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群学的意义、价值与操作方法

前几日,我在三个不同的班级各上了一节课,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课堂上,同学们独学完就一窝蜂地跑到黑板前面小展示,完全没有对群学环节的体现。缺少对群学的课堂,会不会影响到小展示,乃至大展示的效率呢?这里,我将自己课堂上的一幕如实陈述,与大家共讨。

某班,第六组,9个同学围在黑板前面成半圆形,组长站在圆心的位置主持。站位很规范,从形式上看,值得表扬。下面是组内发言:

组长首先说:“好,现在大家有哪些地方不懂?”

几个同学一起回答:“第16题。”

一名女同学急切地说:“等下等下,第6题答案是什么?”

几个同学一起埋怨地说:“哎呀,第6题还不知道?!”

这名女同学接着说:“我就是不知道,你们讲不讲吧?”

一名男同学说:“受不了你,答案不就是D?”

这名女同学继续问:“那是为什么吧?”

然后,这名男同学开始对着自己的试卷给女同学讲解第6题。他没有跟那位女同学站在一起,也没有在试卷或黑板上写出必要的过程,其他同学站在原地发呆。我也站在他们旁边发呆,心里充满了疑虑:“这样小展示有效果吗?这样小展示有效率吗?应该要怎么做才好呢?问题出在哪里?

课后,我与两个年级主任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表示自己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正为此感到担忧。看来,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在此重新强调对群学的意义与价值。

原则上,我们遵循“同质对学,异质群学”。

一般情况下,同一层次的同学完成独学的时间大致相同,所以先完成独学的同学先对学,即“同质对学”。如果师徒对子都完成了独学就开始师徒对子帮扶学习,或者师傅已经完成了“同质对学”,就应该主动询问徒弟是否需要帮助。因为各班师徒对子建设不尽相同,有的班2个结对,有的班3个结对,还有的班4个结对,所以我们把这种师徒对子帮扶学习叫做“异质群学”。

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同质对学”更多的是学科成绩相对突出的学生互相交流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修正、补充、完善,意义在于统一认识。这一部分学生一般都是师傅级别的,当他们的徒弟或者学习对子也完成了独学后,他们就应该转入师徒对子帮扶学习,组内逐渐过渡到群学阶段。

“异质群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师徒对子帮扶解决学科成绩相对较弱的同学存在的基础性问题。师徒对子一帮一的对话,使问题的解决更有针对性,更具体,更有效。

组长应该在群学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询问各师徒对子,收集各师徒对子觉得值得跟其他组员分享的方法、规律、思想或者需要跟其他组员讨论的问题、疑虑、看法等。并将收集的内容简单记录在自己的导学案上,及时组织组员爬黑板,将这些内容在组内小展示。这样的小展示才能有效减少课堂的假参与现象,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更有效率,更有可能生成深层次的知识,才能产生真正精彩的大展示。

所以,从今天开始,希望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同学都要重视对群学环节,认真组织、认真执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另外,最近有验评专员和外校听课老师反映,同学们上课的注意力不太集中。听课的老师走进教室或在教室门口经过都能引起不少同学回头张望,这正与我巡课的感受相同。针对这种情况,课程中心将加强对学生课堂专注度的检查和考核。但评价和考核都仅仅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更认真、专注于自己的课堂,专注于自己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不受外界环境干扰。近三年来,我校新课堂已经接待一万多人次的观摩、学习,同学们何以还会因为有老师听课而四处张望?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反思,找到原因,尽早改掉不良习惯,投入课堂,一起为知识而狂欢。     

写于2011年12月19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群学的意义、价值与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