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找到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吗?那就让我来告诉你

工作这些年,你一定注意到了这些时刻:


1,一个纠结着想辞职的同事,当你问他为什么想走时,他会说不喜欢现在做的工作。如果你接着问:那你喜欢干什么样的工作?他会说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就是不想干现在这个。

,2,同样相同的状况,当你接着问:那你喜欢干这个吗?他回答:不喜欢。那你喜欢干那个吗?回答:不喜欢。那你喜欢干XXX吗?不喜欢,不喜欢,不喜欢。那你喜欢干什么?不知道。

3,依然是这样的状况,当你接着问:那你喜欢干什么?他回答:我喜欢干AAA。你问:为什么?因为那样通过努力以后更容易成功,你看现在的谁,谁,谁还有谁,都是做这个成功的。

4,同样是上面的这个同事,做AAA一段时间后,又不再喜欢。于是你接着问:那你喜欢干什么?他回答:我喜欢干BBB。你再问为什么,他回答可能自己真正喜欢的是BBB。通常的状况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再次发现CCC才是他真正喜欢的。


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压根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或者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并且在某些时刻,当我们认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往往持续不了多久,又突然发现其实自己更喜欢另一个?





今天,文章就要提出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这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为什么?

因为“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这个理由一直为习得性无助和合理化心理防御扮演着替罪羊的角色。




习得性无助

它是个人经历重复的失败和惩罚而形成的一种听任摆布的行为。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的实验,将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机。最开始的时候狗逃避不了电击,会在笼子里面狂奔,屁滚尿流,惊恐哀叫。多次实验以后,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不再狂奔。直到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将笼门打开,但这只狗不但不逃脱,在听到蜂音器响了以后还未等到电机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这只实验的狗本来可以主动逃脱电击,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偏科就是习得性无助最好的解释。读书的时候,有些学生的数学特别好,可是英语就是怎么都学不好。老师和家长会很纳闷,这么聪明的学生,为什么就偏偏英语不行。


如果这个同学仔细寻找原因,一定会发现,学不好的这门学科,必定在最开始的时候,经历了某种挫折。比如考试成绩不好,或者经过努力并没有得到能被老师和同学认可的成绩,因此很少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长期被忽视,逐渐丧失了信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这便形成了某门学科的“习得性无助”,即我不喜欢学英语,或者我本身就不是学英语的料。


同样在职场上,我们会遇到相同的状况。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业绩总不如同事又或者在某次关键节点上犯了大错,在这个行业上一直没有得到任何正向的反馈。即使自己最开始好几次的努力,但变好的程度显然不足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于是我们对这个行业便形成了“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不喜欢这各行业,不适合做这个行业。




合理化心理防御

这是大脑具有的,制造合理的理由来掩饰自我的伤害。


读大学的时候,某个同学英语四级没有考过,他却在下一次转而考6级。而当6级没有考过的时候,他可能会宣布要靠托福和GRE。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但这个同学丝毫没有感觉到有任何问题。这就是合理化心理防御在起作用。


承认自己考不过四级是难受的,无法接受的。那么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这次的失败就不会带来更多的痛苦,也变得可以接受了。失败了不要紧,下一次能够到更高的目标。(实际上即使下次考6级,4级先考过也没有任何不妥,但习得性无助会让自己动弹不得,4级考过也不过是奢望。)


这也像偏科的同学,若让他们承认自己就是不聪明(整体的否定),不够努力,他们就会合理化的告诉自己,自己是聪明人,也足够努力,只是在某个学科上,自己并没有天赋,或者更简单的就是我不喜欢学。


这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当我们将状况换到职场上以后,却显得毫无问题了。


有个同事,在原有的行业上,连月薪都无法突破5K。当他和家人或者朋友聊天的时候会经常说自己不喜欢这个职业,要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另外一件事情才是自己喜欢的。这份工作又无聊又没有意义。这听起来完全没毛病,可是代入到考4级6级的例子就会发现相同的逻辑。

承认自己无能或者非常糟糕是不好受的。于是我们会转而去寻求更高的目标,比如另外一个行业,通过努力可以让自己拿到1W的月薪。这样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或者面对自己都是毫无愧疚感的。


这也是为什么习得性无助很难被识别的原因。合理化心理防御为了带给我们心理的平衡,减少接受现实的受伤害程度,让我们通常很难看到真正的问题。


那么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在职场上陷入“习得性无助”的陷阱?


1,停止寻找或者等待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将自己当下的事情做好


每当脑海中有这样的念头升起时,问问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有没有做到最好?是不是真如自己想象的毫无前景?这个行业有没有做得成功的人?他们是怎样做的?


2,如果一定要去寻找最喜欢做的事情,给自己一个前提条件“把现在做的事情做的足够好以后再去寻找”


如果实在无法抑制这种想法,那么接受它。然后告诉它,我可以去寻找,但必须是在我把现在的事情做的足够好以后才能去做。就像想从另一个行业中拿到更高的薪资,能否就在这个行业上先拿到,然后再改变?通常当你努力拿到以后却不再喜欢另一份工作。



但很多人依然会说,为什么那么多名人大咖或者成功的人都在强调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和你说的没有真正喜欢的事情正好相反。

下次讨论让我们看看他们喜欢事情是怎么产生的。敬请关注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未找到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吗?那就让我来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