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孩子做错事时控制好自己的愤怒情绪?

这里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做什么事是会被认定为错事?

同一件事有些父母认为是错的,而另些父母却不以为然。

对犯错的认定不同,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比如:

前段时间我在小区的院子里看见,一位10岁左右的女孩,很利落的爬上一棵树,通过树的枝杈恰好可以到达快递货物寄存柜顶,女孩就此坐下。

离地高度至少两米,看着有些惊险。

她的举动吸引了几个孩子的注意力,他们看着树,也准备爬树,其中有孩子的父母马上制止,告诫到,不能爬树,这么做,太危险。

不多时,女孩的父亲走过来,看到女孩,女孩利落的顺着树爬下来。

听见女孩父亲的问,“你怎么爬这么高?”

没听见女孩回答什么,他们走远了,可以看出来,女孩的爬高,父亲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件多大或者不妥的事。

当我们认定此事为错误时我们可能会批评指责,情绪开始升级。

如果我们认定不过是发生了一件事,无关乎对错,我们才有机会去解决处理这件事,而不会掉进情绪的漩涡。

举例:

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盛着牛奶的碗,牛奶撒了一地,碗也碎了。

A父母的做法;

非常生气,大声抱怨孩子碗都端不好,正气头上,不会注意孩子有没有伤着,会不会被吓到,还会要求孩子打扫干净,或者自己一边收拾一边继续训斥孩子的行为。

父母对孩子的指责不仅没有教育作用,还会让孩子留在此事的阴影里,对自己充满自责与怀疑。



B父母的做法;

首先不会因此埋怨孩子。

而是关心孩子。

查看孩子有没有受伤,有没有被碗的碎渣扎到,有伤口就赶快处理。

同时会注意到孩子因为打碎了碗有些害怕,而安慰孩子说没有关系。

再收拾打扫一地的残渣。

当孩子没有做好一件事情时,孩子会很自动的认为是因为我不好,所以把这件事搞砸了。

孩子此时的情绪是不安、内疚、自责。

如果父母再批评孩子,孩子更相信就是自己的错。

父母及时的宽慰,没关系,没啥大不了的事。

孩子也松了一口气,这事就过去了。

父母对孩子的原谅,让孩子也学会了原谅自己。

而不会增加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阴影面积。

孩子同时从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中学习到:

关心我这个人比打碎碗这件事重要。

解决问题比找出是谁错了重要。

控制愤怒情绪的起点是,当孩子做的事不符合我们的标准与要求时,不要立即认定孩子就是做错了。

我们要综合考虑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场景下,都有TA特有的内心活动与表达方式。

正在发生的事只是组成孩子成长历程的一个个的小点,而不是说明孩子整个人生。

允许孩子与我们的标准不同,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允许TA试错。

成长的脚步需要TA一步一步自己去丈量。

再谈谈关于情绪的反应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被孩子的毛手毛脚,磨磨蹭蹭,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不听话,不认真,一个字的书写,一道题算错等等气得头顶冒烟,瞬间点燃情绪。

事后自己后悔,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当时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的大呼小叫。

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对待孩子有一颗相对平和的心。

我们处理情绪的方式是大脑依据我们过去经验的神经通路,做出判断快速直接的反应。

在我们成长历程中,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相信父母是对的,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经由神经网络链接不断组织进我们的大脑。

这形成了我们对父母的认同与内化。

当然我们还有对自我认同的部分,我们记得当年被父母对待的孩子的全部感受。

我们对待孩子时,大脑很自动启用我们对父母的认同,我们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孩子。

我们重复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

如果父母很难控制愤怒情绪,那我们也很难做到控制愤怒情绪。

尽管我们曾经是深受不能控制愤怒情绪父母影响的受伤小孩。

我们内在受伤的小孩会让我们在对孩子不能控制愤怒情绪后,共情到孩子的感受,对孩子充满愧疚。

但我们内在受伤的小孩在我们控制愤怒情绪时是无力的。

愤怒的背后是深深地悲伤。

我们内在受伤的小孩可能是不被允许的眼泪、不被理解的感受、不被接纳的行为、充满渴求但没有回应、无法获得支持的内心……。

这些需要我们去疗愈我们内在受伤的小孩。

我们可以用文字、冥想、各种艺术创作、运动、在身体与心灵层面和内在小孩连接,不断地照顾与疗愈自己。

我们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帮助,探索过往成长经历的影响及对内在疗愈的需要。

只有在我们不断关照自己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关照到孩子。

控制愤怒情绪不代表不能有愤怒情绪。

与孩子(任何人)相处中,我们有愤怒情绪是很正常,愤怒是基本情绪之一。

可以表达的愤怒是有积极作用与力量的。

说出愤怒:“我生气了,我不开心,要到我发火的点了……”,这个信号清楚的表达,让孩子能清楚了解到我们的情绪状态。

愤怒可以表达但不能伤人。

以下两种不属于愤怒情绪表达而是使用暴力。

一种是怒而不言,不仅伤己,还用冷暴力(让孩子内疚)的方式伤人。

另一种是用言语对孩子辱骂攻击或者使用暴力伤害孩子的身体。

愤怒情绪的控制,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给我们一个观察者的视角;

区分当下的情绪,哪些与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有关?

哪些是重复父母的情绪模式?

对孩子有愤怒情绪时,注意表达方式。

可以暂时离开愤怒情景,保持可以观察与思考的空间。

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进行10-20次的深呼吸。

两条基本思路,

一是;为我们自己的情绪负责。

二是;“我怎么做能让孩子感受到支持?”

举例:

孩子想要用用实验材料做实验,父母同意,并建议孩子先收拾一下房间,腾出足够的空间。

孩子却说,不收拾。

父母试着讲些道理,“研究人员做实验也是保证实验材料到位,并且没有杂物才更清楚方便得到实验效果。”

孩子想了想,表示对建议认可,可是刚收拾又突然想不通了,嘴里嘟着“我不收拾。”

父母也有些生气道,“这个孩子,咋讲不通呢,你要做实验就把这地方收拾干净,要不就别做。”

孩子开始气呼呼的,“就不收拾……就不收拾,”手里还扔着东西。

父母可以感觉到内心的火焰在往上冒,心里想着,这孩子是不是欠收拾,真想过去教训一下。

父母只是这么想但没有动,因为父母想到训斥并不会支持到孩子。

先让自己这火缓缓,到另一个房间呆一会。

父母想了一会,现在如何做才能支持到孩子?

父母起身来到孩子身旁,孩子一个人气鼓鼓的眼泪汪汪。

父母拍拍孩子问“你怎么啦?”

孩子小小声说“我想和你一起收拾,可以吗?”

父母说“可以啊,原来你想和我一起收拾,你下次早早告诉我,好吗?”

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里,我们彼此都是相互合作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在孩子做错事时控制好自己的愤怒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