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情往来,挺好!

出差鹤壁的中心事件:参加一公司的商贸城奠基仪式。

我们公司一行5人,一大早出发,中午饭点赶到指定酒店。一进大厅,不说人山人海,已处处是人。与熟悉的人相互打过招呼之后,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到宾客签到处,一一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给我们每人分发随手礼。

随手礼都发了,我乍没看到我们公司领导呈上个大红包呢?难道是网上转账了?我想既然来参加这样的奠基活动总得有所表示,以示满心贺意吧。

在我们中国不都是如此吗?结婚随礼、生孩子随礼、买房随礼、贺寿随礼、考大学随礼、出国随礼……到哪哪随礼。我们中国人不就讲究礼尚往来吗?今天你家,明天他家,谁家有事谁家去,不管是红事白事,一个“礼”字少不了。

“礼”,以前多指物,现在多指钱,不是现代人俗了,而是现代人聪明、务实了。送钱者自己轻松,省心去了想送点啥时的绞尽脑汁及去置办时的奔波之累;收钱者可拿着钱去置办自己想要之物,免去了收物闲置之烦。我倒时觉得,以钱为礼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但今天我没看到我们公司的大红包,我还特别留意了别的公司在签到时也没红包之类的贺礼。这是我第一次跨入这个行业,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好奇心驱使我悄悄地问边上的同事。同事参加过很多次这样的活动,她告诉我:“不用的,被邀请方只要人来就行,你别看现在这么多人,到了晚上会更多,奠基时间是明天上午,很多公司还正在赶快来的路上,有的公司都得赶个十五、六个小时呢。邀请方会根据被邀请方提前给出的参加人数准备好随手礼,有的邀请公司还会为开车来的宾客准备好加油卡,为坐飞机来的宾客订购机票,礼数可谓周到、客气。”

看着推门而入的一个个风尘仆仆、又笑容满面的宾客,其中不泛有一定名望的企业家,他们放下自己的生意、自己的事,不远千里来参加奠基仪式,不谓不诚意满满。而主办方也是心念人所好的感恩之人,你来,我就替你周全考虑,事事包你满意,时时让你省心。贺的是一片好兆头,送的是一片满心意。

特别是到了晚上,宾客基本到齐。一大厅五、六十桌摆开,斛光交错,举杯推盏,喝得是酒,谈的是生意,结下的是浓浓的交情,或是打开合作之门的按钮,亦或是相邀彼此交流见长的机会。和我同桌的一位老总,复旦大学的高材生,而立之年辞去公职自己创业,现正在起步阶段,他听说坐他对面的那位老总有个已经营得非常成熟的商贸城,他有意想去实地参观学习,那位老总听了立马对他发出了邀请,并同时给他推荐了其他几家在全国都说算上成功的企业,还主动电话替他联系好。完全一个个都是诚心诚意的热心人士。

当然在就餐、会场的就座秩序上,这时就分企业及个人分量的三六九等了。按你企业的实力大小,按你个人的能力大小,按你个人的资历深浅,以活动主人为中心以左右或以圈形式依次排开。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人的人情世故》,书中是这样说的:中国人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其他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是立在一个平面上的。中国人的社会结构,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是有差序的格局。

这不是世俗,更不是势利,这是对交情深浅的一种认可,是对能力、实力的一种赞赏,以此激励自己选择在哪一个圈内做哪样的自己。

参加完这次活动,让我改写了原来定格在脑海里的商人形象。也为这样的人情往来点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的人情往来,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