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高校协同区域科学教育发展特色展示活动记(16日下午场)
一、活动列表
16日下午场,列表上有4项展示活动和两场讲座。先来看一下具体的活动列表:
生态文明引领下的STEAM项目课程和学校科学教育展示活动:
1.水仙花开(科学:徐雪贤;艺术:洪艺娜;编程:郑舒婷
2.人工智能:编程、机器人、3D设计、动漫设计、物联网
3.科技体育: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航海模型
4.生态环境保护:鱼类研究、中草药、无尾螺保护、保护水资源青少年科学调查活动
专题讲座5:漳州龙海区白水中心小学黄晓丹老师带来的《农村小学兼任教师的科学梦》
专题讲座6:漳州实小高新区分校曾锦江老师带来的《科学强校的理念与行动》
其中1~4项的活动时间统一标注为14:10-15:30。
看到活动列表,我在想,如果展示活动时间都平均分的话,每项活动的时间只有20分钟,后三项还好,第一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能展示出其中的精华?
STEAM项目课程非常注重探究过程,注重孩子的体验,注重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视成果的展示,这一系列注重都是要以大量的时间为成本的。所以STEAM项目课程本来就比正常上课所需时间更长。
二、水仙花开
真正参与活动,我发现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活动列表所列的时间,其实就是STEAM项目课程《水仙花开》的展示时间。后面三项,只是在茶歇的时候放映事先录制好的视频进行展播。
如此安排看出展示者设计很是用心,详略有当,有所侧重,既能展示该展示的成果,又能让参与的孩子充分体验。而不是为活动展示而带孩子们走过场。让我感受到了这间学校的儿童视角。
《水仙花开》STEAM项目课程由三位不同领域的老师一同担任。三位老师用水仙花作为教学的载体,指导学生通过动手解剖,通过黏土制作,通过编程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仙花,了解水仙花的相关知识,感知水仙花及相关的应用。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
当老师留足时间,让学生用粘土创作水仙花画,留足时间,让学生对素材进行编程创作,水仙花成了主角,水仙花也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载体。
孩子通过这样的学习,知识是相对结构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不错。能有这样的体会,学习少了枯燥,课堂多了吸引力。
每次参加科学教研活动,我都会提醒参加的老师们特别关注孩子的眼神及状态。科学课上的孩子,特别是以实验活动或科学探究为主的课堂上的孩子,那状态是非常投入的,眼神也是闪亮的。那样的孩子真的特别可爱,特别暖心。
不久前,在参加完一个科学活动后,一位老教师就被这样状态的孩子所触动,表示回去后一定要把科学实验做起来。
当然,这些提醒主要是针对还没开启、开足科学课程的学校的老师。
回到这节课,我在听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把这个项目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出水仙花的美。会不会有学生去买一些水仙花来学习水仙花的雕刻呢?
如果这个以水仙花为主体的多学科课程融合,时间跨度再拉长,孩子们还有什么事可做呢?
他们是否会通过身边的人, 或是询问花农,了解水仙花怎么栽种?
他们是否会去做调查研究,水仙花的栽种情况与销路?
他们是否会种一盆水仙花,精心呵护,认真观察,了解水仙花的一生呢?
……
作为老师,如果你要来做这个系列的课程,或者设计一个关于水仙花的项目式学习课程。你会选取哪个问题作为核心问题呢?
这个可以想一想,兴许一个新的课程就在你的思考中被创造了出来。
三、经验分享
黄晓丹老师带来的《农村小学兼任教师的科学梦》和曾锦江老师带来的《科学强校的理念与行动》都可以算是经验分享。
晓丹老师是个人经验的分享。
她从一个对科学无感的兼职科学老师,从模仿着教学,到带着自己的想法尝试着做,在导师的引导下研究着做,再到现在的已经有了自己对科学课的理解与创造。现在的她虽然还是兼职的科学老师,但已经很专业了,不但自己用心于科学教学,还带领着一个团队助力科学教学。
晓丹老师现在还是兼职的科学老师(如果没记错的话,她主要任教学科是语文),今年4月份我们曾一同到省里参加过一个研讨会,有过短暂的相处。她给我的印象是随和、热情、肯干、乐于助人。
她说兼职上着科学课虽然要多用很多时间与精力,但对她的语文教学很有帮助。比如科学课常用小组合作探究,她和孩子们因为上科学课,这种学习方式应用自如。当她在语文课上用这种方式,孩子们合作和交流的效率有显著的提高。
陈瑞林老师在作《中心城区小学科学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与成效》分享时曾出示过他对科学专、兼职教师的调查,其中兼职的科学老师占到88%。事实上兼职科学老师占比可能比88%还高。
浙江省可以说是科学教育做得较好的省份,据喻伯军老师介绍,他们也有非常多的兼职科学老师。
如此大体量的兼职科学老师如何上齐、上足、上好科学课就关系到科学教育的好坏了。
晓丹老师提到她们双师教学的尝试。主要是提供一些教学资料,实验视频供老师们使用。这个方法当然可行。
我听完上午场写记录文时,也有提到双师教学的尝试,不过,我对双师教学的理解,我想象的双师教学的场景跟晓丹老师的不怎么一样。
我想象的场景是像互加计划借助Cctalk上的美丽乡村课程。是同步上课,同时直播,多方互动。
这样,就算边远山村,只要有网线,老师只需组织好学生跟着主讲老师的节奏走。如果主讲老师还能及时连麦互动,那流动在场域里美妙的气息就更足了。
再来聊聊曾锦江老师的分享。锦江老师算是领导层的经验分享吧。
他的开场,就让人感受到他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在聊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时,他不是反复强调科学很重要,科学很重要,科学真的很重要。而是通过4个需要,娓娓道来,让你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科学教育真的很重要的道理。
科学教育为什么要重视呢?国家发展的需要,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区域发展的需要……
于公于私,科学教育都很重要。当一个领导,强烈地意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时,他就会想方设法,人尽其用,链接资源,把这件事做好。
为了能上齐、上足、上好科学课。既保证了师资,又保障了设备,还带着老师们进行课堂的改革。有了这些,科学课真正上起来是没有问题。
在尝到了以科学思想推进学校发展的甜头后,一些区域外的优秀教师,离学校不远的两所高校资源,也被链接,成为了他们科学教育的助力。
以科学教育为抓手,他们已经实现了学校、社会、家庭等资源的教育融合。
这样的学校,教师怎会不倾心?这样的学校,孩子怎能不喜欢?
科学教育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努力,更离不开领导的重视。高新区的领导为何有如此意识?是他们自身原有的见识?还是科学教师努力的结果?或是其他什么契机?兴许还可一探究竟。
下午分享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假如这些是你喜欢的范例,你觉得可借鉴的点在哪里呢?可改进的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