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人写出了不一样的春天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出自南宋僧人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它的意思是:春回大地,杏花绽放,丝丝细⾬仿佛要把我的⾐裳沾湿似的一直下个不停。舞动的杨柳送来暖暖的春风,轻轻吹拂着⼈们的脸,让⼈不感到寒冷。


这句诗通过对杏花、春雨,春风吹面的细致描绘,给我们面前呈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江南春景,很是精美。下面就来完整欣赏一下这首诗。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 )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的大意:

在一棵高大的古树阴凉下拴好了小船;我就拄着拐棍,慢慢走过小桥,尽情欣赏美丽的春色。那细细的雨丝,好像要淋湿我的衣衫一样下个不停;阵阵柔软的暖风,舞动着杨柳吹拂着我的脸,让我已经感到天不寒冷了。


据说这首小诗早在宋代已非常受推崇。作者志南和尚,是一位很有才气的和尚,他被称为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遗憾的是他的生平我们不得而知。

因为在唐宋时,许多人看破红尘,成为出家人,而这些人往往很有才华,他们不仅诗写得好,还常常和文人雅士往来较多,他们在品茶、赏景时会经常作诗取乐,所以当时的人们就把这些诗写的很好的僧人,称为“诗僧”,志南和尚就是一位诗僧。


这首诗属于是赏游诗,描写的是春天的美景,诗人独具匠心,他没有机械刻意地为我们描绘一处独特的场景。而是从春天里比较代表江南春色的杏花春雨入手,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让人读起来马上油然而生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回味无穷。

要说这首小诗描写的是很简单的一个外出的场景,虽然只有四句,但也是由平谈到升华的一个过程。


前两句为叙述描写的自然平淡,向读者表明了作者的路线图,诗中“短篷”是指一种带有篷的小舟。作者乘短篷划岸边的一棵古木边,把船系好上了岸,就拄着用藜做的拐棍过了小桥向东边走去。

而后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两句使得整首诗韵味升华了。

在诗人眼里,此时的杏花正在绽放,丝丝细雨,落在衣服上,“沾衣欲湿”,形容雨丝极小极细,连衣裳都未沾湿。这细微的雨丝洒在杏花上,使杏花看起来更加鲜嫩美艳。

只要把衣服杨柳嫩黄,微风吹过,舞动着杨柳,“杨柳风”古时也称“柳花风”,指的是清明以后花信风,也可以表示春风。作者乘舟靠岸,岸上可能杨柳飘飘,就用杨柳舞动吹来的和风,已把冬天的寒意吹散了。作者为了表现春风的暖洋洋,就用了“吹面”,因为人的脸最能感受到风的冷暖。


作者就是通过春雨、杏花、杨柳、春风吹面这几处描写,让读者好像也感觉到了“欲湿”、“不寒”,知道春天已经来到,春的景色是那么美好。通过这样的细腻描写,杏花、春雨、春风、杨柳组成的场景立刻就有了层次,有了画面感。

我们知道,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朝代,描写春雨杏花的诗可以说太多了,我们也都熟悉了。所以宋人要想有所突破创新也是不容易的,而志南和尚的这首诗就愈发难得,它所展示出绝美春的意境并不在唐人之下。特别是后两句诗,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可以说是兼百家之长,不仅有对春天的精美描写,还有这里的“杏花雨”、“杨柳风”,也有对春天的身体感受,有“沾衣”、“吹面”。让人读起来,满怀喜悦的心情,可以说作者把对春的描写写出了不一样的感觉,让人不得不佩服。


也可能由于作者既是诗人也是僧人的缘故,使得这首诗,让人读起来又有一种禅的味道在里面,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细雨沾衣但只是欲湿,杨柳风吹面却不感觉到寒,给人一种欲罢不能的冲动,这才是作品的高明之处,千古流传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人写出了不一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