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 ——《冬日话雪》课后反思

      说实话,今天的反思,竟不知道从何写起。   

      其实对于儿童诗教学,确实没有太多思考,由于自己固有的惰性,加之自身喜好,对这一方面并没有深入研究。这便是我开篇第一个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    此刻我明白既然是研究,首先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回想诸多纠结过后,我拟定了这次儿童诗习作课整个流程。课题最终定为“冬日话雪”。我的总体目标是让孩子们学写关于雪的诗。最初我定的题目是“给冬的礼物”,但是一直觉得不够妥当,最终改为了“冬日话雪”,看似颇富有诗意,实则不然。    那么关于整堂课的设计,我的总体流程是五个主要环节:会质疑——能比较——学写作——赏童诗——谈收获。   

      首先我用预测来开启大家质疑的思维闸门,因为我的训练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每一堂课通过质疑来循序渐进地开拓思维。由于我比较喜欢思维导图,所以就特别注重对孩子们思维的琢磨、研究、训练。     

      第二个环节是能比较,我预设让孩子们通过古体诗与现代儿童诗进行比较,提练出儿童诗的特点。开始也想过去百度一下到底什么是儿童诗,但通过思考,觉得三年级的孩子还没有那个理解程度,因为概念性的东西总是抽象的,我还是比较喜欢让孩子们自己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究、总结等方式去感受,去盘点,去提取关键词。   

      所以,我依然采取我以往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对比当中提炼出关键词来总结儿童诗的特点。其实这一环节我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寻找出适合自己的答案,让他们有成就感,也能开启学生的深度思维。   

        第三个环节就是学习写作的环节,这也是本堂课我预设的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最初设置的是让孩子们先简要说一说,然后直接播放视频,让孩子们静静地聆听,然后去写。后来觉得似乎有些不妥,于是思考后即兴写了两节小诗,然后又以补充的形式给孩子们出示了三个小节。我设想这样的话会让孩子们有一个过渡,然后再播放视频,可能孩子们的创作灵感就会被激发了,其实这里我并没有抱着孩子们能够完全写出小诗的目的去预设,因为这堂课的目的只是尝试学习写诗,成功的诗,好诗固然值得开心,但实践与反思才是更重的,然后就是展示环节,展示完自己的小诗,当然我设置了相互评价,因为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孩子们在评价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值得点赞的地方,所以我也决定不放过每一次训练口语与思维的时机。   

      第四个环节就是欣赏童诗,这里欣赏的儿童诗都是家长们提供的,这个环节我的设置目的是让孩子们提高那种自豪感,因为当孩子看到自己家长的诗在上面,他一定特别骄傲,别的孩子也会以期待的眼神去羡慕别的孩子,反而注意力和思维在这个时刻是最集中的。从而激发孩子们写诗的欲望。   

      我还设计了第五个环节就是谈收获,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设置,我想让孩子们谈谈总体的收获。最后以推荐阅读和欣赏的脚印这样一个环节结束这一课。   

      纵观整堂课,值得深刻反思的地方确实不少,主要有几下几点:   

      一、板书字迹比较潦草。为了追求时间,忘却了字迹的要求,致使本来就不太入眼的粉笔字更加潦草。其中还将押韵的“押”字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写错。     

        二、对时间的预设不够, 时间安排欠合理。    预测环节时间过长。 

      三、预设不够。   

      主要体现在思维导图板书。由于预设不够,认为学生们不可能超过我想到的七条之外,所以致使我的思维导图板书有三个分支放不下。导致最终思维导图不完整。开始读这两首诗的时候,我反复读了七八遍,然后提炼出了七条儿童时的特点,第一,字数不受限制;第二;不用刻意压抑;第三,容易懂;第四;想象丰富。第五,可以分小节;第六,有趣;第七,围绕着一个中心。经过反复思考,预设孩子们不会超过这七条,结果颠覆了我的预想,课后回想在我总结的板书中,竟没有想象和有趣,就已经达到了九条之多,所以由于预设不足,所以致使了我的思维导图在展示板书的时候出现状况。另外总体设计时户是临时加上的环节,所以事先毫无准备,所以很班上的粉笔导图也开创了我最丑的水平。   

      四、儿童诗特点引导不够。最能激发孩子创作灵感的两个儿童诗最典型的特点“想象”和“有趣”是我预设里面有的,但课堂上一时间短路,竟把这两个特点抛之脑后,竟然连预设的引导方法也忘却了。儿童诗主要特点想象丰富,想象怎样去表达?怎样去引导学生提炼?第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就是《淡雪》后两节的描写和《问雪》的最后一个小节的描写都是关于想象的,我可以通过这三个小节的引导帮助孩子们提炼出必须有想象在里面,但是这个环节当时由于自己的游离状态给忽略了。   

      关于有趣,其实我当时还准备了一首小诗,就是《小烟囱》那么小烟囱是这样的:淘气的小烟囱,我问你,好端端的,你干嘛学抽烟呢?就是这样短短的一个小节,其实写的特别有趣,而且极富想象力。     

      最贴近孩子们的两个特点,就是想象丰富和有趣。也是最能激发孩子们创作灵感,可惜我错过了。   

      五、真正预设思维导图辅助理解的部分被自己偷换到了儿童诗特点板书处,导致无效运用和有效错过。    就是在第二首小诗《问雪》这一首小诗,其实特别适合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我预设的时候不是把儿童诗的特点作为我们本节课板书展示,是我临时加上去的。   

      《问雪》整首诗是落在海里的雪,落在路上的雪,落在山上的雪,还有他们各自的状态,加上空中的雪,正好四个大分支,因为我们班的孩子在思维导图有特殊训练过,所以对于这首简单的小诗会立刻提炼出关键词,就是海里、路上、山上和空中,它作为四个大分支,然后二级分支也比较容易,各自的状态是海水、泥泞,雪,空中就是留白,可以用问号来表示。这四个分支如果提炼出来,孩子们当时会更加了解儿童诗。甚至于当时我还预测到了这四个分支出来之后,孩子们会想到反复,进而体会出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特点,就不至于像课堂上虽然有个别学生确实体会出“一个中心”这个特点,但只浮于表面。   

      六、思考:现场练写这一个环节是不是应该拿掉,或者放到欣赏完家长的小诗后,或者专门利用一课时去创作?   

      这样就可以把帮老师补充小诗这一个环节更加丰富起来,说充分后再去欣赏家长诗,然后再有一堂课或许效果会更好一点吧?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忽略的就是急于将我们设计的环节强加给孩子,而忘了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孩子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 ——《冬日话雪》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