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社会活动学家金大中说:“礼物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最温馨最美好的心意。”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送一些礼物给别人,以表示心意。但如果礼物没有送对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样的礼物才算是送对了呢?可能很多人会从心理、情商等方面进行分析。而今天,我们可以尝试用经济学来分析一下。
因为一些经济学的书籍中总是带有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理论,让很多人觉得经济学离我们的生活很远。
其实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一书中,就摒弃令人头疼的公式,用简单的示意图和最贴切的生活例子来讲述经济学。
这本书的作者是坂井丰贵,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日本新晋经济学家,曾荣获2015年的“义塾奖”。
相信读完《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我们能够掌握一种分析现实的思维框架,就像送礼物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
一、了解对方的偏好,送出对方满意的礼物
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精挑细选的礼物,对方并不喜欢。对方有可能还会觉得:送这样的礼物还不如送钱来得更好。
作者坂井丰贵在书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自己爱喝可乐,对他来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一样好喝。所以1瓶可口可乐和1瓶百事可乐具有同等价值。他一直以为父亲跟他一样,没想到的是父亲虽然喜欢喝可乐,可是父亲只喜欢喝百事可乐,对于可口可乐一口都不喝。也是从这件事情当中,作者坂井丰贵才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了解父亲。
每个人的偏好都不相同,送礼物给对方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对方的偏好,这样才能送出对方满意的礼物。而如果我们把对方的偏好画成图,通过图示的方式,那么就能更清楚看到对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怎么把偏好用图来表示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无差异。在经济学中,偏好程度相同叫作无差异。在图中,我们可以把多个无差异的点连成一条线。
比如作者坂井丰贵就将自己喜欢可乐的偏好画出来。从图中,就可以看出“0瓶可口可乐和2瓶百事可乐”以及”1瓶可口可乐和1瓶百事可乐“是没有差别的。也就是说什么牌子的可乐都可以,数量是足够的就行。
二、清楚自身的收入和预算,在经济范围内购买礼物
有时候,我们会为了对方,付出重金买一些贵重的礼物。但这些钱都超出了自己的收入和预算,使得自己的生活变得窘迫起来,其实这样是得不偿失的。买礼物既要能达到表述自己心意的效果,也要考虑到自己的经济实力。
《麦琪的礼物》一书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丈夫吉姆和妻子德拉生活贫苦,吉姆的薪金仅够维持生活。他们俩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彼此一件礼物,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吉姆卖掉了他祖传的金表,为妻子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而德拉卖掉了自己的秀发,为丈夫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之间的爱令人动容,但他们换来的礼物却毫无作用。
在送对方礼物的时候,我们要在能买什么与想买什么之间进行考量。在自己的经济范围内购买礼物,这样才能让礼物发挥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那么如何在能买和想买之间取得平衡呢?在《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当中,作者坂井丰贵通过购买咖啡面包的例子告诉我们预算线的画法。
假设某个人的收入是6日元,而面包的价格是1日元,咖啡的价格是2日元。将所有收入用来购买东西叫做符合预算。根据这些已知条件我们就可以画出预算线。通过预算线,了解符合预算的购买方式。比如想购买3杯咖啡的话,那么就买不了面包了。
送礼物其实也是一门学问,怎样才能送得双方都满意,这就需要我们多花一点心思了。
在《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中,不仅利用经济学帮助我们解决了买礼物的问题,同时也在其他方面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启发。比如企业商品的定价、医疗保险的购买等等。
在信息繁杂的社会中,我们可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会利用简洁清晰的思维框架思考问题,就是一种力量。而经济学正是赋予了我们这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