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雪莉,她背负着他人的恶意离去。

    “当你死去,全世界开始爱你。”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今夜,这两句话大概会占据大多数得知雪莉离去的人脑海里。

      我并不是雪莉的粉丝,亦不曾表达喜爱或厌恶于她。只是偶从微博或推送看过她,还有最近的《德鲁纳酒店》。但下午从朋友圈得知“警方接到艺人雪莉死亡申告”,我还是愣住了。打开微博,毫无疑问微博热搜占据第一,卡顿几乎崩溃。

      那么,急切搜索关注雪莉死亡消息的,只是我这种对她不熟知,但仍觉震惊、惋惜、甚至心痛的人吗?那些一如既往喜爱她的人呢,那些曾经忽而喜爱而后诋毁谩骂她的人呢,那些一直释放恶意淹没她的人呢。

      他们都在。爱她的人悲痛着,恶意损毁她的人呢,同情或后悔了吗?不一定。人性究竟是恶还是善多,终究难以考究,也不敢深究。就像东野圭吾的《恶意》里的凶手,“我就是看他不爽”成了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恶意。将雪莉推向悬崖的,正是网络世界存在的漫边恶意。讨厌她的人是真的厌恶她到无可挽回,痛恨的地步吗?我不相信。大多都是跟风评论,看了一些舆论报道和断章取义图片就觉得“看到她就不爽”的人吧。留下几句恶意评论,需要多久时间?20秒?10秒?甚至5秒都不用。

      无数未经思考、恶意的5秒,将这个25岁的灵动女孩留在了2019年初秋。这个和我年纪一样的女孩,竟这般坠落永恒。

      网络世界,一面是大善,自杀的人发出求助得到安慰和救赎,一面是极恶,无边的恶意将脆弱无助、多次挣扎的人一脚踢下悬崖。中间多的是如我这般,因为善意而感动,因为恶意而心痛的人。

      言语的恶意,就像将人溺于黑暗水底,让人癫狂和窒息。普通人都难免遭受恶意中伤,明星更如是。美丽光鲜的背后,也许是漫漫的失眠夜。

      社会是一个群体,我们都或多或少接受着别人的帮助,承受着他人的目光生活。生而为人,为何不善良一些呢。

      雪莉,愿彼方皆善良美好。再见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崔雪莉,她背负着他人的恶意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