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人性观与社会的分工合作

人是自私的→他有爱心→爱心有限,爱心不能扩张→于是我们需要一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就是市场。亚当斯密的人性观是二分法,在小圈子里,我们讲的是爱心;在大圈子里,我们讲的是规则。

人是自私的,倾向于最小的投入,换最大的收益。有爱心,但爱心有限、稀缺、且不能扩张到很多人身上,只能关注到身边的几个人身上,甚至不超过十个。离开家之后,进入社会,讲的是规则和契约,感觉这是两个世界,运行两套完全不同的规则。

就像你不会因为岳母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而付费,而会准备个礼物送给她;同样不会去餐馆点一桌菜,吃霸王餐,送个礼物,而不付费。跟老板谈,讲的是社会规范,效率、成本、利益最大化;跟父母会讲的是家庭规范,爱、生活、感恩等等。

市场经济会不会让人情变得淡薄呢?我的答案是不会,因为人的本能是小范围爱心,大范围自私,这是人的天性,不会因为市场变大了,就不一样,只是变大后,这种表现更清晰而已。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是在不断的变好的,有两个例证。

曾经有个古人类学家,到现存没有人迹的原始森林,找还在狩猎的人类部落。观察后,发现原始社会,马基雅维利的程度,比现在只多不少。那里的成年男人,40%的都杀过人。

越小的部落越凶残,生活更加不稳定,有时越原始越凶残。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只会存在想象里,现实里不存在,即使存在,也和想象完全不同。

另一个例证是《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副标题是暴力为什么会减少?核心说,文明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酷刑和死刑在不断减少;大型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数量和量级在减少。这些整体性的冲突在不断减少和降低。

经济发展,人没有受到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关注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市场经济不会让人情变得淡薄,因为人能倾注感情的本身很少,大范围讲就是淡薄的,而经济发展,让人本能中的移情、自制、道德和理性,不断的强大。

一支铅笔,从没有人知道它的全部知识,需要成千上万人通力合作,才能生产出来。这些人不认识,彼此憎恨,甚至相互仇视,但并不妨碍他们通力合作,生产出这个作品。生产后,我们用极少的钱就可以买到。这是不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情。

强大的苏联和曾经的中国,都尝试过通过顶层设计,让国家发展进步。结果是失败,市场经济是,相信个人的自私,会做利益最大化的事,而后社会依靠这种市场经济运转。无数的以往和失败的经验,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

到迄今为止,合作带来繁荣,分工带来效能。看看眼前的工具,看看菜市场的蔬菜,无不是分工合作带来的效果。有人说现代人过的是古代皇帝的生活,其实一点不假,古代的皇帝的生活质量,可能还不如普通现代人呢。

现代社会的分工和合作已经到达如此精细和复杂的程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穷人呢?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他们没有加入全球运转的商业体系,所以才贫穷,比如非洲的某些国家。可是后来又想,加入的很多地方,也有很多穷人。为什么?

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内部个人的,短视、生在底层、懒惰等,更关键的是对钱、时间、精力的不同看法导致的,比如有本书叫《我在底层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二八定律,穷人越穷,富人越富,马太效应,优胜劣汰的现实等。

当然穷人是相对概念,比较产生的结果。比如跟比尔盖茨比,其他所有的人都是穷人;跟马云比,99%的人都是穷人;跟乞丐比,97%的人都是富人。比较是相对的,比较是没有尽头的。

以上,谢谢欣赏,本文是学习《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的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亚当斯密的人性观与社会的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