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条文
【10.20】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者,此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汤。
半夏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茯苓四两、泽泻二两、干姜一两
太阴病,可是嘴巴很渴、可是喝了水又吐,口渴想喝水,喝了水会吐,这是什么证?五苓散证
首先五苓散证,口渴、喝水想肚之外,通常会伴随着小便不利,那太阴病就不一定有小便不利。
隔上之水跟五苓散的这个病机结构是不一样的,因为五苓散在调的是人体的水从喝进去到排出的一整条路,那半夏茯苓汤只是把挡路的某样东西拿掉而己,不是在帮你搭那一整条路。
太阴病的体质,是中焦虚寒的体质。
【10.21】太阴病、下利、口渴、脉虚而微数者、此津液伤也、宜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这个人拉吐子、口渴、但是没有吐。
“脉虚而微数”那虚或者微,虚跟微这种说法呢都是讲这个人气是虚了,津液伤了嘛对不对?白术跟茯苓都是能让肠胃道吸收的。
【10.22】太阴病、不下利、吐逆、但苦腹大而胀者、此脾气实也,厚朴四物汤主之。
厚朴四物汤方
厚朴二两(灸)枳实三枚(炙)半夏半升(洗)橘皮一两
这个人呢,太阴病、当然脉比较沉、然后消化力量比较虚。又没有拉肚子又没有吐,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太阴主症,就是烦肚子很大,所以用行气的药打通就可以。
胃胀这一块胀的时候好像用枳实会比较有用,肚子胀用厚朴会比较有用。
【10.23】太阴病,不吐、不满、但遗矢无度者、虚故也、理中加黄芪汤主任。
理中加黄芪汤
人参三两、白术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黄芪三两
太阴病,这个人脾胃是虚的,可爱这个人呢?不吐也不胀满、可是就是老是要上大号。
大号比较偏稀的,那这动不动要拉一点,动不动要拉一点大便,因为你的脾胃虚了。
肠胃道的这个机能整体的补强当然是理中汤,运化上面的气虚的问题,那个用黄芪。
理中汤干姜可以让血管通,所以天气冷了吐血出血也是用理中汤。
容易手脚肿也是理中汤
脾胃行四肢发达气,不太够力,要加味的话附子也好加,肉桂也好加,现在也知道黄芪也好加,如何吐酸水加半夏也是可以,理中汤可以加茯苓的。
口疮是因为脾胃虚寒,用理中汤。
【10.24】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茯苓三两、白术三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太阴病,要吐不吐,然后拉肚子是有一下没一下,而他脉是浮而涩的,告诉我们太阳病陷太阴的那个状态。
【10.25】太阴病、吐逆、腹中冷痛,雷鸣下利、脉沉紧者,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又吐,又肚子吐噜吐噜响又拉肚子,但“脉沉紧者”脉总是沉的。
【10.26】太阴病、有宿食、脉滑而实者、可下之、宜承气辈、若大便溏者,宜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方
厚朴三两、枳实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
太阴病的这个宿食跟太阴病的宿食的差别呢?主要就是,脾胃比较虚,处理宿食要保守一些。