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暑假带班:小升初读写(仓五)

小升初读写第1期播报(6.22):

小升初读写第1讲主题:情景交融

新初一的孩子们对情感和景物的认识还比较浅。这节课通过对“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技巧的学习,引导孩子们更高层次的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感。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2.能在写作中将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紧密结合。

3.学会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来创造意境,养成用写作来表情达意的良好习惯。

带班笔记1:

第一次带小小升初,发现大部分孩子比我还高,除了还略显稚嫩的面孔,和一个成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跟他们上课好似在跟年轻 的老师培训。

虽然也爱聊天,爱做小动作,甚至把零食拿出来吃,好在,对老师友善的提醒能积极配合。

想鼓励积极发言的同学,但拇指章显然已经不管用了,他们更在意老师言语上的鼓励。

无需在纪律方面做过多的强调,在动与静之间总能做一个平衡。

课程的设置不能趣味到幼稚,否则他们是不买账的。

小升初,就是孩子性情上的一段分水岭。

敲黑板,记笔记,练技巧:

课后练习:

1、阅读《燃烧 的月亮》,完成文章的思维导图与相应的习题。

2、阅读语文课本第一课:朱自清的《春》

小升初读写第2期播报(6.23)

第二讲主题:让笔下人物栩栩如生

                                ——肖像描写

部编本初一上学期教材有对写人作文的训练。孩子们在写人的时候要么平淡,要么感到无从下笔。这节课从“肖像描写”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将笔下的人物特征突显出来。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学会运用肖像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2.掌握肖像描写的写作技巧。

3.领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带班笔记②

今天讲肖像描写,它好比一篇作文的脸面,在那都不可或缺。

确实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一人一景一物,不都是从外貌外形开始吗?

上了两次课,见了两次面,竟然有孩子把笔触转向了我:

我有一位老师,他有一双三角眼。眼睛虽小,却显得炯炯有神,在那小小的眼睛上有一架长方形的黑框眼镜,像是给小小的眼睛上开了一下通往奥秘的天窗。

他还有一个圆溜溜的鼻子,在鼻子上下还有一片又黑又浓像巧克力渣似的胡子。

他时不时笑起来,嘴巴就会变得像切过的西瓜一样,灿烂而甜蜜。

别看他脸上有一些皱纹,可是他那双三角眼,却显得很有孩子气。

课后练习:

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让同学们分析一下别里科夫这一人物的特点。

在文中划出肖像描写的片段,以上写在今天发的笔记本上。

小升初读写第3期播报(6.24)

第三讲让笔下人物栩栩如生

        ——动作描写

部编本初一上学期教材有对写人作文的训练。孩子们在写人的时候要么平淡,要么感到无从下笔。这节课从“动作描写”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将笔下的人物写得生动鲜活。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体会不同人物的动作特点。

2.通过分解动作,能够把动作写连贯。

3.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不同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带班笔记③

今天的作文课推到中午上,因为上午是孩子们的毕业班会。

上课时,看到孩子们拿着不同颜色的精美纪念册,我干脆来一个现场调查,问一问在这次毕业班会上,印象最深刻的环节是什么?

班上唯一的女生海雯说:我为班上画了几幅海绵宝宝的画,希望海绵宝宝乐观不惧怕困难的精神能感染到现在和以后在这个班上学习的同学。

班会中有两次让她感动的环节,一次是大家在班上齐唱《感恩的心》时,一次是放学时即将跨过学校大门的那一刻,总感觉脚是沉甸甸的,放下脚的那一刻,她哭了;

男生的敏感度会低一些,不只两个男生说,他们就是给与班级的最好礼物,平时外向活泼的他们,在BGM(背景音乐)的渲染下,也同女生一样,哭着听完。

游戏也是毕业班会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有在玩击鼓传杯中,被选中参加真心话大冒险的凯翔,结果他冒险的经历是在班级门口站两分钟;

有在吐槽大会中被同学爆料玩游戏太长的伟桀,其实那时的他只是刚打开游戏,没想到就被同学发现,还成为班会上被夸大的一段爆料素材,大数据时代,真时什么也瞒不过大家呀。

“毕业证怎么做得像结婚证一样。”孩子们纷纷说,这也许是与我那个时代唯一没有变的地方。

课后练习:

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片段,感受不同的人物特点。

小升初读写第4期播报(6.26)

第四讲  让笔下人物栩栩如生                    ——侧面描写

部编本初一上学期教材有对写人作文的训练。孩子们在写人的时候要么平淡,要么感到无从下笔。这节课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将人物塑造得更加立体。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了解侧面描写的概念、方法和作用。

2.学会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人。


带班笔记④

今天学习突出人物特点的侧面描写,用迂回的方式来写人物,比如以景衬人,以物衬人,以人衬人。

一学生问:直接表达喜好不行吗?干嘛要那么绕呢?难道就是字数的需要吗?

