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自由?《人性的枷锁》给你自由

我们穷尽一生追求自由,自由是什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买买买……?

文学作家毛姆在他的《人性的枷锁》中说道:“只要不惊动警察,做任何事都随心所欲。”

渴望自由,是因为我们已经身陷囹圄。

我们需要卸去多少枷锁才能获得自由?跟我一起看看《人性的枷锁》中的菲利普做对了什么?

①挣脱以“爱”之名的管束

父母以“爱”之名为我们安排一切,如果我们爱自己的父母就得接受,否则他们受伤害,我们也会内疚。菲利普由伯父伯母收养,伯父安排他到特坎伯雷国王公学去上学,为了成为一名牧师做准备。起初他也接受的这一安排,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自己对神学并不感兴趣。在中学还未毕业的时,菲利普试着挣脱家人和校长的管束,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他先去德国学语言,又去伦敦学会计师,然后去巴黎学画画,都没找到自己想要的。

后来他回到伦敦学医,最后成为了一名医生。

在这一次次探索过程中,多次与伯父、伯母争执,但他还是通过自己的方式,为自己赢得了试错的机会。

②摆脱道德信念的束缚

我们接受着父母以“爱”之名的教育,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的处世哲学。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尽量少受伤害,可这份爱有可能变成了一副无形的枷锁。

菲利普的伯父是一位基督教的牧师,免不了被灌输诸多古板的道德信念。菲利普还小的时候,因跛脚遭受校园霸凌,他虔诚的祷告,乞求上帝的怜惜,上帝没有搭理他。伯父告诉他,那是因为不够虔诚。

为了向上帝表达自己的虔诚,菲利普在寒冷的冬天光着身子祷告,以折磨自己的方式乞求上帝的垂怜,上帝依然不言不语,他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

在德国听朋友海沃德和维克斯的谈话,才知道原来宗教也可以拿来讨论的。

维克斯一个美国人,他虽然不是基督教徒,在菲利普伤风感冒时,像母亲一样照顾他;菲利普的生命里没有多少温暖,却从一个异教徒那里得到了真诚和关爱。菲利普开始质疑“异教徒都是邪恶、堕落之人”这样的观点。

一次菲利普与维克斯讨论宗教信仰,不小心说了一句,“我压根就不懂为什么人要相信上帝。”把自己吓了一跳。

他读了许多关于批判宗教的书,大致了解怎么回事。他说:“我发自内心地不信上帝,如果他要因此而惩罚我,那也没有什么办法了。”从德国学习回来,菲利普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摆脱了宗教。

一次朋友克朗肖对他说:“你抛弃了宗教信条,却保留了基于这些信条的道德准则,所以你骨子里还是个基督徒。”直到他结束了巴黎的学艺生涯,赋闲在家那段的时间里才想明白,凡自由人之所为,没有对错。只要他有这个能力,尽可以为所欲为。

既然对个人来说,并没有所谓对错,那么在菲利普看来,良心就失去了它的威力。他大喊一声,一把将这个无赖从胸腔里揪出来扔得老远。至此,菲利普才有了一颗自由的心。

③摆脱自恋,接受平凡。

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有天生的才能。去巴黎学画画之前,菲利普觉得自己天赋异禀,“我知道我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喃喃自语道,“我能感觉到这种力量就在我的身体里。”

当他看到同窗好友普赖斯小姐沉浸在自己深深的自恋而无法自拔,忽视指导老师富瓦内先生的忠告,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坚持在自己没有天赋的艺术事业上,最终活活饿死在出租屋内。

这件事对菲利普触动非常大,他开始反省自己,审视自己的圈子。米盖尔努力地写着毫无阅读价值的小说;不敢直视自己作品的“艺术家”克拉顿;期待被上流社会青睐的二流画家劳森;在酒精中蹉跎岁月的诗人克朗肖……他们都没有看到真实的自己,或许他们没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把自己庇护在冠以“艺术家”之名的童话世界里。菲利普邀请老师去他家里看作品,虚心的接受了老师的建议,痛苦地承认了自己的平凡。

