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说:“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深以为然。
这几年,我经常因为人际关系而苦恼。一个行为/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足以让我对一段人际关系而恐慌。很多时候,我都想过,我不要和任何人成为朋友/爱人/亲人,我真的不想为人际关系难受了。
上个月,和好友在聊天的时候,她给我推荐了她正在看的一本书《养育你内心的小孩》。我仅仅是听她对这本书的介绍,我就狠狠心动了,于是上个月都在细细品味这本书。
看完这本书,我对于人际关系也有了更深刻理解,也更释怀了。下面是我通过这本书得出对于人际关系的一些体悟,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1.人际关系的本质是对方是否满足了你的需要
“我们的内心需要的是安全感/自由/价值感/意义/亲密,这五大需要构成了我们所有现实烦恼的核心。”
因为人有需求,而人际关系是满足我们需要的重要存在。仔细想想,我之所以和人发生矛盾,恰好是对方没有满足到我当时的需要。可能是被安慰,被关注,被理解.......
在《养育你内心的小孩》这本书里把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母婴式;一种是矛盾式;一种是成人式。
在母婴式的关系里,本我作为一个宝宝总是在不断向母亲索取,直到对方累了,选择离开。在矛盾式的关系里,两个宝宝,都想要索取,但是都满足不了对方的需求。在成人式的关系里自己能够满足自己,不会强迫对方满足自己。
好像看起来成人式的关系是最健康的,不过我们不可能自己能永远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产生了人际关系。一段健康的关系是在这三种关系不断变化,动态和谐的区间内。只不过,成人式的关系是站主导,其次是母婴式和矛盾式。
我们不可能永远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向外求对方也不可能永远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产生了矛盾。但是矛盾并不可怕,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停下来思考:我内心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也就是关心自己,明确自己内心的需求。
2.明确自己内心的需求
有需求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我们不需要感到不好意思,而是要正视内心的需求。
我们的需求被满足有很多方式,我们需要找到这合适的方式,而不是执着于那一种/那一个人。爱自己才是终身幸福的开始。
正视自己内心的需求,之后要明确我们的需求到底是哪种。前面讲过,这本书把我们的需求分为安全感/自由/价值感/意义/亲密。知道我们需求是什么,才能有效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
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有三种,改变对方让他来满足我们,换一个人满足我们,自己满足自己。
这就需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对方说出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明确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让对方来猜,或者羞于表达自己的需求。
其实我就是羞于表达自己的需求。看了书之后,我知道这可能是因为童年的一些遭遇。比如小时候在亲戚家里想看某一些电视频道,没有被满足,反而被规训,之后我就再没有说过我想看的电视节目了,他们放什么我看什么。慢慢我觉得提出我的需求是可耻的,我害怕提出我的需求。
我不知不觉变成一个讨好型人格,总是在满足别人的需求,不懂得拒绝别人。在不懂得拒绝别人一个我没有那么喜欢的一个要求时,因为我没有那么乐意,他们会以为我不认真,会批评我。而我觉得我都陪你了,怎么还反过来说我,我就会抱怨别人。
解决我的问题的办法是当别人提出我没有那么喜欢的请求时,我让我的想法冒出头来,思考一下,在做决定。实在不喜欢,我大可以拒绝,而不是委屈自己,误解对方。
3.如果A,我不一定有问题
我经常陷入人际关系问题,过于关注对方对我的看法。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陷入自己的逻辑里面出不来。就算对方没有不喜欢我,在我不断地心理暗示中,也变成对我有情绪了。
这其实是我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而缺乏安全感的内在逻辑是“如果A,我就会有危险。”比如,因为对方少给我说了一句话,所以她不喜欢我了。
仔细想想,这根本就不成立。大部分不好的结局,只不过是我的幻想。对方暂时不理我,可能是她有事,或者恰好她情绪不好,而不是因为我。
实际上,如果A,可能有很多种结果,而不是单向度的某一种。人生是灵活的,不要自己把自己的生活活窄了。
4.学会拒绝,倾听内心的声音
害怕拒绝,是害怕别人讨厌自己。因为我害怕别人讨厌我,所以我答应了很多我不喜欢的事情。之后,又在背后抱怨。
别人对我的看法是我不能左右的,也就是我要做到课题分离。我不能委屈自己来满足别人,否则我真的不自由。我即对不起自己的感受,又对不起别人的期待。
理智上我觉得我要满足对方的期待,情感上我不愿意。所以我很矛盾和痛苦,还会变成对对方的抱怨。
这些年,我逐渐忽视内心的声音,习惯去满足别人,甚至觉得不能让对方开心我有错。书里说,我需要听内心真实的想法,当我内心的"我不想"出现时,不让它溜走,让它多停留一会儿,让自己能做出不让自己难受的选择。
“自己想做的事坚持去做,不管别人怎么说;不想做的事可以不去做,也不管别人怎么说。学会拒绝是人获得自由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最小化地/理性地去强迫自己,给予内心最大的自由。
5.我们都很棒
“事情没做好,只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由众多因素共同构成,有自己不够好的原因,有运气的原因,有任务难度的原因,有他人的原因。一个价值感低的人就只能看到自己的原因。”
我之前一件事没有做好,就会认为是我不好。书里写道:把所有问题都归咎在自己身上,这脱离了现实而且太自恋了。
做事实的朋友,理性看待事情的结果。
6.热爱生活
热爱生活很重要一点是做事要专注,享受做事的过程。当我们专注做好当下的事情,想要的结果就会不求自来了。
不过,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追求结果的完美是主流所倡导的。这样往往会形成执念,忽略过程,每天想着我做成之后,别人怎么看我,我会得到什么名利。还有认为自己一定会失败,做都没有做就在原点自怨自艾。
内耗/焦虑/内卷这些现代病,多多少少和执着结果相关。而这些都不是热爱生活的表现,因为不爱,所以过的痛苦。因为生活就是过程本身,人固有一死,那为什么不把握当下,活得开心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