我说:不是字数需要,是情感的需要。有些描写细描的方式肯定要比一笔带过要好。

快,那是文章的框架。

慢,才是文章的血肉。

华彩的乐章里,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正是其中的细节打动了我们。

一学生又问:那就是把文字写得多多的。

我说:写得多,并非我们的目的,你们只要按命题要求的字数写即可。

细节的把握不是面面俱到,与主题关系不大的一笔带过,把笔墨用在最关键处。


课后练习:

阅读作业:阅读文章《密密的针脚》,并完成练习。

小升初读写第5期播报(6.27)

第五讲    把人物写活——咱们一家人

部编本初一上学期教材里有写人作文的训练。孩子们对写人作文缺乏新意。这节课旨在引导孩子们运用常见的写人技巧,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能够抓住人物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2.学会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3.能够运用细节描写把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特点的事例叙述具体。

带班笔记⑤

课前,一个孩子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他说:这是哈利波特的纪念盒。打开包装比较简谱的盒子,里面是五枚不同图案的勋章,图案中有眼镜蛇,有飞马,有苍鹰,至于是否代表着不同的等级,他也说不上来。

因为《哈利波特》,他喜欢上了JK·罗琳的其他作品,还收集了作品的年表目录。这是方便他看电影或者购买漫画书的需要,至于原著,并不是他喜欢的了解方式。

上培训班的孩子,都挺爱学的,一堂课的互动有时比老师还high。上高年级孩子的课不仅比拼的是知识的储量,还要拼体力。

我上课不太喜欢中间休息,那怕是两个小时的课,我能hold得住课程的内容,但无法阻止他们不上厕所,一个上就会带动另外一个上,不得已只能安排短暂的休息。

一到写的环节,大部分孩子又打蔫了,不是他们不会写,是懒于写。甚至在字数上讨价还价。

其实成人的学习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对一定要求的输出常常回避。但要获得真知,就必须付出努力与汗水,甚至有过挣扎和斗争。知识完成能力的变现,从不轻松。

课后练习:

继续完成《密密的针脚》的阅读练习,明天讲评。

小升初读写第6期播报(6.28)

第六课  文章凤头之一

新初一的孩子们写作文往往不知道怎么开头,或者开头很平淡。这节课旨在引导孩子们学习并掌握几种常见的作文开头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的开头能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明白凤头在一篇文章中的作用。

2.掌握文章开头的几种方法,并能运用到写作当中。

3.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探索、仔细分析的治学精神。

带班笔记⑥切换

小升初,小学二年级,他们的落差可不仅仅五个年级这么简单,起码在教学风格上是完全不同教态的呈现。许多教学多年的老师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教学的跨界范围,

“我适合教低年级的,我适合教高年级的”,实际在教学中真的有这么切分吗?

“低年段适合女老师教,孩子们都是颜值控,女老师容易有亲近感。男老师适合教高年级,没有一定的威慑力,恐怕hold不住这些体型比自己还大的孩子。“

有这样认识的老师甚至家长都不在少数。

我反正是全年级通带,当然还不敢说是通吃,通带是指能把一个班带下来,孩子还比较喜欢;通吃就不一样了,不仅能带还要能带好。确实很能考验”一桶水“的大小。

这个暑假,我要适应这样的切换,并让我的”水桶“足够大。

课后练习:

阅读七年级课本第三单元,学习作家们有关人物描写的手法,以及他们是如何给文章开头的。

小升初读写第7期播报(6.29)

新初一的孩子们对作文结尾往往不知所措,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技巧和方法。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并掌握几种常见的写作结尾方法。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了解豹尾在一篇文章中的作用。

2.掌握文章结尾的几种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结尾方法,给文章巧设豹尾。

带班笔记⑦茉莉香袋

今天上课的校区正好离爱人上班不远的地方,潭客下完课答应去接她,下班的高峰期堵得厉害。原本一两分钟的路程,红成一片的导航线路提示:到达目的地预计要10分钟。

一个红绿灯的路口,红灯的切换比绿灯还快,车子没开几辆,红灯又再次亮起。

正等得着急,一个裹着头巾提着茉莉花香袋的妇女在车流中穿梭,烘烤的热浪,紧闭的车窗,并没有几个司机摇下车窗买一提茉莉香袋。

爱人平时就喜欢茉莉花,前两年还买了两盆养在家中,因为疏忽浇水,盛开的茉莉花掉落满地。至今还记得茉莉花带来的沁人芳香。。。

“给我一提茉莉花吧。”

“好的,老板。3元一袋。”

扫码支付觉得慢了点,毕竟当绿灯亮起,滚动的车流会让她进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潭客迅速从驾驶室能掌控的储物盒里找到零钱。

摇上车窗,潭客把茉莉香袋挂在装着行车记录仪的后视镜上,一股香气从饱满的茉莉花瓣中奔腾而出。

记忆中的清淡花香,想不到也会如此浓烈。

“呀,好香呀!哇,是茉莉花!”

