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S(深度优先搜索)和BFS(广度优先搜索)是两种常用的图遍历算法。
DFS是一种递归的搜索算法,它从起始节点开始,沿着路径依次访问与当前节点相邻的未访问节点,直到无法继续访问时回溯到上一个节点,并选择另一个未访问节点进行访问,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完毕或者找到目标节点。DFS的特点是先深度后广度,即优先探索深度方向的节点。
BFS是一种迭代的搜索算法,它从起始节点开始,依次访问与当前节点相邻的未访问节点,并将这些节点按照访问的顺序加入一个队列中,然后再按照队列中节点的顺序依次访问队列中的节点,直到队列为空或者找到目标节点。BFS的特点是先广度后深度,即优先探索广度方向的节点。
这两种算法的实际中运用十分多,在竞赛中很多题也能用搜索解决,所以对DFS,BFS的掌握就十分重要。下面是一些dfs,bfs经典但是难度又不高的例题
给定一个整数 n,将数字 1∼n排成一排,将会有很多种排列方法。
现在,请你按照字典序将所有的排列方法输出。
输入格式
共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n。
输出格式
按字典序输出所有排列方案,每个方案占一行。
数据范围
1≤n≤7
输入样例:
3
输出样例:
1 2 3
1 3 2
2 1 3
2 3 1
3 1 2
3 2 1
DFS关键在于递归结束条件的选择,状态标记,递归后的恢复。
像这道题就可以使用深搜解决
我们可以构造如图的一颗树,每次选择一个数都是往下,如果往下没有路了,则回溯到上一步,经典的DFS操作。
想要实现上图的操作,我们需要一个st数组,用于记录每个点是否被访问过,辅助搜索。
此题中还需要递归后恢复标记,不然回溯之后没有未被访问的点可以使用。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
int n;
//用于记录路径
int path[N];
//记录某个点是否使用过 用于辅助dfs操作
bool st[N];
void dfs(int u)
{
//如果到了末尾 第N层 则是一个答案 return
if(u == n)
{
for(int i = 0;i>n;
dfs(0);
return 0;
}
n−皇后问题是指将 n 个皇后放在 n×n的国际象棋棋盘上,使得皇后不能相互攻击到,即任意两个皇后都不能处于同一行、同一列或同一斜线上。
现在给定整数 n,请你输出所有的满足条件的棋子摆法。
输入格式
共一行,包含整数 n。
输出格式
每个解决方案占 n行,每行输出一个长度为 n的字符串,用来表示完整的棋盘状态。
其中 .
表示某一个位置的方格状态为空,Q
表示某一个位置的方格上摆着皇后。
每个方案输出完成后,输出一个空行。
注意:行末不能有多余空格。
输出方案的顺序任意,只要不重复且没有遗漏即可。
数据范围
1≤n≤9
输入样例:
4
输出样例:
.Q..
...Q
Q...
..Q.
..Q.
Q...
...Q
.Q..
