑换只能在政府指定的外汇银行进行。支付进口的货款所需外汇资金必须得到外汇银行的“进口许可”后才能获得。而进口许可必须获得通产省批准。日本银行介入民间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被叫做窗口限制。

1954年12月开始,日本进入“神武景气”时期,日本不再依赖战后复兴的需求和朝鲜特需,而是真正依靠投资和消费等内需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景气。

第2章 高速增长是如何实现的?1960年-1970年

1960年7月,池田勇人内阁提出“收入倍增计划”。(期间,《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发生了一些插曲,1960年,学生举行反对安保条约的示威游行,1970年自动延长也发生过运动)收入倍增计划宣称,使国民收入在10年内翻一番。当时难以置信的狂妄计划,还是低估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潜力。1955年-1970年,日本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6%。

1963年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

1965年到1970年。历时57个月的连续经济形势上涨被称为伊奘诺景气。这一时期3C登场,即彩电、汽车和空调。

作者这一期间到美国留学,见识了日本和美国的差距,所以思索: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到底有什么决定。

第3章 企业大家庭战胜了石油危机1971年-1979年

20世纪70年代,国际金融体系出现了重大变化,1971年后尼克松冲击(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滞美元与黄金的兑换,这项决定非常突然,甚至连美国国会事前也不知情)后各国开始由固定汇率制转为实行浮动汇率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采用的是固定汇率制)。

1949年到1958年联邦德国实现了被称为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日本也实现了高速增长。而英国却在慢性经济萧条“英国病”中苦苦挣扎。美英两大战胜国的经济地位有所降低。这就意味着,与英美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日本、德国的方式获得了优势。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属于自由主义经济,主张最大限度尊重市场调节作用,将政府的干预限定在最小范围。与此同时,日本和联邦德国的经济体制虽然以市场原理为基础,却不完全依赖市场。日德要求大企业承担公共责任,或强调企业内部的劳资写作,赞同政府对市场加以严格限制,是具有统制倾向的经济。

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后,浮动汇率经历了一个“史密森体系”的过渡阶段(停滞美元兑换黄金,但维持美元作为国际基础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到上下各2.25%)。1973年后,各国无法控制市场资金的趋势流动,开始采用浮动汇率制。

1972年田中角荣提出“用高速公路及新干线铁路等高速交通网络将日本全国连接起来,推进地方工业化发展,同时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密和乡村人口过疏的问题”。他当选首相后,地价急速上涨。

石油危机发生后,对资源匮乏的日本是一场国难。但日本开发节能技术,将资源消耗量降到了最低水平,是战胜石油危机的原因。但不全面,一是汇率,日元升值降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日本工会和管理层团结一致也把公司的生存问题放在高于加薪的地位,这也为日本应对危机做了贡献。向战略性经济倾斜也是重要原因。

第4章 金光闪闪的80年代1980年-1989年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地位飞速发展,1980年汽车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半导体也快速发展,DRAM成为世界第一。20世纪80年代,不止日本,全世界都认为“日本才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

1982年中曾根康弘振全开始推行撒切尔试验的国营事业民营化以及限制缓和的各项政策。日本国有铁道、日本电信电话公社、日本专卖公社国企转为民营。

1983啊您,东京市中心土地价格开始以异常的速度飞涨。1990年,东京周边公寓价格已经超出人们平均年薪的10倍,市中心更是高达20倍。1983年日经平均股价8000元左右,1987年10月涨至26646日元,1989年末最高值38915日元。日本企业市值总额最高点甚至是美国企业的1.5倍,占世界的45%。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本企业大手笔的金融交易以及海外不动产投资在全世界都成为了热门话题。

作者认为:全世界的一流头脑都集中在美国而非日本,然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却凌驾于美国之上。我再直觉上感到这肯定不对。1987年,作者提出了“现在的地价上涨是泡沫”。

在这之前,日本人的一般看法是“日本落后所以必须追赶”,应该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人却变得认为“日本人和日本的制度非常优秀”。

第5章 泡沫与1940年体制同时消亡1990年-1999年

1990年日本股价开始下跌,1991年地价开始下跌,但大多数日本人仍然没有意识到日本经济正在走向衰退。当时有个小故事,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日本,欢迎晚宴突然身体不舒服从椅子上跌倒,宫泽喜一首相去扶住他。当时日本人的感想是“美国总统倒下了,日本首相扶住了他。这正是当今日美关系的象征”。

股价、地价的下跌,接连发生了多起金融丑闻。2001年,因丑闻,大藏省也被拆分为财务省和金融厅。

第6章 前进中的世界把日本抛在了身后1980年-

两德统一后德国并未出现德国时代,疲软的民主德国给统一后的德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这一时期,中国成功实现了工业化。

IT革命为经济活动带来了重大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后,同时出现了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发展、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导致的商业模式变化,这些经济条件的根本性变化动摇了日本经济的根基。

90年代后,日本经济开始走向下坡路。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般观点认为是通货紧缩。但日本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地价下跌导致的不良债权问题迟迟未能解决,也不在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下降,而在于日本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终章 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摆脱头脑中的1940年体制。

其实作者也没找到真正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09野口悠纪雄《战后日本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