这样精心的时刻,不正是爱的语言的一部分吗?

“嘀嘀——”

一阵急促的喇叭声拉回了潭客 的思绪。

卖茉莉香囊的妇女早已走远,充满电视剧情节的仪式感就这样因为一次自我的陶醉而错过了。

课后练习:阅读文章《窗外》《一个令我感动的人》


小升初读写第8期播报(6.30)

第八讲从生活中选择素材

新初一的孩子们已经经历过一些难忘的事情,在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方面都有懵懂的体验。在作文选材上孩子们往往不懂得把这些经历体验有策略的写到作文中。这节课旨在引导孩子们合理的选材。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能留意生活,细致观察,注重积累写作素材。

2.学会取舍,能对素材进行深加工,根据中心表达需要精心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3.学会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让写作伴随成长。

带班笔记⑧学期的结束与开始

学校闭学式的进行,意味着这个特别得不能再特别的学期成为一段铭刻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历史。

对于孩子来说,这段时光很特别,或许未来会成为一段他们最甜蜜的回忆,特别是在他们再次面临繁重学业与忙碌的工作时。最长的假期,最短的学期,最宽松的考试,最不体现名次的《成绩册》。当以安全为底线,当不把竞争性快乐当成唯一的快乐标准时,一切都友善了许多。

这是疫情时期的战时准备,当疫情常态化,当整体能力出现下滑时,或许该恢复的正常还是会到来。

未知的警觉,已知的坚韧,人类社会可以做短暂的停留但不会止步。

6月的下旬,开始有节奏的工作,七月注定是满负荷运转。

这样的节奏很熟悉,但却有点不适应。

几乎休养生息的半年,忽然有点怀念,怀念那段不被时间追赶的惬意。

好在自己并没有真正闲着,也没有转行先争取近前的利益。

我一直执着于对专业的坚守,正如身边众多的教育从业者,那怕再艰难,依旧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课后练习:阅读课本第二单元

小升初读写第9期播报(7.1)

新初一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容易出现结构混乱不清,记叙缺乏条理性。这节课通过学习“安排记叙文线索”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思路清晰,表达明确。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掌握记叙文的记叙特点,并学会在记叙文中设置记叙线索,围绕线索展开记叙文的写作。

2.掌握几种常见的线索类型,在写记叙文时做到有条有理。

3.培养用记叙文来记录生活的良好习惯。

带班笔记⑨一堂好课

“新老师教学的态度整体很认真,给孩子的知识也很具体,教的好像也没有问题,可就是缺少一种收放自如的感觉。”

认真到拘束,估计这是每一个小白老师教学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说教龄是一个老师很重要成长背书,因为教师的成长总结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关注生存既自我的适应性;

关注情境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步骤呈现;

关注学生既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教学调整,激发孩子的动力。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好的课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迎合学生的喜好,而是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角。

学生的一个观点都可能成为主题课程中的一个新路口发端。

教学目标就摆在那,但呈现的过程都带有自己的特色。

一堂好课,自然是常教常新。

课后练习:完成《那段捡稻穗的回忆》阅读练习

小升初读写第10期播报(7.2)

新初一的学生慢慢的已经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但还不习惯在作文中表达出来。这节课以半命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能够把自己的真实经历与人生感悟形成文字呈现出来。

2.懂得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应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热爱生活的习惯。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坚强意志和优良品质。

带班笔记⑩线下课

进入七月,学校的半日线下课刚刚结束,各大培训机构也纷纷从线上转到线下。接近半年的线上几乎要把机构给憋坏了,现在终于熬到跃出水面透气的时刻。

被压缩的上半年课程,家长出于孩子上学期所学知识被压缩的顾虑,纷纷选择利用这个暑期为孩子争夺可能被耽误的时间。

原本酷热的暑假反而成为一些大型培训机构的春天。

复课的当天,校区门口络绎不绝的学生和家长,看着孩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区,为孩子未来想象的结果,

成为许多家长实实在在的动力。

课后阅读:纪实故事欣赏《徒手攀岩》


小升初读写第 11 期播报( 7.3 )

新初一的学生在记叙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平铺直叙,平淡乏味。这节课通过学习巧妙安排情节的方法,引导孩子们把事情写得波澜起伏、有趣生动。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体会在文章中波澜起伏的效果,并能掌握两种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2.能在叙事中运用掌握的方法,使文章变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养成乐于写作的良好习惯,学会用叙事文来记录生活,表情达意。

带班笔记⑪协作教学

在学期之初,带班老师的变动是校区常有的事,往往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截然不同。

“是新的老师来教吗?不是原来的老师,我得考虑新学期是否让孩子直接报班。”

“新老师,我们又不了解,教得有没有原来的老师好呢,能安排一次试听的课程吗?

