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期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前期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

戴海军

学前期一般是指三岁至六七岁。

就这个阶段而言,儿童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复杂化。这里所说的实践活动包括儿童参与的游戏、学习、劳动等。同时,儿童与成人交际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他们谈论的不光是自已的所见所闻,还包括他们想知道的一切。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儿童的言语能力也就更加发展起来了。

这一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f !supportLists]一、[endif]语音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于声母、韵母的发音越准确,正因为如此,此一阶段是儿童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期。这可能也是乡音难改的主要原因。

[if !supportLists]二、[endif]词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在不断丰富,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积极词汇也即主动词汇不断增加。所谓的积极词汇就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运用的词汇,这类词汇听见就明白(在正常语速时),想说就能说出来,它是相对于消极词汇而言的。但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是在不断地转化过程中的。

[if !supportLists]三、[endif]儿童从交际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定的语法结构,言语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if !supportLists]四、[endif]儿童从外部言语(有声言语)向内部言语(无声言语)过渡,在此基础上,儿童有可能掌握书面语言。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无声的言语,是一种简略的压缩的言语,是在外部言语或有声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言语更多地与抽象逻辑思维联系在一起,是和人的自觉性,也就是人的真正的意识的产生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在乳儿期和婴儿期所不能看到的。

此外,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还提出学前期有“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他认为,这种言语是一种非社会性的言语,是学前期儿童特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的表现,到了儿童七八岁时,这种会逐步消失,让位于社会化的言语。维果茨基认为,这种言语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过渡形态,是人的言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质变,是真正的人的意识的开始。

至于书面言语,学前晚期是可以借助汉语拼音的帮助来让儿童掌握一些词的,但是否有必要或者是否加重了幼儿的负担这是有关部门提出的问题,我们只是指出了这种可能性。

有几个问题必须着重指出。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此一阶段儿童的言语发展是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而这一阶段儿童的实践活动更多地体现在游戏中。3岁儿童通过游戏可以更好地掌握词汇。4岁起,就可以通过直观教具、动作和情景、游戏、唱歌、故事等方法学习本民族语言,甚至也可以学习外语。5~6岁的儿童普遍具有了识字的可能性。也正是在这种可能性的支持下,部分机构不顾幼儿的身心情况,以开发潜能的名义让幼儿从事过分紧张的学习活动。这种超越限度的行为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反而有害于幼儿的发展。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学前期儿童的思维具有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成分,抽象逻辑思维虽有发展,但还只是初期。也就是说,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而不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关系的理解,这主要是与儿童知识经验贫乏分不开的。但这一阶段的后期,儿童的抽象概念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大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括的内涵往往不精确。所以,我们在与儿童对话时,可以充分引导,并给予鼓励,但不必要求过于精确。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要重视想象的发展。他们的想象可能不能按一定的目的进行,很容易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上去。他们的想象与现实的事物也不能完全区分开来,往往带有特殊的夸大性。在这一阶段,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水平很低。

作为幼儿的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就可以开始早期阅读了。亲子共读是家庭当中语言教育的重要举措,持续地引导儿童接触读物、接触书籍,有助于儿童知识的大幅度增加,同时也有利于幼儿优良品格的养成。在视与听的双重享受过程中,幼儿得到了语言词汇的增加、习得了语言的发音、获得了发音经验。我们可以为儿童选择适合的读物,根据年龄选择让儿童听或者是一起阅读,要善于利用图画书中的画面内容引发儿童的思维活动,同时提供说话和认读一些文字的机会,但对认读数量不必做强制要求。

除此之外,家长还必须重视亲子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接触和学习新的词汇。在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以后,就可以让幼儿说话了,注意要尽量地说比较完整的话,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词义。我们家长要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能够敢说、喜欢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前期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