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中学生的十八堂国学课》第一课“自强不息--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读后感

      什么是民族精神?它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

    它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书中提到了精卫填海的故事,精卫原名叫女娃,却被淹死在东海。于是她下定决心要把东海填满。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愚公移山,愚公不愚,为了后代的便利,他愿意牺牲自己去移山。这两个故事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它是刚健有为的精神。《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现在正以龙作为刚健的象征。龙,它在幼小时期,不能爆发出太大的潜力,但是它会积蓄力量。后面,慢慢强大,但始终谨慎小心,如覆薄冰,自强不息。人的精神,也是龙的精神,刚健有为的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国人的精神动力。正是这种刚正不阿,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儿女才能砥砺前行,克服困难。我们都知道司马迁是位伟大的史学作家,但他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身遭大刑,忍辱负重,却在十年内完成了史学著作。还有近代的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本可以逃走,却一心想着救国,最终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他们身上的民族精神强大到越过了皮肉之苦。

        看完本书的第一课,我颇有感悟。每一个故事的人物,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鼓舞了我们这一代青年勇毅前行,开拓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给中学生的十八堂国学课》第一课“自强不息--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