“终于有新老师啦,那太好了,之前那位老师,孩子教了一个学期也没有什么进步。”

关于进步,家长的角度与培训机老师不一样。

家长认为,老师的教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机构认为,进步不是一个简单的量化指标,它更是一种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协作的结果。就像年轻人都在玩的《王者荣誉》,持续的升级、等级的划分正是在共同协作下达成的目标。

一个受欢迎的老师,恰恰懂得了与学生家长的协作,再完美的教学不是受限于老师的认识天花板,而是他(她)要教授的学生。

知识的获取,没有速成,只有持续的努力。它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与内在的驱动。

与其说家长在选择老师,不如说他们在选择一个能触发孩子行动的同盟者。

人的行动,是被想象的结果来驱动的。

老师的换与不换,就在于这层协作关系的弱与强。


课后阅读:


小升初读写12期播报(7.4  )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带班笔记⑫户外写景课之荷花池①

“今天,我们到户外上作文课?”

匆匆走进教室的潭客给刚上完一节课,对或趴着或刷着手机的孩子们说道。

无精打采的孩子们被这意外的消息给振醒了。

“真的吗,老师?你不是说明天。。。”

这幸福来得太突然,孩子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在今天,就在此刻,出发之前先领取任务卡。”

“还有任务卡,老师,你好用心呀。”

领取到任务卡的孩子到现在才算回过神来,教室里终于传来了欢呼声。

“老师,你好坏,不提前告诉人家,不然我可以带好多零食的,没关系,我现在打电话让妹妹送过来。”

阿琅总是用这种疗愈的声音说话。

“我们今天是带着写作任务,不是去郊游。”潭客强调到。

“写作也要吃东西呀,不吃东西,我们没有灵感。”阿达是个大嗓门,倒与阿琅相得益彰。

“老师,我出去一趟。”高个子阿涵不等老师回应,就往外跑。

“老师,他一定是去买东西去了。”唯一的女生阿雯叫道。

一次出游的热度到现在彻底发酵。

“大家看阿桀,只有他在认真阅读任务卡,并在完成卡1的内容。”树优秀典型这是老师一贯采用的伎俩,温和的潭客老师也不例外。

你还别说,这一招对低年级的孩子有效,对这些小升初的孩子,发现也一样有效。

阿涵回来,果然带着两包面筋条。

《任务卡1》是一个词语的积累栏,分别写上有关色彩、形状、状态、光泽、感受的词语或者成语。词语的积累是为了更准备的表达,它好比我们下厨前先要准备的工具。

“好,出发!”

大家戴上帽子,背上小包,拿着笔和任务卡,在校区门口简单排下队,就朝着隔着一条马路的公园进发。

过来铁围栏的通道,走过一段木制的楼梯,眼前就是一片荷花池,正值荷花开得灿烂的季节,一位老者正拿着长焦镜头相机对着池中的荷花进行特写的捕捉。

临近中午的阳光尽管耀眼,但有了这些进入视野的荷花,顿时也觉得清凉起来。

近处是池,远处是湖,位于每一处步道、廊桥的荷花池把这湖光美景划分得格外有层次。

大家在一处荷花池驻足。

“欣赏之余,别忘了我们的任务。请大家翻开任务卡2 的内容。”

第一栏上写着“选景”二字。

“我们就选这荷花池的景一起来收集一下素材。选取景物我们先从整体的从远到近,再从局部的从上到下。”

荷花之美,远看和近看,意境完全不同。

远看只能看出荷花的轮廓与颜色,好似亭亭玉立的仙子,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

近处看荷,多了亲近感,也能一睹荷花之真容。

白的,粉的,单瓣的,重瓣的,绽放的、含苞的,各有各的美感,关于荷花的描述,古今文人可是下足的笔墨,足见百花之中独爱荷的雅士大有人在。

确实荷花美得纯粹,总给人一种圣洁之感,观音选择的莲花座看来是有原因的。

“这荷叶好特别,有的展开如伞,有的卷起如茧,莫非里面孕育着一个蚕宝宝。”