n皇后是非常经典的一道DFS题,学会这道题对DFS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首先理解什么是n皇后问题,即在一个nxn的棋盘上放置皇后,其中任意两个皇后都不能在同一行,同一列,同一正对角线,同一负对角线上。
棋盘是个矩阵,我们一行一行的继续计算,还是核心思想:递归结束条件的选择,状态标记,递归后的恢复。
状态标记:
因为我们是一行一行进行计算,每行我们只放一个,所以行的状态我们不用进行标记。所以我们需要三个数组进行标记状态:
行,列,对角线我们都从 0 ~n进行编号
col[N] 用于标记某列上是否有皇后 有为1 没有为0
dg[N] 用于标记某正对角线上是否有皇后 有为1 没有为0
udg[N] 用于标记某负对角线上是否有皇后 有为1 没有为0
对列的标记十分简单,但是对角线的标记不是很好理解,下面利用画图辅助理解
我们将棋盘放到坐标系,以正对角线为例,用图中的画法,我们可以发现,每条对角线的编号正好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直线方程为: y = -x + b
我们需要的是b,所以 b = y + x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正对角线的编号方程,代码中y轴对应行u,x轴对应 y轴 i ,所以正对角线的编号方程为 u+i
同理可以得到副对角线方程 u-i,因为是相减,可能会有负数出现,所以加上偏移量n,防止负数出现
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是DFS的思路
递归结束条件的选择:
要求col[N],dg[N],udg[N]三个数组同时为0,即都没有使用过时,放置皇后。
递归后的恢复:
递归结束后要恢复状态,以便下一次递归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20;
//dg[N]记录正对角线上元素是否被使用过 udg记录负对角线上元素是否被使用过 col记录列
int dg[N],col[N],udg[N];
//记录操作
char path[N][N];
int n;
void dfs(int u)
{
//u表示行 到最后一行输出
if(u == n)
{
//输出
for(int i = 0;i>n;
//初始化为.
for(int i = 0;i
给定一个 n×m的二维整数数组,用来表示一个迷宫,数组中只包含 0 或 1,其中 0 表示可以走的路,11表示不可通过的墙壁。
最初,有一个人位于左上角 (1,1)处,已知该人每次可以向上、下、左、右任意一个方向移动一个位置。
请问,该人从左上角移动至右下角 (n,m) 处,至少需要移动多少次。
数据保证 (1,1)处和 (n,m) 处的数字为 0,且一定至少存在一条通路。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 n 和 m。
接下来 n 行,每行包含 m个整数(0 或 1),表示完整的二维数组迷宫。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从左上角移动至右下角的最少移动次数。
数据范围
1≤n,m≤100
输入样例:
5 5
0 1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1 0
输出样例:
8
迷宫问题也是一种最短路问题,解决方法很多,这里我们利用BFS解决。
BFS因为是一层一层搜索,所以到图中权值都为1时,每第一次搜到这个点,一定是最短路径
BFS通常使用队列辅助计算
如图是BFS的思路 也是模板,我们可以将迷宫看成图,从左上角开始移动,可以上下左右移动,所以我们可以将这点的上下左右看成一层,我们一直枚举一层中的所有元素,如果符合条件,就入队,往下一层枚举。 总的来说 BFS难度要比DFS低,也更加容易理解
图中数字表示层数
题解中利用了STL中的queue与pair,如果stl不熟练可以自行上网搜索
代码中注释写的十分详细,所以也不过多赘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10;
int n,m;
//用于存储地图 0可以通过 -1表示路障
int g[N][N];
//用于存储每个点的距离 为-1表示没到过这个点
int d[N][N];
typedef pair PII;
queue q;
//记录下这个点是从哪个点走过来的,保存路径
PII Prev[N][N];
int bfs()
{
//从左上角0,0开始走
q.push({0,0});
//刚开始每个点的距离要初始化为-1 因为每个点都没到过
memset(d,-1,sizeof d);
//从左上角0开始走
d[0][0] = 0;
//用dx dy数组表示在地图中往上下左右走的坐标变化
int dx[4] = {1,0,-1,0},dy[4] = {0,1,0,-1};
//队列不为空
while(!q.empty())
{
//从队列中弹出队头 t
auto t = q.front();
q.pop();
//表示往上下左右走四个方向试探
for(int i = 0;i<4;i++)
{
//通过四次循环列出四个方向走的坐标,后面再进行判断 这样可以剩下4个判断
int x = dx[i]+t.first,y = dy[i]+t.second;
//x,y坐标要在图内,图上为0才能走(-1表示路障),d[x][y]要为-1(表示未到过这个点)
if(x >= 0 && x=0 && y>n>>m;
for(int i = 0;i>g[i][j];
}
}
cout<
此篇为新手学习总结用,为了加深记忆,所以有错误可以指出,谢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