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习惯了接受,就忘记了感恩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亏欠过我们,而我们亏欠别人的可能会数不胜数,而有些可能倾尽一生也还不完。所以,若接受了,便记得要感恩。

                                    一

    作家毕淑敏《孝心无价》:“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也是最爱我们的人。可有多少人真正爱过自己的父母,给过父母他们想要的?赡养父母,本就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从我们落地开始,父母就只为了我们而活,我们上学,父母担忧我们是否吃饱穿暖?生活费也按时给,学费也准时替我们交。工作时,父母怕我们在外面不适应,用随身的老人机笨拙的拨出我们的号码,翘首以盼,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可现实是我们对外人很通情达理,对待父母却是不耐烦的。上学时,随意挥霍父母的辛苦钱,看不起自己辛苦的父母;工作时,用各种借口搪塞父母的嘘寒问暖,以工作理由拒接父母的电话……

    我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宿舍一位学姐说的,她有一个朋友,她们同住校那时,学姐朋友的爸爸来学校看望,拿了三菜一汤站在校门口,打电话给学姐的朋友,出来接饭回宿舍吃。学姐说,她的那位朋友挂完电话后,在宿舍里对自己的爸爸一通乱骂,整整骂了半个小时,才去校门口领饭回来,边赌气边吃饭。

    对自己的爸爸一通乱骂,还晾在校门口半个小时,不懂那时学姐朋友的爸爸是怎么想的。

    我们接受了父母所有的给予,而却忘记了父母也很累,也需要我们的回馈与关心,哪怕说一句:“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父母都会觉得很开心。


                                    二

    我读小学时,有一个资助山区贫困孩子的集团叫爱心集团。

    从四年级开始资助到小学毕业,每次来我学校的时间都不定,每一次来都是好多辆车,有很多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还带来衣服、日用品、学习用品和吃的,上一些学校没有开展的课、讲很多的故事、唱歌、跳舞、进行多项娱乐活动,还亲自下厨给我们改善伙食。

    之后,进行拍照留念,记录每一个瞬间,听一位哥哥说:“等我们长大后,可以看看这时的自己。”还会选择性去家访,和我们的家长聊天。

    爱心集团是以爱心为宗旨,给我们山区孩子一份温暖。对每一个孩子都关心备至,让那时的我们收获幸福,快乐成长。

    然而,在我小学毕业的那年,爱心集团在五一劳动节时来看我们毕业生,仅仅毕业生。依旧按照以前一样,上课、娱乐、下厨……不同的是,这次的伙食比以往的更好、更美味,也意味着即将的离别。这是爱心集团最后一次看我们,以后再也没有。于是让我们写感谢信,表达自己的一份感谢。

    最后,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写了,而我并没有写,因为我不懂怎么表达自己的感谢。我接受了爱心集团给的所有关爱,却连一封感谢信也未舍得写下,这件事成为我人生中最大的自责和遗憾。

  “用爱心来做事,用感恩的心做人。”这句话是爱心集团一位老师写给我的。

    只是希望那时候的我多懂事点。

                                      三

    我有一位认识十年的朋友。

    她对我非常照顾,非常的好。就是因为太好了,我把她的好当成了理所当然。一直在接受着她的好,也想当然的觉得很正常。

    我有近视眼,需要戴眼镜,还在读书,而她出去工作了,因为说我读书辛苦,常常给我发红包,让我吃好一点,也要照顾好自己。

    她工作之余,加入了一个微商团队,是销售眼罩的,眼罩的用处很多,戴久了度数便会有所降低,对人眼睛也有益处。因为知道,我近视,便从她那边给我寄来一盒眼罩,让我试试。

    一时关心和提醒我戴眼罩。因为我还在读书。并未有经济来源,一盒眼罩的钱都低得上我一周的生活费了,更何况几盒。可她并未在意我有没有钱,在我用完第一盒后,直接又给我寄了三盒,把我给愣住了。

    她对我的好数不清,她的人情也还不完,在每一个细节里,在每一件关于我的事中。

    而我接受了她的好,却当成了理所当然。

    没有人的义务是对我们好,而对我们好的人却宠我们至极。不要因为习惯了接受,就忘记了感恩。

    学会做个感恩的人,理之所在,情之所还。有心接受,便要偿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因为习惯了接受,就忘记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