平时大大咧咧的阿达,也有这么细腻的观察。

“看,荷叶下有东西在动。呀!原来是一只小鸭子,还以为是那只把浮在水面荷叶当成歌台的青蛙呢。“

阿桀总能把学过的知识与看到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老师快来看,这里有好多的小鱼。”走在前面的阿达有了新发现,在荷花池旁边,有一块相对独立的小池塘,鱼儿们你一群,它一组,拉帮结伙,其乐融融。

有的通过一个出口集体钻入荷花池,此情此景,阿达吟起那首经典的《汉乐府》中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原来背过的诗都能派上用场,只是需要找到触发诗性的开关。

“选取了重要的景物,接下来调动我的们的五感,进入下 一个任务的关卡。”潭客说道。

调用五感,既我们常说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

因为今天是观景,味觉的部分省去,当然如果有学生能品出荷花池的空气味道,那说明他对观察维度的掌握已经是相当了得了。

“老师,我闻到了薄荷的香味。”阿达的提醒让大家把关注的目光从荷花移到了周边的景物上。

不仅有薄荷草,还有美人蕉、蓝花草、狐尾草等。它们不仅外观不同,香味也各有特点。

大家边走边欣赏,沿桥过几处荷塘,又经过一处小森林,聚集于一处廊亭。

满树的蝉鸣就是看不到蝉在哪?从小溪中振翅而出的大鸟,在不远处的荷塘做了一个短暂停留,迅速又腾空而起。

多角度的观察只是获取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最重要的是对资料进行修饰的加工。

心境不同,想象不同,同样的风景,却是不一样的意境。

在廊亭,欢声笑语过后,潭客对这次户外写作课做了一次收尾:

“按我的观察,以及对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我觉得这次户外课的主题不局限于写景,它可以服务于三种主题的作文。

1、导游词:按这次的游览路线,你完全可以写一篇推荐式的导游攻略;

2、环保话题:就在我们的队伍中,发生了两件不应该的事情,一个是趁老师不注意,摘了池中本用于观赏的荷花,一个是乱扔垃圾,这些不和谐的行为是我们绝对要禁止的;

3、写景主题:荷花池是重点要写的景,但也不要忽视写人,比如讨论广场舞的大妈,拍照的摄影师,打水漂的男孩。景中有人,人中有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一次出行,获取的素材可多可少。重点在于随时调取,灵活运用。

如果一时懒得写,那就写一首诗吧:

天净沙·荷花池

绿荷红花碧塘,

嬉鱼跳鸭劲鸟,

狐尾薄荷美蕉,

杏林廊亭,

欢声笑语回荡。



课后阅读:

小升初读写第13期播报( 7.5)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带班笔记:

课后阅读:


小升初读写第14期播报( 7.6 )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季节特征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事物,突出事物的特征,指导学生表达所思所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提高观察天气,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季节特征的能力。

2.会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事物,突出事物的特征。

3.会表达所思所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带班笔记:

课后阅读:

小升初读写第15期播报(7.7  )

新初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接触到了一些新诗,对基本上没有尝试着写过,这节课通过对新诗的欣赏和学习,引导孩子们模仿创作新诗。

课程主题:第十五课 诗歌模仿创作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提高观察天气,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季节特征的能力。

2.会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事物,突出事物的特征。

3.会表达所思所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带班笔记⑮教孩子写诗

关于写诗的课自己一直不敢触碰,因为自己没写过这样的题材,总担心在教的时候无法给学生更有底气的引导。

后来接触了古诗的简易罗列法,通过一系列短语、短句的排列,一样能写出诗的韵味来。

直到临近上课前的半个小时,我才确定在小升初的最后一次课上一次诗歌仿写课。

诗歌尽管简短,但传达出的情感和意境可不短。很多孩子行文拖沓,诗歌的巧妙构思地,简洁的语言风格,恰恰能弥补平时教学上出现的短板。

平时我们老师包括家长很在意孩子作文的字数写得多不多,写得多往往也容易证明教学的有效性,但只有看了内容,才能更容易看到孩子习作上的套路痕迹。

一篇三四百字的作文,按完整主题来写,极易完成,但要写出一个有意思的片段,就要结合真实的事例来完成。

通过现代诗和古诗的仿写,涌过分角度的方式,一首首稍显牵强的古现代诗与诗文出炉了。

虽然如此,但读着读着,也还能读出点味道。

这可能就是诗歌本身的特点,带来的魅力。

原来我一直回避的,是一堂好课。

课后阅读:七年级课本通览。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暑假带班:小升初读写(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