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

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2)


标题中的“技巧”是相对于知识而言。目前叫核心要素,课改之前叫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技巧,指的就是基础能力,在本章中,指的是阅读自动化。


目前有种观点,大家对于事实性知识多持批评态度,标准化考试强调的也是对于事实性知识的记忆。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理解性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

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是需要全面的事实性知识支撑的。换言之,事实性知识是孩子们分析、归纳、评价、诠释整合等批判性思维的根基;事实性知识不足,批判性思维也难以建立。


所以作者说,事实性知识先于技能。怎么理解呢?事实性知识指的是是什么的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理等;现有这些知识,才能形成相关技能。


背景知识对于理解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根据《人是如何学习的》书中三条学习原则的第一条,学生是带着相关的前概念进入课堂,你没有办法教一个空空如也的大脑。学习知识,课堂上的新知识只占20%,剩下的80%是前概念,背景知识。

新知识,就是和这80%的背景知识进行重组而产生。所以,背景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指的是第二套大纲。具体到小学一二年级,指的就是海量阅读。学生的阅读故事量越丰富,他识字能力就越强,阅读能力就会越强。


书中介绍了背景知识对于阅读理解有这样几种方式:

提供词汇;使你可以填补作者留下的逻辑空白;相关的要点能够合并,在工作记忆中增加空间,跟更易地联络要点;为模棱两可的句子提供解释。


学生在四年级之后开始掉队的根本原因在于理解力不足。四年级之前的学习要求简单,只要求会正确读出,而是否理解是拉开学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那些文化氛围好的家庭的孩子,他们的词汇量更广、知识面也更广;因为知道的背景知识越多,他们在课堂上的理解就更容易。


所以,即便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为了不让孩子在四年级成为后进生,就需要在前三年读正确的基础上,更需要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阅读自动化。就是在阅读的同时能够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同时能够进行阅读。


如果非要有个量化指标,就是10万字左右的文字书,可以2个小时阅读完,并且读完知道意思。愿意帮助孩子成长的家庭,看,这就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做到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