原来,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需要如此大的勇气。

④放下爱情的执念。

心理学学者武志红说:“爱情是一场童年的轮回。恋爱的感觉,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为什么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的爱如此执着?他要修正童年的错误,拯救虚弱的母亲。

菲利普九岁失去母亲前夕,被抱到母亲的大床上,被柔软的臂弯环绕着,他感到很幸福。同时,他也听到了母亲虚弱的声音。

母亲去世前,为了给儿子留下点念想,她照了一叠照片。照相之前,菲利普母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脸色苍白但是肤色明亮。她向来没多少血色,苍白的脸颊更显得美丽的双唇红艳动人。”这一叠照片给菲利普的潜意识里留下了一个信念,我要拯救这位苍白无力的女人。

菲丽普初见女招待便一见钟情,“她看上去严重贫血,薄薄的嘴唇很苍白,细腻的皮肤泛着菜色,就连脸颊上也看不见一丝血色。”他愤怒地嘲笑自己的愚蠢,居然因为一个贫血的小招待说的几句话气成这样,真是太可笑了。

在与米尔德丽德的交往中,菲利普陷入深深的迷恋,“她那苍白泛青的肌肤让他神魂颠倒,一双毫无血色的薄薄唇片也格外让人着迷。她因为贫血有些气短,所以嘴巴总是微微张开,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小动作让她的脸孔更加迷人。”小说中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苍白的肌肤,苍白的嘴唇的病态回忆多达二十处。

菲利普的意识里非常清楚,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他试图用理性摆脱让自己恼火的迷恋,然而失败了。“菲利普把她的五官挨个儿想了一遍,他不喜欢她的嘴巴,她那病态的肤色也让他有些反胃。她举止粗俗,言辞单调乏味,说来说去都是那些词语和表达,这说明她脑袋空空,思想贫乏。……她的举止和她的言谈一样,做作得令人作呕。……他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潮水般的情感。他渴望她。……”

恋爱关系是我们童年时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的再现。菲利普的爱表达了与母亲分离的痛苦,他想把这种痛苦变成相逢的喜悦,然而只有痛苦和绝望。“他曾以为爱情是一种狂喜,……可是现在他感受到的不是快乐,而是灵魂的饥渴,是痛苦的渴望,是苦涩的哀痛,这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他只记得她跟他说话时,他会紧张得无法呼吸。当她离他而去时,他便陷入了悲惨的境地;当她迎面走来时,他又感到深深的绝望。”

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三次相助,得到了三次深深的伤害。

最后一次米尔德丽德把菲利普的家砸得稀巴烂……连母亲留给他的照片也给毁了,至此预示着菲利普从这场虐恋中走了出来。

普利普反省与米尔德丽德的过往,回忆与诺拉的恋爱,他要自己幸福,重复被柔软的臂弯环绕着的幸福,与萨利的婚姻就是幸福。

⑤活在当下。

菲利普问克朗肖:“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克朗肖送给他一张波斯地毯,并告诉他答案就在这里,但必须自己找出来。后来,菲利普在生活中找到了答案,人生没有意义。

他说:“一个人只要意识到人生无意义,一切都无足轻重,就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各式各样的纬线,把它织入人生漫长的经线,最终编织成自己的人生图案。”

他意识到自己一直都活在未来,当下的生活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的指缝中溜走。

他决定与萨利结婚,他不爱她,但他喜欢她。他需要一个贤惠的妻子,对于去东方的计划让它见鬼去吧,他要活在当下。

《人性的枷锁》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犹如开闸的堤坝一泄千里,浩浩荡荡,奔腾不止。读完以后身体松弛了,感受到大坝泄洪以后的风平浪静和内心的坦然。

可能被无形的枷锁困太久了吧,我体会着这种放下的感觉,不再因与父母意见相左而谴责自己;不再用道德绑架成为别人眼中的“好人;不再因自己的平凡而嫌弃;不再规划遥远的未来,不再设计好高骛远的意义,人生没有意义,过好当下就是最好的意义。

放过自己才能获得重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渴望自由?《人性的枷锁》给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